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心灵极地 岁月边城——读夏天敏长篇小说《极地边城》(纳张元)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17日10:01 来源:中国作家网 纳张元

  夏天敏长篇小说《极地边城》以昭通解放前一段历史为故事背景,围绕一位出身于名门望族、达官显宦之家的大小姐——云霓情感生活的波澜起伏和人生命运的坎坷曲折来展开故事情节,通过对“边城女神”云霓、“白衣天使”玛丽·朱丽叶、留法植物学专家胡镜涟、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张鸣皋、边城专员蒋百驹等人物不同命运和人生追求的描写,反映了昭通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

  闭合式边城记忆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偏安一隅,绝大部分是山地高原,横断山脉切断了东西向的交通。云南人口多分布在山地间的坝区,以坝子为核心,以坝子边缘的山区为外围,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单元。由于山岭阻隔,地形复杂,古代交通又非常不便,各个山地社区形成了内向的封闭性文化特性。夏天敏笔下的“边城”便是这样一个封闭的古城。然而,“封闭遥远”并不意味着无法言说。汉族主义的文化观念与边疆地区原住民文化观念之间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但是长期以来,所谓大汉族主义的文化观念一直占有着主导性的地位。受这样一种大汉族主流文化观念影响遮蔽的缘故,那些长期生活于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的文化,实际上一直处于某种有意无意被漠视甚至被歧视的状态之中。夏天敏恰恰填补了这个空白,叙写了一个遥远的几乎被遗忘的边城传说。在全球化文明备受质疑的时代,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夏天敏这个掘矿人展示了一个处于“极地”的“边城”的历史。

  封闭而成的“闭合”式历史,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障碍,但是对于历史文化的保存则是一种良好条件。历史上的昭通就是云南同中原联系的主要通道,是早期云南文化的三大发祥地之一。尽管后来由于交通的闭塞和地域条件的限制,造成了昭通经济落后的现状,但它也使昭通成了云南中原文化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对文化的尊崇也在这里一脉相承。现当代文坛的家族史诗叙事小说很多,但是却极少有“边城”家族叙事。夏天敏这部作品作为对主流汉文化的一种反拨,从极地边城的历史变迁和生存现状出发,探究蕴藏在边地民族文化内部的精神渊源和人文质素。

  开放型极地文化

  夏天敏笔下的极地边城是仅有一条五尺古道与外界相连,人们沿袭着千百年来的生活习俗和思维定势过着贫苦、落后而又安宁的生活。这个小城地处三省交界处,因南方古丝绸之路上的“五尺道”,它不仅可内走宜宾、成都府,还可南下昆明通往南亚、西亚。这使五尺道上的这座边城有着吸纳包容天下多元文化的更多机会。

  主人公云霓性格中所显示的便是一种多元杂糅的文化精神。云霓是一个边地文化、中原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集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她出生成长的边城有悬崖峭壁上的五尺道、茶马古道的马铃联姻的中原文化与边地文化、高大的教堂里生根发芽的西方文明,这个小小的边城是传统与吸纳、保守与包容、禁锢与开放、愚昧与进步的统一体,交织着多元的文化现象,也是云霓人生大舞台的文化背景。在多种文化的浸润下,形成了云霓丰富的性格:坚毅又妩媚,激情而含蓄,自我封闭又追求现代文明新天地,固守礼教的约束又向往自由的爱情。她在中式建筑里享受着西式壁炉、咖啡,品读普希金抒情诗的西式文明,她投资办学、兴办电力公司,为使饥民能耕者有其地而疏浚河道、兴办农场。夏天敏把特殊年代和典型地理环境中富于边地特色的历史文化、中原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融入到主人公云霓身上,独特的边城文化和各种文化“和谐共存,互相渗透”, 云霓成为古老封闭而又现代开放的极地边城的文化精神的象征。

  在矛盾中徘徊的家族叙事

  这是一部有特色的家族史诗叙事小说。家族史诗一直是现当代作家所迷恋的一个叙事母题,现当代家族叙事既有历时性的动态发展,又有共时性的静态模式。对现代以来的作家而言,家族是情感的家园。

  这部作品承袭了作家那种来自大地的“现实感”,很多针对政治、生活、人物、风俗人情的议论自然地镶嵌于叙述与对话之中,显示出作家在《好大一对羊》中就彰显出来的可贵的“关注现实”的创作立场。在批判边城迎来送往根深蒂固的同时,赞扬了教会医院来自英国的玛丽·朱丽叶和留法植物学专家胡镜涟对事业的孜孜以求,在批判与赞扬中寻找中外差距产生的根源,将家族的兴衰和民族的劣根性表现得一览无余。

  但是,也恰恰因为作家的“现实感”太强,使得家族史诗叙事的“寓言”功能被削弱。寓言作为一种叙事形式,它具有言外之意,在能指与所指之间相互指涉,形成独特的叙事话语系统,通常具有讽刺和劝喻的特色,它以文本内叙事关系喻指文本外的叙事关系,因此便在表层文本与深层文本间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夏天敏的这部小说缺乏时间积淀产生的“距离”感,无法让核心意象自然地建构更有穿透力的寓言叙事,使得思想的承载略显单薄和苍白。他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对羊》《随水而去》等作品,时常让我们感受到残酷的现实境遇对底层百姓强力挤压而产生的钻心的疼痛。《极地边城》始终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犹疑、徘徊。写历史,积淀不够;写现实,缺乏应有的疼痛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