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一曲核盾卫士的青春赞歌——读长篇小说《核盾》(陈寿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8日10:11 来源:解放军报 陈寿富

  何亮创作的长篇小说《核盾》(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讲述了毕业于北大、清华等名校的一批青年才俊投笔从戎奔赴西部高原,为共和国铸造和卫护核盾的传奇经历和心路历程。

  《核盾》虽是小说,但因题材重大,出版前曾经有关部门审稿。我由于工作原因参与了初审,当时即被作品中的人物和故事深深打动。拿到样书,我又读了一遍,同样被一种激情浸满心田,感悟到崇高和神圣,收获着信心和力量。

  小说犹如一部雄浑的命运交响曲,透射出巨大的正能量。主人公吴瀚从一个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成长为我国核武器维护专家,其间因国家政治风云变幻和家庭社会关系等原因,他曾遭受过“不被信任”,被调离核心岗位到“大院办”打杂,到农场种田,这又间接导致其岳母遭车祸身亡、爱妻终生残疾。但他都能平静对待,坚守信念,一旦组织发出召唤,立即义无反顾地再上高原。还有与他的命运紧密交织在一起的一线官兵于晓阳、于晓风兄弟先后牺牲,把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片核禁区,无疑也是对他情感上的沉重打击,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人生磨难,他都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对事业忠心耿耿,对爱情坚贞不渝,珍惜在特殊岗位和艰苦环境中结下的战友情谊,对逝去战友的儿子视如己出,尽心竭力。

  作者用文学语言讲述新闻故事,在表达方式上匠心独具。我曾去过作品所反映的H部队,也采访过那里的官兵。数十年来,一批又一批像吴瀚、于晓阳、于晓风这样的官兵,在近乎与世隔绝的核禁区,忠实履行着战略武器“确保安全、确保使用”的光荣使命。他们所崇尚的是“无名英雄、无私奉献、无上光荣”。正是这样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怀揣中国梦、强军梦,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地奉献于这一不为人知的神圣事业,才有了中华民族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和相对和平的内外环境。核盾卫士们几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是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支军队弥足珍贵的财富,应该让世人知道他们的故事,应该让这种精神得到弘扬和传承。从这意义上说,《核盾》一书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使命。作者通过精巧构思,塑造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除主人公和于家兄弟外,还有爱发牢骚的印家铭,成绩也很优秀却选择了留京发展的詹大伟,以及主人公在导弹学院任教时的学员姚伟、钟跃进等等,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全面、立体的人物成长发展环境。

  作品并未回避矛盾,对核禁区部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皆有客观反映。如大龄官兵婚恋难、家属就业难、子女入学难等等,尤其是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军官,他们对于子女教育条件有着比别人更多的考虑,实际情况的不尽人意让他们产生一些想法,都属人之常情,读来更感到真实可信。但即便如此,官兵们的精神基调是昂扬向上的,国家和军队也一直在通过特殊政策来为他们解决这些困难,有了许多成效,这些也如实反映在了作品里面。

  作为以第一人称叙事的小说,作品的语言平实而不失优美,行文简洁而不失生动,既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十分契合作为北大高才生的主人公身份。“不知是谁带头一声长啸,也可能不止一人带头,而是群起呐喊,整个会场一下子沸腾了。人们全都站起来,竞相雀跃,激情拥抱,欢呼声大得恨不能把饭堂的顶棚掀起。”对获悉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喜讯的场景描写,把参与了此项研究的科技人员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荣誉感传达得淋漓尽致。还有主人公向“岚川”阵地的官兵谈体会时那充满激情而富有诗意的话语:“如果把为共和国铸造核盾牌和守护这核盾牌的事业比作一道汹涌澎湃的壮丽江河,我很愿意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融入到这滚滚洪流中来,哪怕我会在里面毫不起眼儿,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核盾》既是一部充满激情的军事文学作品,是核盾卫士的青春赞歌,也是记录共和国这支特殊部队早期历程的壮丽史诗,是扬我国威军威、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的精品力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