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巴尔虎草原之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15日09: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何向阳

  蒙古族作家白雪林的小说集《一匹蒙古马的感动》选了作者近年的7部中篇小说。这些作品,无论对现实的关注,还是对往事的追忆,都贯穿着蒙古族的自然观。或者可以这么说,这些小说浸润着蒙古民族和谐而阔大的生命观。这种自然观或说生命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人与动物没有尊卑贵贱,故而应该一视同仁,甚至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候,马、牛、狗、羊以及狼等草原动物比人更加具有生命的尊严,更贴近自然的神性。

  在《霍林河歌谣》中,作者写了三代母牛的故事,特别感人的是其中两代母牛与诺日玛生死相依的情感。小说最为打动人的还是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学习的过程,写得真是动人。比如,为了帮助小母牛查干伊娜克服胆小的毛病,诺日玛接连三个夜晚陪她经受寒冷、恐惧与不眠;为了让查干伊娜的女儿小牛犊吃上母亲的奶水,诺日玛纵情沉醉地唱着蒙古长调,直至查干伊娜的心在歌声中变得柔软,流出了眼泪。

  这种和谐阔大的生命观,也体现在蒙古族的生死观上。白雪林的小说中,不止一次地书写了草原人对于死亡的无畏态度。大自然之中,草原之上,无论是马、狼还是牛,它们的死也死得各得其所,它们的终章与谢幕,不仅诗意盎然,而且符合性格。小说《一匹蒙古马的感动》中,那匹马为了奔跑竟咬断了手指粗的铁马嚼子,当它累死在赛场之时,“它平静地躺在草原上,呼吸渐渐减弱,后来呼吸就停止了。可是它的眼睛还睁得大大的,看着前方,看着草原,看着草原上的地平线。它的灵魂一直在奔跑,马的脚步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在这样的大自然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着人与动物之间关系的相似性。他们相互印证,相互温暖,相互爱恋。比如《霍林河歌谣》中,诺日玛与达瓦之间的情感,一个是单身自由、游走于草原的木匠,一个是有一个女儿的、能干善良的草原女人,他们相互爱恋了20年,却一直没有婚姻,这一切都是因达瓦的自由个性造成的。然而诺日玛在达瓦老病之时,果敢地将这位男子接回家治病,而达瓦知道自己无药可医之时,为了尽早结束痛苦,也为了不连累心爱的女人,更为了生的尊严,达瓦竟吞毛巾自杀。女人的无私与男人的高贵,在小说里并不是通过高声呐喊讲出的。相反,作者沉静地写着这一切,因为这一切作为人的品质,之于草原人而言,就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说到日常生活,我以为在这部书中,作者还为我们提供了可贵的地方性知识。这些地方性知识散落在7部中篇小说中,它们的存在,为我们更好地了解草原、认识草原伦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比如,它写母牛生产,“母牛临产前几天,尾巴根底下产道口会垂出一个明亮亮的水泡,水泡一天天长,等到鸡蛋那么大时小犊儿就要生了”。比如,作为一个猎人如何发现旱獭,小说中写旱獭油大,热量高,它们虽藏在一米深的地下,却使得雪地中有一片雪融化。这些都使我们领略到草原的生存智慧,而且让我们也沉浸于草原古老文明的文化传承之中。

  在这7部作品中,我最为看重的,仍是《巴尔虎情感》。这部小说深情地表现了一个叫斯布勒的老人临终前所做的几件事:教会孙子打旱獭、除掉了罕山顶上的一只母狼、做了一张新毡子、做了一副蒙古族的传统象棋、扎了一顶新蒙古包。最重要的一件事,是那只他未逮住的公狼来找他复仇,因老弱而无力进攻,只蹲伏在老人的门口。而同样垂暮而病危的老人走过去,心甘情愿地满足这个也垂暮病危的老狼的最后一个心愿——让它咬自己一口。小说细细地写,耐心地讲述,没有任何夸饰的成分,但是这种平静的力量却是强大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