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苦难土地生长出的坚硬文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15日09:56 来源:中国作家网 木 弓

  中国西部文学作品,特别注重主题的厚重,读起来总有一种沉重感。作家刘志成的散文集《一条歌的河流》就非常典型地体现出西部文学的这种特质。

  苦难的描写显然是这些作品的主要内容。作者就是在这片贫瘠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作家。从散文集的许多篇什里我们知道了他的贫苦出身,在西部农村的苦水里泡大,经过了许许多多生活的打磨,体验过人生的许多苦痛。这样的生活积累和命运决定了他有一天成为一个作家、成为一个生活歌者的时候,不能不直面苦难和不幸的人生,于是就有了《待葬的姑娘》这样让人惊心揪心的作品。这篇散文写了一个病重的姑娘,本来是买来当陪葬品的,但由于她生命力很顽强,没有一下子死去。在这些日子里,她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只能与死老鼠为伴。这篇作品,被编列在这部散文集的第二篇,一下子就奠定了整部作品的基调,让我们不得不带着异常沉重的心情进入对整部作品的阅读。

  在《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踏过驼峰上的黄昏》《遥远的秃尾河》等篇什中,作家以一种良知与同情心描写了西北高原生活的艰辛、文化的愚昧、思想的无知、精神的困顿、人生的无助以及一种生存的渴求。如《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描写了在铺天盖地而来的洪峰中,农民前赴后继、保护大滩的场景,触目惊心、悲壮高亢,如一首英雄悲歌。生命在这里如此渺小,生存如此艰难,都被描写得淋漓尽致、可感可叹。实际上,在描写苦难的作品中,“三轮车上的岁月”系列特别重要。作家以一个挣扎在生活贫困线上的普通人的视角,讲述了西部普通老百姓的故事,真切动人。那个抱着哈巴狗的有钱妇人,那个请人跟踪自己男人的妇人,那个被派出所所长迫害的女人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有一种说法比较占上风,就是嫌作家们写苦难太多了,好像我们的生活除了苦难就是苦难。这种说法也有其理由,那就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了,人民的生活大大改变了,应该多写那些有阳光的生活,不应该只关注苦难。实际上,“苦难”作为一种文学的内容并由此提炼出相关的主题,来源于我们民族艰辛而漫长的奋斗生活。今天,中国改革开放就是这种民族生存斗争的延续,和我们民族的“苦难”记忆是血肉相连的。没有这种苦难,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时代。就算我们今天不再有苦难了,“苦难”的主题也不会过时。

  当然,我们会说,一个作家,不应为写苦难而写苦难。他要从现实的生存斗争中反映人民战胜苦难、改变命运的不屈精神和力量,让一个民族的苦难成为一个民族振兴奋进的精神财富。事实上,《一条歌的河流》正是从这个层面上,展开对中国西部最艰苦生活的描写。如果说,这部散文集的许多篇什让人有一些压抑之感的话,那么,在作品的第三辑“一条歌的河流”里,则一扫此前的阴霾,展露出希望的阳光,照耀着生活的河流。

  通读刘志成的《一条歌的河流》,会感受到一种文学的力量,我们称之为“坚硬的文学力量”。这样的文学生长于苦难贫穷的土地上,却开出坚硬的思想之花。现在流行的是那些软绵绵的没有思想和精神品质的消费文学。因此,我们需要坚硬起来的文学和文学精神,突破当前的困局,让我们的文学更加具有力量。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