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编剧创作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徐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22日09:16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 健

  2013年,面对扑朔迷离的电视剧制播环境,编剧们倾诉最多的是“困惑”、“纠结”、“浮躁”;2014年,在传递“信心”之余,他们又在思考什么——

  编剧创作之路如何才能越走越宽

  “现在的编剧行业有两级分化,一级是有一定的经验或者社会地位和声望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不愁没人拍,一级是只在一趟车里写同类的题材,不知道该怎 么写,不知道题材上的‘百花齐放’怎么‘放’,而后者恰恰是编剧中的大多数。”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第六届编剧沙龙上,身为会长的编剧刘 和平在谈及这两年编剧生存和创作现状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岁末年初,当各大媒体的电视剧年度回眸榜单聚焦大腕明星、大导大作、“神剧”“雷剧”时,编剧 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消失在一片喧嚣的华丽中。剧本是电视剧的根基和灵魂所在。作为剧本创作者的编剧,面对2013年扑朔迷离的电视剧市场环境,处在制 片方、投资方、播出方、受众的纠葛中,他们的所思所想是什么?对于题材扎堆、撞车造成的创作之路日趋狭窄,他们又有哪些思考和建议?在编剧沙龙上,本报记 者听到了一线编剧们的声音。

  “困惑”:电视剧市场让人最忧心的是,前些年还能分出哪些是“奔驰”,哪些是“捷达”,现在分不出来了,根本不管作品的质量问题了,这实际上就是市场机制出了问题。

  在表达过去一年创作心得时,“困惑”成为不少编剧最常用的词语。“自认为做出来的东西不错,但却不一定能拿到好价钱,也不一定能火;荧屏上火 的,明明大家觉得不怎么样,但是人家就是卖了好价钱。这样的创作状况,可能对那些较为知名的编剧影响不大,但对于中层编剧和新编剧,可能会有一种很可怕的 导向。”谈及创作,编剧卞智弘抛出了自己的困惑。对于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他认为,关键还在于市场化。这不是说现在的编剧没有市场化,而是市场化水平不 够。电视剧市场让人最忧心的是,前些年还能分出哪些是“奔驰”,哪些是“捷达”,现在分不出来了,根本不管作品的质量问题了,这实际上就是市场机制出了问 题,编剧、制片方、播出方、广告商、受众的互动不足,进而导致题材选择误区、创作陷阱以及参与者心态的扭曲,势必会引起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卞智弘认为,对于编剧来说,一味追求收视率、顺应市场,或者哀叹市场、抱怨市场化,都不是电视剧发展正常的创作路径,未来可能需要一种新的力 量,去开拓新的市场。“这个市场不是观众知道的,而是一个布谋的结果。就像打造品牌一样,如果乔布斯没有设计苹果手机,没有一个消费者知道他需要的是苹果 手机。”此外,他呼吁电视剧上下游参与者积极沟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纠结”:电视剧作品的核心是价值观,如果创作者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所有的现象,那这个作品就没有意义。

  “纠结”也成为一种普遍的创作心态。很多编剧纠结于,是跟自己较劲但最终可能无人喝彩,还是向低端市场妥协乱洒狗血却赚得盆满钵满、风生水起? 其结果,不是自己不会写剧本了,而是不知道该写什么了,这种感受在电视剧《家常菜》编剧王力扶看来,今年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作为一个创作力较为旺盛的编剧,王力扶的“纠结”感何来。她以自己的经历提到,现在很多制片公司跟编剧反馈的都是一种类型,比如说现在流行土 豆,那么就会出现麻辣土豆、红烧土豆,然后一窝蜂跑来找她要土豆。“总给土豆吃,没给过牛肉,怎么就知道观众不喜欢呢?”王力扶说,“现在整体的电视剧创 作,都是在脚踩西瓜皮到处滑,找不到借力点,也找不到想表达深一点的东西。所以我大概有将近半年的时间没有敢动笔写东西,不是因为自己没有储备,是我不知 道这个东西用什么方法写,才能让收视上去,让观众喝彩。”她苦苦寻找的就是用什么方法,把自己积攒的创作潜力,创作激情调动起来,释放出来。“电视剧作品 的核心是价值观,如果创作者不能用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所有的现象,那这个作品就没有意义。”王力扶说。

  “浮躁”:2013年以演员和导演为核心的电视剧都红了,但是最能保证电视剧品质的还是以编剧和资本为核心的作品。

  “浮躁”的电视剧生态也在影响着编剧的创作。电视剧《借枪》编剧林黎胜今年并没有新作品,但就他的观察,2013年电视剧的品质在下降。一方 面,电视剧的制作周期在缩短,比如就现在的拍片进度,谁三天拍一集都是“烂”导演,制片、演员都会在现场跟你急。另一方面,导演和演员对剧本不够尊重,演 员们情不自禁就想改剧本。编剧是理性的,对于一个剧本是从头到尾思考周全的,而且他写出的图纸一定是有逻辑性的,有结构的,而且台词一般来说都是比较认真 的。当然前提就是作品的质量过硬,就是你的台词真的是能说的、有讲究的。编剧就是设计建筑图纸的,如果我们画的图精准,人家就不敢跟我们掰扯。这方面我们 要确定编剧的信心。

  林黎胜认为,2013年以演员和导演为核心的电视剧都红了,但是最能保证电视剧品质的还是以编剧和资本为核心的片子。他建议编剧今后的写作是不 是能努力去管控从创意、制作、销售直至演员班底搭配的各个关节,不仅是站在编剧的角度,而且适当转换导演、制片人的身份来写剧本,这样就不会乱写“千军万 马”的情节,设计大冬天的“夜戏跳河”等场景,立意也不会混乱。

  “信心”:对编剧来说,写自己最熟悉的事,写自己最敏感的事,写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可能单从商业的角度考量会有风险,但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考虑却是最合适的。

  2014年,编剧如何拓展写作题材,写出新意?以最受制片方、播出平台、观众青睐的生活剧为例。在不少编剧眼中,生活剧里已经有很多内容被做烂 掉了,很多剧情经不起推敲,根本没法儿看。那么,为什么此类电视剧出新这么难?编剧余飞认为,编剧的创作思路或者创作方式应该转型。其实,每一种题材下面 都可以分出很多种类型,生活剧的题材中,其实也可以分出诸如谍战、穿越等类型,可以把其他类型好看的戏里的情节元素、叙事逻辑挪到生活戏里来,这样也能把 电视剧做得很好看,而且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剧编剧可以和情节剧编剧多交流,而且取长补短,来开拓自己题材的范围。而编剧、制片人唐蒙把编剧形象地比作“中 药师”,写剧本就是“抓药”,这需要从业者把各种不同的元素搞清楚,并对其分类、整理。而策划、编剧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各种元素,把这种类型的元素、题 材的原则,同其他的元素混搭起来,这种混搭过程就是类型、题材拓展的过程。

  余飞认为,编剧不用老去抱怨说这个不让写,那个不让写,因为有些东西不让写,并不是一家来控制你的,而是一个合力形成的,包括观众。所以作为编 剧来讲,首先在一些不可抗力的情况下,不要去管这个不可抗力,而是从我们自身出发,还有偌大的空间,我们就在这个里面把舞跳好了,跳高级了。实际上,每一 个编剧都有自己的生活经历,都有自己对生活比较敏感的那一部分。编剧海岩认为,对编剧来说,写自己最熟悉的事,写自己最敏感的事,写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可 能单从商业的角度考量会有风险,但从文化和艺术的角度考虑却是最合适的。比如,让他写戏说历史剧,他可能就不太擅长,也许会有好买家来买,但不太容易产生 高的艺术质量。林黎胜认为,现在的电视剧编剧有些扎堆,经常聚会、讨论,这显示了我们的队伍很大,但是题材千万不要扎堆,题材拓展的空间还很大,他赞同海 岩的观点,应该让每个编剧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