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外国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列夫·托尔斯泰——逃离天堂》:客观重现天才作家的一生(侯玮红)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17日10:02 来源:中国作家网 侯玮红
《列夫·托尔斯泰——逃离天堂》俄文版 胡安·赫尔曼: 一位传奇式的诗人 □赵振江 胡安·赫尔曼 巴维尔·巴辛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逃离天堂》俄文版    胡安·赫尔曼          

  2010年11月,在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逝世100周年之际,第五届俄罗斯大书奖颁给了以描写这位文坛巨匠的出走之谜为主题的传记小说《列夫·托尔斯泰——逃离天堂》。

  小说共有十章和一个尾声。每章都以托尔斯泰离家出走后的经历引出一个与之相关的主题。第一章“离开抑或逃跑?”分析种种出走原因。第二章“失去 的天堂”分析来往于托尔斯泰庄园的亲友以及各种崇拜者。第三章“索涅契卡和恶魔”由家人尤其是妻子索菲亚对托翁出走的反应,讲述托翁的婚姻与家庭生活。第 四章“包发帽里的头”分析托翁与教会之间的关系。第五章“新俄罗斯人”描述托翁的思想历程。第六章“亲密朋友”讲述了托翁在不同阶段交往的密友,包括备受 争议的切尔特科夫。第七章“谁之错”分析托翁与妻子之间的分歧。第八章“漂亮神像”分析托翁晚年助手切尔特科夫。第九章“逐出与遗嘱”分析托翁晚年对宗教 的复杂态度和他立过的几份遗嘱。第十章“冰雨”描述了托翁去世的经过。尾声描写的是托翁葬礼和索菲亚的余生。

  众所周知,托尔斯泰的出走与离世是当时震惊世界的一大事件,也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坛的百年谜案,相关研究与著述早已汗牛充栋。那么21世纪的这本传记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首先,作者巴维尔·巴辛斯基的叙述方式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这部作品力图真实、客观地还原当时场景、事件经过及相关人物,几乎不做任何主观判 断,更没有给出任何的结论,被评论界称为“昔日重现”,连作者自己也承认这本书“像是一场真人秀”。书里保持对托翁及其妻子的客观态度,没有指责单方面的 错与对,简单辨明黑与白,而是摆出事实,带领读者一起去分析与感受,把结论与评价留给读者去做。读者仿佛与作者一起经历了一次文学的侦探之旅,并且经由它 而考察了托尔斯泰的整个一生。另一方面,作者又是一个掌握一切的作家,有时还是一个叙述者。托尔斯泰、索菲亚、萨沙、切尔特科夫都是小说中的人物,巴辛斯 基甚至说出了这一点:“这里切尔特科夫的形象有点具有恶魔特点,完全符合他的名字(这个名字的词根是“鬼”的意思——笔者注)。他不只是一个人,一个资深 的活动家、翻译家、出版家、收藏家,而且是一个鬼,陪伴在托尔斯泰和索菲亚身边……”

  第二,与上面一点相连的就是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史实资料,由此被称作“non-fiction”,即“非虚构”。日记、回忆、书信、电报、报刊 文章等档案材料或者独自构成作品的一部分,或者被有机地穿插在叙述之中,丰富而生动,全面而有序。书中还有大量珍贵的档案照片和真实描绘当时场景的油画: 有托尔斯泰和索菲亚的结婚照片,他们不同时期的家庭合影,列宾为好友切尔特科夫所作的画像,1909年托翁和切尔特科夫在办公室的照片(切尔特科夫是惟一 一个在托翁工作时有权进入此屋的人,甚至连索菲亚都没有这个权利),瓦尼亚奇卡的照片(托翁夫妇最小和最喜欢的一个孩子,1895年6岁时去世),三代列 夫的照片,托翁和农民在一起的照片(里面的他俯身揽过农民的孩子),托翁给自己的孙子孙女讲童话的照片等等,不一而足。有一幅油画最令人心碎:妻子趴在托 尔斯泰去世的小屋窗外在焦急地打望。下面配了一段他们儿子的回忆文字:“她衣着凌乱地伏在父亲将要去世的那间小屋的外面,想听一听、看一看里面到底发生了 什么。就像一个有罪的女人,深深地内疚着,委屈着,悔恨着……”

  第三,同时展现托尔斯泰的伟大和平凡两个方面。在作者笔下,托尔斯泰一方面是一个拥有独一无二的眼光与思维的天才;另一方面就是一个普通的男人,有着自己生理的需求和人性的弱点,是带着各种欲望的接地气的人,远非过去时代被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理想化的托尔斯泰。

  作者把对托翁生命中最后10天的细致描写与对他整个一生的回顾相交织,突出刻画了这位伟大人物的婚姻生活。在关于托尔斯泰与妻子的关系上,作者 表现出对二者公允的态度。书中的索菲亚是个幸福的牺牲者,她既是这个庄园里聪慧而有修养的女主人,又是一个经常处于怀孕状态、接连失去几个孩子的伤心母 亲,同时也是一个对丈夫的初恋情人为其非婚生下孩子忍辱负重的妻子。她既要为作家丈夫照顾起居,誊抄文稿,又要忍受种种琐事带来的不快,还要为了争夺自己 的天才丈夫而与其亲密助手切尔特科夫进行痛苦的斗争。最终由于托尔斯泰不能忍受普通大众受屈辱的生活地位,提出放弃私有财产的主张,索菲亚实在无法接受, 所有的冤屈与嫉妒、焦虑与愤恨积累起来,终于爆发,由此也产生了她个人的和托尔斯泰的悲剧。妻子想和丈夫在一起,丈夫却想和上帝在一起,结果,伟大的作家 在一个莫名的小车站去世,想见自己的妻子却又不敢见她,而妻子见到丈夫后说出的惟一一句话就是:“对不起。”

  读者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会深深感叹:做天才是幸福还是痛苦?当我们感谢上帝赋予俄罗斯一个列夫·托尔斯泰的时候,也会深深同情背负了半生十字架 的作家本人,更同情那个陪伴天才的妻子。作者没有指责任何一方,而是向读者展示了列夫·托尔斯泰和妻子这两个互相折磨的人,这两个经常被公众包围却又极其 孤独的人,这一对深爱着对方却又彼此害怕的夫妻。

  本书描写的另一个焦点是列夫·托尔斯泰与教会的关系。这位与俄国教会冲突最激烈的作家却与教堂有着血缘般的隐秘联系。托尔斯泰最后从自己的庄园 逃到教堂就说明了很多问题。这是托翁惟一一次自由遵从内心的选择,他的所有其他行为都有人记录,他被索菲亚、切尔特科夫、托尔斯泰主义者们、追随者们撕扯 着无力反抗,而他最后做出的选择就是他最想留下来的地方,所以说,列夫·托尔斯泰终其一生都在寻求上帝。

  “大书奖”是近几年俄罗斯新兴的一个奖项,因为高额的奖金而迅速具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这个奖项特别偏爱传记类作品。《列夫·托尔斯泰——逃离天 堂》一书和前几届获奖作品德米特里·贝科夫的《帕斯捷尔纳克》以及阿·瓦尔拉莫夫的《阿列克塞·托尔斯泰》一样,都是通过描写一位杰出作家的一生来展现整 整一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一段值得研究和珍存的历史财富。

  《列夫·托尔斯泰——逃离天堂》的作者巴维尔·巴辛斯基生于1961年,是当代俄罗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研究家,当代俄罗斯文学研究院院 士。他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81年开始在《文学报》《我们的同时代人》《新世界》《十月》《旗》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现任《俄罗斯报》文化版主编。 在获奖感言中,巴辛斯基笑称妻子曾经抱怨他“对托尔斯泰的家人比对自己的孩子了解得更多”。不过,辛苦的付出换来了空前一致的好评,读者盛赞这个文学大奖 果真名不虚传,庆幸在当今这个时代还能拥有这样天才的作家。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