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萧宜:又见张抗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08日09:21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萧宜

  1996年10月初,收到大连作家任惠敏的一封信,其中提到张抗抗的文章《文汇旧缘》。她说:“张抗抗那篇文章写得感人,我读了好几遍。”《文汇旧缘》一文刊1996年8月19日《文汇报·笔会》,后收入1996年笔会文粹 《感受那片森林》一书。文写三十年前“文革”期间她的一些往事,其令人感动处,正在于她的真诚反思。

  1966年夏秋之交,山雨欲来风满楼,报纸版面上充斥各种大批判文章,怀疑一切的思潮泛滥。当年尚是初中生的张抗抗受此影响,写了一篇万余字的长文,批评上海作家艾明之的长篇小说《火种》,投给了《文汇报》。文中说到她曾到《文汇报》社查询此稿,是我接待了她。

  岁月如流水,三十年间的有些往事早已淡忘。1996年8月的一天,万瑾华递给我一纸小样,说:“这篇稿子说到了你,请你看看。”我看后才慢慢回想起来,仿佛有过那么一回事。后我翻查到当年的采访本,上面留有用红色圆珠笔写的张抗抗的签名及她的通讯地址,更证实了此事的确实无误。

  1966年,应该是我从北京办事处返回报社不久,在编辑部一边参加运动,一边采编文艺新闻。但我并不经手文艺理论稿件,不知这篇稿子怎么会到了我的手里。也许是我读过艾明之的《火种》,便主动负责处理了。

  虽然当时报纸充斥大批判文章,但那都是有来头的。批文是为了批人,其内情非一般记者编辑所了解。说实在的,我对当时一些批判文章的牵强附会和捕风捉影很不以为然,我凭经验觉得这篇稿子没有必要也无可能刊用,所以就把它压下了。

  当张抗抗找到我时,我又不能告诉她实情,只能用“因为在报纸上点名批判一个人,是要经过批准”之类的话推托。顺便把稿子退还了她。当然点名批判须经批准也事出有因,记得报纸当时曾因点名批判一位领导人受到过批评。

  和张抗抗再次见面已是三十年后了。那是笔会文粹《走过半个世纪》去北京找作者签名,在《笔会》邀集的一次宴席上。张抗抗已是全国著名作家,她已不再年轻,我也到了退休年龄。我们虽是见过面的,再见犹如初见,相互都不认识对方了。

  参加这次宴会的有汪曾祺、林斤澜、华君武、从维熙、文怀沙、张抗抗,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还有李国文、唐达成、叶楠等,都有文章被收入笔会文粹《走过半个世纪》的。他们一一在书上签名,我带去的书有二十多本,流水作业,我和水渭亭、萧关鸿三人把一本本书轮流送到他们面前,一本签完,再换一本,一阵忙碌。

  吃饭时,我和林斤澜、文怀沙夫妇、张抗抗坐一桌。张抗抗告诉我,前些日子,她从报上见到了我的名字,并以此向人证明她文中所写非虚———这个人尚在《文汇报》。她那时的感觉一定像发现了出土文物吧。想想也是,十年”文革”,天地翻覆,一个人的命运,很难捉摸。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