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万家灯火温暖时(徐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9日11:29 来源:中国艺术报 徐鲁

  念大学一年级时的那个春节,我是一个人在江南岸边的那座小城里度过的。清苦而贫寒的生活境遇,还有远离故乡数千里的风雪路程,打消了我回家与亲人们团聚的念头。同学们一个个整装回家了,我却独自留了下来。那是我平生第一次独自一人在外面过春节。而那年的冬天,又是江南最寒冷的冬天。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当除夕的鞭炮此起彼伏地响起的时候,我紧紧地裹住身上的旧大衣,坐在凄冷的宿舍里望着漫天飘舞的雪花,默默地流着想家的泪。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尤其是在万家团聚的节日里。弗罗斯特说:家不是别的,家是一个当你想回去而别人是不能拒你于门外的地方。没有错。对于我,以及像我一样的许多来自艰辛的乡村的清苦而敏感的少年来说,家终归是家啊!尽管它是那么贫寒。它可以没有豪华的门楣和漂亮的客厅,可以没有流油的烤鹅和喷香的苹果,但它毕竟会有一团温暖的灶火,会有一个充满了一家人的真情的小小饭桌。

  我还记得童年时的许多个春节里,我被带到风雪数十里之外的外婆的村里去走亲戚。但每次去时外婆最怕的就是天快黑了的时候。因为天一黑我就开始想家了,就会哇哇地大哭大闹地想家、回家,谁也阻止不了。而这时无论多大的风雪、多黑的夜路,我的舅舅和表哥们就总会叹息着连夜送我回家,送我回到那栋低矮的茅屋里的老祖母身边。而除此之外的任何别的地方,都不是我的家,都不能像这个家一样使我感到温暖和安全。

  我爱自己的家。虽然我此后的脚步常常离它而去,浪迹在广阔的风雪人间,但我的心却永远没有离开过它。多少年后,我读到一句话,多少为我的可怕的恋家情结带来了一些欣慰:国家也是一个家,一个放大了的家——最爱家的人,才可能是最爱国家的人。

  在我关于春节的一点可怜的记忆里,欢乐往往是与苦涩交织在一起的。贴春联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传统之一。“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我忘不了家乡年年春节前贴春联的喜庆景象。再穷再苦的人家也会买几张大红纸回来,请人写几副大吉大利的新春联贴在门楣上。然而我们老家也有这样的风俗:凡是谁家遭丧事而未满三年的话,是不能贴红对联的。那些年我的祖父和母亲相继去世,我只能从别人家贴春联的景象里去体会一些欢乐,而又从一年年的羡慕里感受到和懂得了凄苦之家的冷暖与寂寞。当我们家终于也可以在过年时贴上红春联的时候,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却已离我很遥远了。

  那位为我们村几乎写了大半辈子春联的老师,如果现在还活着,也该是80岁以上了。愿这江南的早来的春风,能将我的怀念和祈祝带到他的身边。

  陆游的《老学庵笔记》里,记着一个关于元宵节的笑话:有个叫田登的州官,最忌怕别人犯了他的名讳,不但“登”字不许人家说,就连与“登”同音的字也禁忌。元宵节时,他下的公告上写着“本州依例放火三天” ——用“放火”代替了“点灯” 。从此就有了“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这句俗语,而且直到今天还在流传。

  元宵节可以说是春节的余绪,是紧挨着春节的一个灯火通明的佳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或灯节,时在阴历正月十五日夜。这个节日里有吃元宵、观花灯、舞龙舞狮、猜灯谜等习俗。现在更有各类花灯大展、烟花燃放等装点着它,是春节之后的一个热热闹闹的节日。

  此夜,家家户户、街头巷尾,都会在门前悬起彩灯,人潮沸涌,万众聚观,其情其景正如辛弃疾《青玉案》词中所描述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自然,也有人会悄然避开这群聚的场合而独处一隅,享受他们另外的幸福。欧阳修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境界,也许比那沸沸攘攘的人流灯光,更使人默然心动而留连忘返吧!

  童年在乡下,最使我难忘的是元宵夜的豆面灯了。元宵节那天,家家都用黄豆面做成各种形状的面灯,盛以豆油,放入线芯,有的也直接放入一小截蜡烛,从傍黑天一直可以点到次日天亮。门前挂上猴灯,鸡窝边放上鸡灯,粮囤边挂上刺猬灯,水缸上放上鲤鱼灯。碰上老祖母高兴,她还会按着我们小孩子的生肖属相捏制出牛形灯、羊形灯、虎形灯等。各人的灯由各人管理着,该加油的加油,该换蜡的换蜡。总之,此夜的灯是断然不可熄灭的。哪一盏灯燃得最亮最久,便预示着那人在这一年的运气最好。

  有一年,我的虎形灯因为我的爱不释手而端来端去,不慎弄灭了,我惊慌地一看老祖母,便见她那昏花的眼睛里充满了惶急。重新点燃后,老祖母赶紧拉上我,跪在天井里的大月亮下祷告了半天,方才觉得平安无事了。

  有一位临沂的朋友告诉我说,在他们那儿,老人们蒸豆面灯时,常在里面放上几颗饱满的黄豆粒,蒸熟后,以豆粒膨胀的程度来预测当年的雨水是否充足。老一辈人都固执地信以为真。

  灯节一过完,老祖母便会把所有的豆面灯都收集在一起,刮去上面的油垢和蜡迹,切成面片,为我们做成一顿香喷喷的豆面汤片,那味道倒真是好极了!——远离了故乡三四十年了,有时真想再吃一顿那样的豆面汤片。要知道,那是我们贫穷的年月里难得吃到的食物呢。

  还有就是,那些奔跑在明亮的灯火下的天真无邪、青梅竹马的小伙伴,那也有快乐也有忧愁的新月年华,我也非常想念啊!“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试问有谁还在那遥远的“灯火阑珊处”呢?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