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正文

文物保护不能只让技术手段埋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16日10:05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

  电影《十二生肖》中,成龙用“手套”扫描兽首,即刻复制完美模型的技术手段让很多观众感到分外惊奇。这看似夸张的科幻场景,如今已成现实。

  近日,南京博物馆耗资千万,建成文物保护实验室,配备专职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文物复原工作,堪称“文物医院”。这些文物“医生”科学诊断,妙手回春,利用超声波、化学剂以及3D打印等先进技术,可以让断成六截的唐代鎏金铁芯铜龙“复活”,再涂上无毒缓蚀试剂,让文物重现历史华彩。

  我们欣喜地看到,科学技术的革新极大改进了文物保护的手段。面对历经数百年留存下来的残损文物,无论属于哪一个等级,文物工作者都心存敬畏、认真修整。然而对于普通博物馆来说,购进价值千万的设备、引进技术精湛的人才,岂是易事?

  主持起草1982年《文物保护法》的我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曾表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文物遭到破坏的新闻就不绝于耳。近年来,由于文物所在区域建设改造、游览、拍摄等商业利用过多,国内很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存在被毁坏的隐患。2012年圆明园新出土的规月桥乾隆御笔、文源阁冰裂纹地砖等珍贵文物就因泼墨、刻字而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由于城区改造,曾是亚洲最大火车站、被联邦德国《远东旅行》一书列为“最值得看第一站”的济南老火车站,也早在二十多年前就被下令拆除。时至2012年,有确切消息说竟然要在原址重建该火车站。这种“拆真文物,造假古董”的行为既让人莫名惊诧,又令人痛心疾首。

  《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遗存文物归国家所有,体现了国家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配套的政策措施没有跟上,实际情况却是对文物保护产生了负面效果。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每年批准的考古挖掘项目中约80%与基建相关,且大都是开发商挖开以后,再让文物部门进场发掘。一边是文物保护,时间长、投资大;另一边是城市建设,见效快、收益高。利益的天平向哪边倾斜,应该不是只有“天知道”!

  国外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2008年,位于韩国首尔、建于我国明朝时期、被誉为韩国“国门”的崇礼门被烧后,激发起韩国民众对文物的关切爱惜之情。火灾现场成为文化遗产保护教育的“圣地”,几天之内就有上万人前来参观。韩国的文物遗产由于自然、历史和战争等原因,留存下来的并不多。但韩国人对自己历史文化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已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民族共识和自觉意识。

  文物最终是收藏在国家博物馆还是私人客厅,其实并不重要,只要最终能够保护文物就可以了。关键是不能依赖着高成本的修复或重建,就视文物保护为儿戏。等到文化遭到损毁,再斥巨资进行修复,岂不是得不偿失?无论是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还是知名人士、普通百姓,都有责任为保护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作出自己的努力。今天的一次轻举妄动,一定会成为历史的遗憾。文 范钊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