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以戏带人 以人见史——访电视剧《毛泽东》编剧黄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30日09:09 来源:中国艺术报 张成

 

电视剧《毛泽东》剧组工作照电视剧《毛泽东》剧组工作照

  当一百年历史走完后, 1949年,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时,中国人能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意识。保卫国家的概念已经深入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内心,这就是短短的时间内发生的重大改变。这是历史时势造成的,也是重要历史人物唤醒民众的重大贡献。

  为纪念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由中央电视台、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安徽广播电视台、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广东电视台、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及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等单位联合投资拍摄,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承制的大型史诗电视剧《毛泽东》在CCTV- 1黄金档和湖南卫视黄金档同步热播后,据悉,收视率已经连续破2,关注度非常高,这得益于本剧与过往展现毛泽东形象的影视作品较为不同。本剧由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编剧黄晖担任总编剧,高希希任总导演。为了呈现这部剧背后的创作故事,本报记者专访了黄晖。

  电视剧《毛泽东》找到了一个根本的立足点:毛泽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人

  记者:您曾说电视剧《毛泽东》是您写过的最满意的剧本。

  黄晖:作为编剧,我入这一行的时间不长, 《毛泽东》是我完成的最新一部作品,我的第一部剧就是《恰同学少年》 ,现在比第一部剧有进步。 《毛泽东》这样一个如此重大的题材,我用了所有的力量尽职尽责去创作,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记者:您还说过这是创作难度奇高的剧本。

  黄晖:毛泽东是一位我仰之弥高的人物,他的情感、性格把握起来难度很大。而且,同类题材的影视作品非常多,从少年时代的《东山学堂》 ,到青年时代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等等。 《恰同学少年》讲他的青春昂扬, 《井冈山》讲他的艰难探索, 《长征》讲他的力挽狂澜,《大决战》讲他的胸怀大略。他的这些人生片段都拍过了,观众也看过了,重新拍一遍究竟给观众看什么?这个问题是我首先遇到的最大难题,也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今天重拍《毛泽东》 ,我认为应该着重突出毛泽东的人生发展、情感变化、性格转变、思想发展,即毛泽东经历了怎样的一些事才成为伟人毛泽东。因此,这些已经发生过、已经拍过的事件的重复,我并不担心重写,那我的担心在哪里?站在毛泽东整个人生的高度,站在整个中国现代史的高度,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更全面地看待毛泽东的历史贡献,深刻揭示毛泽东的精神本质,以及他的人生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一个全新的文化性的定位,要找到这样一个定位,我觉得才是最大的难题。

  记者:您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黄晖:还是从人物本身出发,从毛泽东降生时中国当时的状况出发,即中国为什么出了一个毛泽东?一个山村孩子怎么成为了人民领袖、民族英雄?在我的理解中,毛泽东身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一遇的重大存亡断续的历史关头,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需要新的历史精神,需要英雄豪气。中华民族是几千年来的农耕文明民族,过去主要的威胁是西北的游牧民族,我们的祖先几千年来,在这两种文明的融合和冲突中,找到了一整套生存发展的经验,使得中华民族在四大古老文明中生生不息。但古老中国内部抱残守缺积累了大量弊病,直到遇到西方海洋文明威胁,内外交困。清末李鸿章说,中国遇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时,整个民族能不能出现划时代的、能扭转历史的重要人物就成为关键。从这样一个定位来看待毛泽东,以他为代表的一大批仁人志士破除了这个危局,解答了这个难题,最终带领中国、带领中华民族走出了积贫积弱、文明存亡断续的大的危机,走上了今天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泽东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人,电视剧《毛泽东》也找到了一个根本的立足点。

  短短一百年,把以下两个场景对比,就可以看出毛泽东的伟大历史贡献。在鸦片战争中,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炮台与侵略者作战,而广州的老百姓扶老携幼,在射程之外观看这场战争。很多老百姓从来没看过打仗,像看庙会一样看热闹,自己的国家正在受到另一种文明的侵凌,却不明白头上悬着利剑,因为他们没有国家的概念。当一百年历史走完后, 1949年,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时,中国人能感受到强烈的爱国意识。保卫国家的概念已经深入中华民族每个人的内心,这就是短短的时间内发生的重大改变。这是历史时势造成的,也是重要历史人物唤醒民众的重大贡献。

电视剧《毛泽东》剧照电视剧《毛泽东》剧照

  我的主题是:毛泽东与中国,定位是:民族现代史与平民英雄志

  记者:高希希导演曾说《毛泽东》里别人用过的资料就不再使用,编剧过程中也是这样吗?

  黄晖:创作以毛泽东为题材的影视剧,大家都会用到相关的史料,尤其是权威的史料。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和生平,都会涉及。这是不能避重就轻和猎奇的。写毛泽东某一特殊的角度可以这样,比如《恰同学少年》 ,讲毛泽东的青年时期,其中有些素材是过去没用过的。但写毛泽东的传记,哪些是主要事件,哪些是重大事件,更要写出来。内容的重复是这部剧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我不担心,因为我的戏是以戏带人,我不赞同别人展现过的,我就不展现了。

  记者:您能具体解释一下什么是“以戏带人、以人见史”吗?

  黄晖:此剧最核心的还是要展示毛泽东人生思想发展的轨迹,从懵懂迷茫到反思,怎么一步步成长起来,让观众通过这个剧,觉得伟人的一生尽管复杂,但是可以理解,对于他在何种境地下做出何种选择,感同身受,使这个选择的过程“通俗易懂” 。我的主题是“毛泽东与中国” ,定位是“民族现代史与平民英雄志” 。这样一来,这个原则就不难理解,像《大决战》写三大战役,着重突出毛泽东指挥下的三大战役是怎么打的,电视剧《长征》 ,则展现了长征的前因后果。作为传记片,写一个人的生平,则要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展现毛泽东这个人物,展现毛泽东的思想、性格发展轨迹,以人见史。

  记者:您能举例解释一下这一艺术手法吗?

  黄晖:就拿重庆谈判来说吧。在很多影视剧中,像《建国大业》中也展现过,别的作品描述这件事,要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讲清楚。我在《毛泽东》里也写到了,主要是写重庆谈判过程中毛泽东的经历、情感性格特色,以及谈判对他产生的影响。别人写毛泽东改变了重庆谈判的地方,我会写重庆谈判影响了毛泽东的地方。重庆谈判的一些过程在《毛泽东》里就不会出现了,一些过去大家不会在意的细节在《毛泽东》里写得非常充分。重庆谈判的直接原因是蒋介石对毛泽东的三封电邀。我这里就围绕一点——毛泽东个人怎么对待三封电邀来写。到了重庆之后,别的作品总会有大量的重庆各界的反应以及周恩来的作为。我这里重点写的是一场招待会,毛泽东怎么对待重庆各界,他在酒会上展现的个人魅力特别重要。谈判过程我基本略去了,因为谈判桌上,周恩来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此外,我还虚构了一点,民盟主席张澜请毛泽东看了一场京剧堂会。毛泽东是在重庆谈判关键的时候看的这场戏,舞台上剑拔弩张、刀光剑影隐喻了这场谈判,观众会看到他如何在刀光剑影中,在现场慨然自若、闲庭信步。

  记者:在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时,牺牲的亲人战友的画面在他眼前划过,您为什么这样处理这一极为关键的场景?

  黄晖:回顾曾经和他并肩作战的亲人、战友,这是很浪漫的艺术手法。体会毛泽东当时的内心,一定是百感交集,在展望未来的同时,更多的是对艰难困苦的回忆。所有的曾经逝去的亲人、战友、烈士形象一定会涌上心头,这是一个合理的想象。该怎样去浓缩这一点呢?天安门城楼正好有100级台阶,折射了毛泽东这些革命家的革命历程,并幻化为毛泽东个人人生历程的折射和全民族为新中国的成立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这个设计也是为了告慰那些应该看到却没有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一个民族崭新的开始的那些烈士。作为全剧的总结,这一处理挺好,只是成片处理得有些短。

  记者:您怎么看待青年演员侯京健的表演?

  黄晖:侯京健的表演不错,我持肯定态度。一个当时只有28岁的青年演员,能把毛泽东演到这种程度,出乎我的预料。当时最担心的是他能不能演好超过其自身年龄的毛泽东,没想到演28岁之后的毛泽东反而比演年轻的稚嫩时期的状态更好。当然,一个青年演员的表演不可能尽善尽美,但也不能苛求。

  记者:剧本是电视剧的基础,那您又怎么看待剧组的执行力和成片效果呢?

  黄晖: 《毛泽东》的导演之一嘉娜·沙哈提自带了一组团队,兢兢业业地拍摄了前面十几集,她严格把关,对拍摄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我对她的工作表示尊敬。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