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2013年国产电视纪录片印象(赵彤)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2日09:19 来源:中国作家网 赵 彤
  

  2013年过去了,回顾这一年来观看国产纪录片的经历,梳理观片的心得,思考其中的得失,也是一种个人学习履历中的年终盘点。

  观片动力:对更精湛作品的期待

  毫无疑问,2012年的国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故宫100》《China·瓷》《春晚》等作品,让笔者眼前一亮。特别是《舌尖上的中 国》,让笔者看到了中国纪录片打量、观察、纪录和讴歌中国的新颖视角。《Chian·瓷》这个片名本身,就预示了它包含着中与外两种观察视点,让笔者感到 我国纪录片不再是“揽镜自照”,而是留意在他人眼中的自身形象。由此,对更精湛作品的期待,成为笔者关注2013年纪录片的最大观片动力。

  2013年“中国纪录片网”上线开播,这是继2011年1月1日央视纪录频道正式开播、2012年4月16日央视综合频道增设《魅力纪录》栏目 之后,国产纪录片向网络化传播的延伸和扩张。2013年,也是2012年年底中国纪录片“大片时代”开始实践的第一年。在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均在“大片”路 线下发力之后,中国纪录片也侧身于“大片战略”之中,表现又会如何呢?

  观片印象:整体成色高于以往

  从《新闻联播》对央视备播纪录片的预告,可以预定下在荧屏上看国产纪录片的时间,时间充裕时一天一集跟着走看了《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茶, 一片树叶的故事》《大国重器》《习仲勋》《暗藏玄机》《枪·步枪》。没赶上档期,补着看的时候,主要是网上观看。从“中国纪录片网”、中国网络电视台、酷 六等网站观看了《苦难辉煌》《京剧》《雪域军魂》《对照记——犹在镜中》《海之南》《三姐妹的故事》《中国皇帝在卢浮》《上海守夜人》《时尚圈》《塔山阻 击战》《北京凹头蚁》《春晚透视:中国最大的庆典》《国企备忘录》《从教一年》《进城》《成本华:一个被遗忘的抗日女兵》《丹顶鹤》《消失的古滇王国》 《超级视觉》《王洛宾》《眷村,光阴的故事》《侣行》。

  在所观看的2013年纪录片中,虽然没有出现像《舌尖上的中国》那样让观众交口称赞,让纪录片界眼前一亮的作品,但整体成色却高于以往。

  2013年,我国电视纪录片在践行“大片策略”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笔者认为,这个“大片策略”包括大题材、大制作和指向大市场三个重要构 件。就笔者所见,《京剧》《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大国重器》《国企备忘录》这些作品,选题或立足于民族文化中的显要符号,或关 注国民经济的重大领域,观察和纪录的视角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巨大的、立体的领域;在叙事结构中,立足中国兼览世界,把握当代述及往昔,将古今中外绵密交 织,从宏大观照出发延及细微;作品中涉及的当事人,上有庙堂高官、高管,下有凡夫俗子,术语和俗语并用;作品的语义主旨格外凸显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对世界 的影响或受世界的影响。这些出自中央电视台或中央新影集团旗下的作品,其传播的目标指向,不仅考量着国内观众,对走向国际市场有着更大的期待。

  “国际考量”是2013年我国纪录片创作的思考重点。由纪录片市场的国际化探索,带动了创作中对“国际元素”的大规模借鉴与运用。这个特点,与 美国电影制作业为更好进入中国市场,不断在其作品中加入“中国元素”的策略是类似的。2013年的大型纪录片作品,如《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茶,一片 树叶的故事》沿用了2012年《China·瓷》《当卢浮宫遇见紫禁城》的叙事模式,以兼顾中外的双重视点、兼用中外当事人的方式,对一个事物、事件进行 观察、叙述和表意,以此来达成“国际元素”在中国故事中的内在化。

  在《海之南》《江右》《味道云南》《大国重器》《国企备忘录》这些大型纪录作品的策划、投资或合作拍摄单位名单中,我们可以看见2013年各省 市和部委关注纪录片制作的极大热情。在《长白山》之后,在《大黄山》播出之前,我们已经可以依稀看到地方政府,正在把以风景地标和文化地标为焦点的大型地 域文化纪录片创作,作为提升地方文化自豪感与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和实现形式。我们也可以从《大国重器》《国企备忘录》之中,看到大部委通过纪录片向民众介绍 行业发展成就,乃至为自身正名的思量。这些作品的制作主力均来自中央级广电单位,播出平台也集中于中央台系统,这些作品是我国纪录片“大片策略”另一种实 现方式的表现。

  2013年,纪录片作品群中的“小片”也颇有新意。看过《时尚圈》和《游戏·人生》,感觉到我国纪录片的边界得到了新的拓展,开始发现和发掘在 坊间有着“不务正业”之名的时尚圈和电子游戏领域的正能量。把对产业链条的完整观察和对从业者事业追求的喜怒哀乐结合起来,为记录当代城市生活的多元形态 填补了空白。

  《暗藏玄机》《消失的古滇王国》是带有悬疑风格的历史题材作品,大规模运用情景再现和故事化的表现方法,让人看起来犹似历史纪实剧。《枪》以一 类枪械的发展史为线索,集合、对照中外枪械的时代特点,兼及战争史和近代以来的工业史,对男性观众具有很强吸引力。由此,笔者看到了我国纪录片以娱乐化来 扩大纪录片的市场潜力、以对目标受众的细分来满足大众对纪录片多样化需求上的努力。

  《从教一年》《进城》《三姐妹的故事》《上海守夜人》是对当代中国“草根”生活的记录,在对北师大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到本乡本土执教的观察中, 在对进京的四川南部县宝山村农民杨仕举夫妇打工生活的记述里,在对四川武胜县清华寨村陈凤英、陈秋英和刘永芬三姐妹19年生活变化的追踪中,在对上海夜班 岗位上的护士张萍、电力维修工杨师傅和便利店店长朱健的描绘中,记载了中国基层生活中艰难与希望同在的真实景观。

  在观看这27部纪录片的时候,诗化的解说词体现在《海之南》《茶,一片树叶的故事》《江右》《对照记:犹在镜中》《京剧》等诸多作品中,这些解说词常常与空镜头匹配出现,为作品营造出一种空灵、朦胧乃至超脱的意境。这是中国纪录片追求民族化风格的一种表现。

  《江右》的摄影对中国水墨风格的运用,《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摄影中对高速摄影的着意,《京剧》的摄影中对剪影效果的追求,《对照:记犹在镜 中》贯穿全片的黑白摄影等等,让笔者在看片时体验到了影像之美,即便在看过许久以后仍时时浮现。当影像设计与题材及叙事风格水乳交融的时候,纪录的魅力就 超越了照相的局限。

  纪录片未来:要耐得住喧嚣

  央视综合频道的《魅力纪录》栏目,是一个感受纪录片魅力的窗口,更是一个衡量纪录片质量的标杆。自2012年4月16日开播至2012年12月 24日,《魅力纪录》共播出纪录片36部,其中国产及我国参与合作拍摄的作品有9部,占比为四分之一,平均每月1部。2013年自1月7日至12月17 日,《魅力纪录》共播出纪录片62部,其中国产及我国参与合作拍摄的作品有21部,占比为三分之一,接近平均每月2部。这个变化,显示出2013年我国纪 录片创作的数量和质量较之往年都在加速提升。

  笔者认为,2013年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大丰收之年。这个大丰收结果的取得,来自大面积的种植、大气力的管护和大市场的经营。而更根本的原 因,在于中国电视纪录片在我国文化战略发展中被赋予的载荷,超越了以往,也超越了其他电视艺术门类。2013年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蓬勃跃进和取得的巨大成 绩,不仅是纪录创作在艺术层面上用心发力的结果,而且是在社会层面上运思给力的结果。

  中国纪录片产业正在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政策的扶持、资金的投入、目光的青睐、成绩的喜人,都让人鼓舞激动。问题是,我们常常习惯于用“要 耐得住寂寞”,来劝慰失意者坚韧不拔,我们却不习惯于用“要耐得住喧嚣”来告诫得意者去伪存真。但笔者确实想把后一句话,赠给新一年的中国纪录片。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