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正文

故宫实行周一全天闭馆首日:殿外游人难觅 殿内紧锣密鼓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07日09:49 来源:光明日报
工作人员在太和殿内除尘工作人员在太和殿内除尘
工作人员在太和殿内除尘工作人员在太和殿内除尘
闭馆首日空旷的太和殿广场 均为本报记者 李韵摄闭馆首日空旷的太和殿广场 均为本报记者 李韵摄

  1月6日是故宫博物院20年来正式实行周一全天闭馆的第一天。

  上午9点半,记者跟随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来到太和殿。往日殿外熙熙攘攘的人流不见踪迹,取而代之的是殿内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

  单霁翔介绍,故宫博物院长期以来连续开放,很多展厅因照顾观众参观而不能及时、彻底地维护修整,积累了很多问题,原状陈列的宫殿尤其如此。比如太和殿,地面金砖、地毯,殿内陈设的宝座、案几、珐琅等均需要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保养和清洁。

  走进太和殿,几位工人正在用布擦地。交谈后得知,太和殿的地面“金砖”加工工艺非常复杂,铺墁工艺十分严格,保养工作也尤为重要。擦拭地面不能直接用水,而需使用浸过煤油的墩布,且墩布每两周上一次煤油,要等油全部都“吃”进布里才能使用,否则就会留有痕迹。以往工作人员只能利用开馆前的短暂时间对金砖进行清洁和保养,难以达到预期的保养效果。“整整一天的闭馆时间可以彻底地进行保养。”一位现场负责人说。

  太和殿的金漆雕龙宝座可谓是大殿内最受人瞩目的地方。记者了解到,由于它采用透雕工艺,雕刻精致,九条龙造型复杂,龙身转折部位以及龙鳞、龙须等部位的清洁不易操作。一位正在用软毛刷清理的工作人员介绍,先要用软毛刷和吸尘器将表面尘土去除,一些角落还要用棉签去擦,最终让“龙椅”恢复其金光灿灿的原貌。记者看到,经过细致除尘后的部分,已露出明显的亮光。

  太和殿内还陈设有珐琅仙鹤和甪端各一对,文物表面没有明显锈蚀但附着一层浮尘,需要对文物表面进行除尘、封护保护处理。整个过程听起来像绕口令,看起来像绣花:专业人员先用软毛刷将表面灰尘清理干净,再用干净的软布或脱脂棉蘸无水乙醇将残存的污渍去除干净,待风干后,用干净的软布或脱脂棉蘸去离子水将可能残存的无水乙醇去除。最后,待文物表面自然风干后,用干净的软布蘸取专业材料,再次擦拭并进行封护。

  在珍宝馆,单霁翔告诉记者,因照顾观众参观,部分展厅或展柜不能及时排险整修,面临服务设施更新缓慢、设备耗损严重等问题,亟须解决。

  宁寿宫乐寿堂后殿,放着著名的“大禹治水图玉山子”。这座清乾隆年制、高224厘米、宽96厘米,加上60厘米的青铜座,整体重达5000公斤的巨型玉雕,由清乾隆皇帝钦定,从进入紫禁城起就一直安放在此,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1月6日,利用这个难得的闭馆时间,“大禹治水”玉雕展柜进行了照明灯具更换和维护工作。据了解,该展柜制作于2004年10月,由于此处观众流量集中,维修空间狭小,日常维护很不方便。记者看到,展柜灯光位于展柜主体上方,专业人员在展柜旁临时搭起梯子,在展柜上方灯箱处进行操作。全程不需打开展柜,避免了碰伤文物的风险。

  单霁翔说,玻璃展柜是全封闭的,无法进行内部清洁,而且反光严重。考虑到观众的参观体验,故宫的展柜将逐步更换成不反光、易清洁的玻璃,这项工作将首先在珍宝馆进行。在2015年10月故宫博物院90年院庆前,珍宝馆将完成改陈。他介绍,即将进行的改陈,在选择展品时将更加注重展示原材料与工匠智慧的完美结合,同时在说明方面加强力量,计划采用二维码等技术。

  单霁翔还透露,换展常态化已进入故宫博物院的议事日程。也就是说,根据不同材质文物的保护要求,对展品实施频率为每季度或每半年一次的更换,力求在同一空间里让更多的文物被观众欣赏。

  记者走在平日最繁忙的参观线上,看到故宫消防中队在以往熙熙攘攘的箭亭广场进行着消防实际操作演练;看到钟表馆检票室的彩钢房正在拆除,更换与院内建筑风格相一致的安检房屋;看到大殿外、广场中、走廊上,保洁员正在仔细地铲除游人留下的口香糖……

  单霁翔说:“我们是‘歇马不歇人’,因为我们所面对的‘马’,是更加珍贵的文物建筑和文物展品,更应该使它们得到应有的歇息。”但“故宫人”没有休息,大量在开馆期间不能开展的工作就在这一天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本报北京1月6日电 本报记者 李 韵)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