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舞台 >> 资讯 >> 正文

夹岸“梅花”香自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09日09:05 来源:人民日报 虞金星
  图为梅花奖艺术团在台演出昆曲《西游记·借扇》。    林 琳摄  图为梅花奖艺术团在台演出昆曲《西游记·借扇》。   林 琳摄

  2013年12月8日至16日,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艺术团赴台湾演出。9天的行程中,来自京剧、高甲戏、豫剧、秦腔等不同戏曲门类的十余位梅花奖得主,为高雄、宜兰等地的观众带去精彩的演出。剧场里升腾的是掌声,是喝彩声,是浓浓的情谊。

  听到动情处,我分明看到,前座的观众拿着节目单,忘我地点起拍子来。这个冬月的夜晚,虽说是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组建8年多第一次到高雄,但观众们欣赏的架势、场内的气氛,却恍然是见到老朋友的场景。

  开场是一段高甲戏《管甫送》,来自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的梅花奖演员陈娟娟和搭档王祖平的第一声对腔口白,就让沉静等待的观众沸腾起来。闽南乡音,与一对跨海峡情侣的故事,让这台梅花奖星光璀璨的演出,从一开始,就如近在耳边的吟唱,显得平易柔和,却偏偏还那么清晰。耳听得邻座的中年戏曲迷,不知道念叨了几回“不容易”。我知道,这话至少有一半意思是在感叹难得。是啊,照惯例来说,要在一场演出中齐聚15位梅花奖(包括数位梅花大奖与二度梅花奖)演员,同台欣赏高甲戏、晋剧、昆曲、黄梅戏、京剧、越剧、秦腔、豫剧等数个剧种剧团的台柱子演出,或许唯有隔着屏幕,通过特制的专辑或者电视台晚会,才能实现。而眼前,灯光打在一个个耀眼的角色身上,身边的掌声潮落潮起,场中似乎弥漫开浓郁的梅花香,这样的情景,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一起在心里默默感叹:“难得”。想来,这声感叹,也是梅花奖艺术团自2005年组建以来持续演出百余场的重要动力之一吧?

  难得的,是这民族戏曲舞台上的正邪分明、劝睦扬善,一桩桩切中台下普通人爱憎与喜厌,嬉笑怒骂与哀乐则都源出于民族共同的文化背景。孟广禄的一段京剧《铡美案》酣畅淋漓,柳萍的一段秦腔《李慧娘》怒气腾腾,史佳花表演的晋剧《打金枝》选段劝婿劝女,又让听者在赏曲的同时,不自禁思量几番人生相处之道,而杨俊的黄梅戏《孟姜女》及谢群英、陈雪萍联袂演出的越剧《新狮吼记》选段,都取材于民间传说,经由戏曲的独特演绎,散发出独特的吸引力,引得观众掌声连连。

  难得的,是唱念做打一节节看下来,分明能看到诸朵梅花“台上一分钟”背后“十年功”的坚持与汗水。翁国生和谷好好两位梅花奖昆曲演员搭档演出的《西游记》“借扇”一折,一使棍,一用双剑,虽只是临时搭档,剑棒“交锋”之间的灵动与激烈,密而不乱,尽显出两位资深演员平日里练就的功力。而轻装登台的两位梅花大奖获得者、66岁的裴艳玲带出昆曲《林冲夜奔》选段,口中唱,手中活,腿上功,齐头并进如行云流水,年过七十的尚长荣演唱《连环套》“坐寨”选段,意气饱满举重若轻,让观众们几乎无法从他们身上看到岁月流逝的痕迹,而只见苦练不辍日久天长的精湛技艺。

  更难得的,是梅花奖艺术团的悉心安排,让河南的豫剧名家李树建与台湾的豫剧名家王海玲搭档演出豫剧《清风亭》片段。高雄是台湾豫剧团的“主场”,观众对于豫剧的热烈反应,在王海玲出场时就得到了印证。两位名家的新鲜搭档与投入演出,则让观众们于熟悉的唱腔之中,听出了越海翻山不寻常的层层精彩。而在北上宜兰的演出中,面对大学生等年轻观众较多的现场,梅花奖艺术团又别出机杼,特别安排互动,在昆曲《西游记》与黄梅戏《孟姜女》之后,邀请现场观众上台“学戏”。坐在台下欣赏时看来轻而易举的举手投足,似乎一下子变得玄机重重,却也让活跃的青年们对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生出了不一般的兴趣。

  走出剧场时,听见一位从台北赶到宜兰的大学生观众难抑兴奋地对同伴说,没准哪天我就学国剧去了——这国剧,或许就是此刻他眼中这些璀璨的传统艺术形式吧?而唱给年轻人听,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或许也是这些年长的或年轻的“梅花”们千里奔波的幸福所在吧?台下人闻得见台上的梅花香,台上人,何尝不是看到了最美的风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