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阿成:去同江吃鱼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08日09:21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阿成

  我曾在二十多年前到过黑龙江东部的同江。当年,这座小城中最高的建筑仅是一幢三层楼的、而且主要是接待外国人的宾馆。房钱极其便宜,一百多平米的大套间,四十块钱。有幸的是,下榻的当天竟遭遇了我之生来第一次看到的龙卷风,也第一次领教了大自然的伟力。龙卷风来临时,刹那间天昏地暗。那一刻,感觉你不是置身在地球上,而是飘在天空中。其海啸般的黑云杀气腾腾地向你狂扑而来,顿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著名的乌苏里江的江面上布满了紫色的闪电———呵,这不正是俄国作家普宁曾经描写过的情景吗?!至今每每想起依旧激动不已矣。今天的同江彻底变了,从建筑到街式,酷似一爿欧洲小城。徜徉其中,心情很好。空气也很好,爽爽的。毕竟到了同江,又知道这里全鱼宴的名气,便直来直去,让忍不住笑的草根朋友请我吃全鱼宴吧,好不好?

  同江的全鱼宴(民间类),必有鲟鱼。鲟鱼亦称“塔拉哈”,它要被切成薄薄的生鱼片儿,再蘸着拌好的香汁儿吃,仔细地咬,仔细地品,鲜中跳着筋道,吱吱兮如丝之奏也。然,牙口不好者不灵。另一款生鱼片为鲤鱼肉。或是传统吃法从中作祟之故,裹嚼中竟迂腐般地蹙了眉。虽同为民间吃法、渔家把戏,但与二十年前记忆中的杀生鱼多有不同。先前的杀生鱼,很是先前,是将鱼肉切成筷子般的丝儿,再投进黄瓜丝、辣椒丝和干豆腐丝,用陈醋一杀(“杀”字由此而得),放盐后虎虎地一拌,再吃。野、冲、鲜,特开牙!而眼前的杀生鱼就讲究了,矜持了,颇有身份的表情,江南小荷包似的,筷子上便有了分寸。宴上格怪的一种称之为“蘸汁鱼骨”。这无疑是厨子的聪明之作。骨,为鲟鱼之骨,其骨脆如鲜笋,白如象牙。说其怪异,是因暴脾气的鲟鱼竟如此的柔骨侠肠。想来喜欢吃脆口的性格尤其钟爱的罢。一冷盘俨然微型花坛,称“三色鱼子酱”。橘红者为大马哈鱼籽,但一定要洋葱末陪着,这样子吃起来才能找到糯糯的清香味儿。漆黑的是鲟鱼酱,吃在口中似嚼糊了的橡胶。虽味道并不勾人,但此君极有营养,故盼长寿者下箸再三兮悲怆而不舍。第三种,粉色的,小维 C 丸儿的样子,甜甜的,软软的,不知出自何种鱼籽。

  当然有热菜。其中“锅包肉”,自然不用猪肉,而是纹络粗放的鱼肉。另一长盘内则是清蒸白鱼。看到此君,不好意思了,要知道,这种白鱼今已极难打到,据说,兴凯湖的渔家网一天,收获一二条就算是丰收了。此鱼,肉美刺多,是鱼中君子,水中文士。其左为鏊花,为龙江“三花五罗”中之一种。鏊花芒刺最少,如老实人,用起来方便,味道也不错。其右为焦熘鱼段,不知用何鱼所熘,其形其味,颇似东宁的金滩鱼。其前是香煎鱼片,川味的做法,味道顽皮。其后为清炖江鲤鱼,因之野生,故味道与家养者有宵壤之别。簇拥周遭的有炸板黄、酱牛尾巴等,家常与草根的个性十足则也。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鱼丸汤,白白嫩嫩的小小鱼丸,清香兮迷人,清凌凌的汤面仁浮着翠绿的葱丝儿,十分养眼。一碗不足矣,又索来一碗。主食为鱼肉馅饺子。老醋醮之,美不胜收也。

  吃过了,出来看看江吧。黑龙江和松花江在这里汇合的江水,称之为“混同江”。这一带则是赫哲人的家园。故归途中意外见到了赫哲族唯一的一位作家。他的房前打着一张巨幅的彩色广告,上面赫然地写道:赫哲族唯一的一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连忙下车拜访。不巧的是,他正在乌苏里江上捕鱼。于是去江边喊他,并站在岸上等他划船过来。这位赫哲族作家和老婆在这里开了一个小店,卖赫哲族用鱼皮做的工艺品,也兼售卖他自己写的书。小店的墙壁上挂满了他与中国知名作家的合影照片及题字。憨厚的汉子将这一切看作是一个人的无尚荣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