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资讯 >> 正文
■本报特约记者 李天印 特约通讯员 杨轶涵
2013年对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八一厂”)来说,堪称丰收年。这一年,由该厂摄制创作或合作拍摄的《忠诚与背叛》《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倾城》《目标战》等18部主旋律影片,共获得国内外各类奖项43个。其中不仅有“金鸡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国内重大奖项,还“花香”海外,连续在美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等国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殊荣。近日,记者专访了该厂厂长黄宏,就八一厂的办厂思想、创作体会和发展方向进行了一番畅谈。
记者:习主席在“8·19”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但从国内院线的放映情况和影片票房来看,主旋律影片并没有受到观众的特别青睐。请问,八一厂是如何看待并坚守主旋律创作阵地这一职责使命的?
黄宏: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形势整体是非常好的,国产影片占据了市场的主流,可以说中国电影进入了一个青春期和发展期。
但是,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进口大片在抢占票房份额的同时,也在大肆宣扬西方的价值观,不断从艺术形态和文化市场两个方面冲击着我们的阵地。同时,一些迎合市场、情趣不高,靠炒作、拼噱头的国产影片也不断挤入院线。相比之下,主旋律电影的确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一些院线受市场利益和票房至上的影响,不大愿意为主旋律影片承担票房风险。另一方面是一些主旋律作品还没有走出传统的表现方式,无法吸引观众;个别作品甚至脱离生活、脱离观众。
作为主旋律影片的生产大户,八一厂近年来面对市场冲击和创作瓶颈进行了很多思考和积极探索。我们认为,不管外部环境怎么变化,我们的创作导向一点不能改,阵地一刻不能丢。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巩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方向丝毫不动摇,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面对票房和营房,我们首先考虑的是部队营房;面对市场和战场,我们首先想的是服务战场。在创作方向上,我们确立了“娱乐不八卦,主旋律不八股”的创作原则,改变“唱高调、喊口号就是主旋律”的传统思维模式。在作品选题上,把重点聚焦于现实军事题材,把镜头对准部队落实强军目标的火热实践,用鲜活生动的银幕形象去表现人民军队的英勇和无畏。总之,对我们来说,坚守阵地,履行使命,责无旁贷。
记者: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听说您担任八一厂厂长后,在作品创新上提出许多要求。请问您是怎么抓作品创新和突破的?
黄宏:要想把主旋律影片拍得好看,深入人心,就得克服大话空话。不要给你一个命题,还我一句口号;而是要给一个命题,就创作出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有人说,军事题材影片的优势在于动感。我却认为,优势在于感动。政治工作是在人的头脑中搞建设,而我们的艺术创作既是在人们的头脑中搞建设,也是在人们的心灵里绘蓝图。要创新,就不能在创作的起初束缚手脚,在艺术想象力上要有“不怕通不过,就怕没突破”的意识。
《目标战》就是我们厂对现实军事题材创作寻求突破方面的一次全新尝试。影片用电影的视角揭示在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推进军事训练转变、开展实战化训练、培育战斗精神等重大现实问题,主题深刻,时代感强。在人物塑造上,这部影片着力体现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笑有泪的“兵味”,并请济南军区两支“王牌”部队的官兵真实出演。影片在热血沸腾、金戈铁马的氛围中,弘扬了一种以理想、信念、拼搏、竞争、友情、牺牲、胜利为关键词的部队青春文化,故事情节曲折合理,可视性强。影片完成后,我们第一时间与部队官兵见面。半个月内先后到部队为7000多名官兵进行巡回展映,并改变了过去“只见影片不见人”的做法,由厂领导带领主创人员与官兵面对面交流。大家一致称赞说,影片中的故事才是真实的部队生活,塑造的人物特别能代表今天的士兵,这样的片子最能鼓舞军心士气。就在前几天,这部影片还被选为央视电影频道“中国梦”新片展播的首播之作。《目标战》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不论是创作还是宣传发行,只要有创新、有突破,就一定会有好收获。接下来,我们准备把强军题材的影片一步步做大做强。
还有一部曾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华表奖的优秀纪录片《冰血长津湖》,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壮举。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题材,在弘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上,寻求艺术的创新与突破。
记者:现在,中央提出要实施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2013年,八一厂有8部影片在数个国际电影节中获得12个奖项,使我国军事题材影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际军事电影界究竟如何看待我们的影片?
黄宏:说真的,军事题材影片始终是国际电影专家所关注的焦点。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军事题材影片是一个国家军队建设发展的缩影和窗口。2013年11月20日,八一厂参加了俄罗斯第十届邦达尔丘克国际军事电影节,影片《刘老庄八十二壮士》和《老哨卡》,分别获得评委会特别奖和俄罗斯电影家协会特别奖。俄罗斯影协副主席拉扎鲁克称赞说:“这次影片的评审,我们不看各国之间的关系,主要看影片的质量。你们这两部影片质量高且感人,我们被深深感动而数次流下了热泪。”在第九届中美电影节上,除《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倾城》获得“金天使奖”最佳故事片奖外,我们厂拍摄的《雷锋在1959》《刘老庄八十二壮士》等还专门搞了展映活动,受到了多国专家的好评,激起了当地华人华侨的极大兴趣。他们普遍反映,希望能够经常看到这样的中国影片,从而看到人民军队文明之师、和平之师、威武之师的良好形象。
我在这里要特别提到一部纪录片《铁甲精兵》。这部影片记录了第38集团军某部士官贾元友在我军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刻苦钻研高科技知识,苦练驾驭信息化装备技能,成长为新一代“铁甲精兵”的奋斗历程。该片以写实的风格、生动的叙事和感人的情节,展示了中国士兵勇立信息化潮头铸利剑的责任担当。在赴罗马参加第23届意大利国际防务电影节上,这部纪录片荣获军事训练类一等奖,赢得了电影节组委会和各国军队代表的一致赞誉。电影节评委会主席佐切利将军在闭幕总结陈词中专门讲到:“《铁甲精兵》很好地反映了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士兵的拼搏进取精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巴西代表团团长马里奥·皮所托认为,影片使人从一名士兵的成长中,强烈感受到中国军队加强现代化建设的昂扬精神风貌。还有瑞士代表团的萨维耶中校说:“班长是军中之母,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士兵能够成长为‘铁甲精兵’,中国军队在士兵训练上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当然,我们的影片“走出去”的同时,在与其他国家影片交流中也看到了我们存在的不足,比如影片制作得还不够精,故事叙述得还不够巧,有些画面拍摄得还不够美,在今后的创作中,我们唯有不断地学习和改进。
记者:跨入2014年,八一厂在影视创作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规划目标和发展思路呢?
黄宏:毫无疑问,习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是我们在2014年创作表现的突出主题。习主席提出的“能打仗、打胜仗”,落实到我们八一厂就是“能拍片、拍好片”。我们将遵循“三个为主,三个为辅”“三个结合”和“三个下工夫”的创作思路进行创作实践。“三个为主,三个为辅”是指,以抓现实题材和重大历史题材为主,非现实题材和一般历史题材为辅;以抓军事题材为主,非军事题材为辅;以独立创作为主,合作拍摄为辅。“三个结合”是指长期计划与短期计划相结合,重大题材与一般题材相结合,服务战场与适应市场相结合。“三个下工夫”是指在提高影视作品艺术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上下工夫,在经典、精彩、好看、求新上下工夫,在提高主流文化作品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震撼力上下工夫。
根据解放军四总部关于《军队基层文化建设规定》确定的旅团每月至少放映4部电影的要求,每年需放映48部影片。八一电影制片厂作为军队唯一的电影制片厂,理应向部队提供更多更好的影片。我们算了一下,按三分之一的需求,我厂每年最少应创作生产15部以上故事片,其中独立完成5部左右,与外单位合作完成10部左右。同时,争取每年完成3部纪录片、5部电视剧、5部电视专题片、10部资料片、15部译制片及多部微电影。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深入探索与部队合作拍片方式,及时将部队一些好的训法、战法和部队建设成果反映出来,体现军队电影人的责任担当和地位作用。一句话,部队建设发展到哪里,我们的镜头就摇向哪里,部队官兵需要什么作品,我们就拍什么作品,以期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