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新闻 >> 正文

《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在京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03日08:34 来源:中国作家网 黄尚恩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当代》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当代》长篇小说2013年度论坛”日前在京举行。经过作家、评论家、出版社编辑和媒体代表现场 投票,贾平凹的《带灯》、林白的《北去来辞》、韩少功的《日夜书》、黄永玉的《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和苏童的《黄雀记》成为“2013年度五佳”,其中《带 灯》为“年度最佳”。

  “《当代》长篇小说年度论坛”自2004年开始举办,今年恰逢第二个“五年”,因此本次论坛还评出“2009—2013五年五佳”奖,刘震云的 《一句顶一万句》、周大新的《安魂》、贾平凹的《古炉》、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刘慈欣的《三体Ⅲ:死神永生》成为“五年五佳”,其中《一句顶一万句》为 “五年最佳”。

  评论家们对2013年长篇小说的创作情况进行了评述。白烨介绍说,2013年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登记的长篇小说共4798部,这个数据可能 还需要再做分析,但不难看出,长篇小说的数量是相当庞大的。雷达认为,今年的长篇小说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作家都试图对现实进行发言。他说:“我们生活的 这个时代非常复杂,因此,如何认识和书写我们的时代是作家们的一个重要课题。很多作家在为此努力,虽然大部分的作品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但这种态度值得 肯定。”

  2013年,不仅名家纷纷推出新作,如余华的《第七天》、马原的《纠缠》等,而且“80后”作家也写出了比较好的长篇小说,如颜歌的《我们 家》、七堇年的《平生欢》等。白烨表示,在评价文学作品时不能以年龄作判断,尤其不能采取“生物进化论”的视点:“不能因为一些作家年纪大了,观念因而就 老了。相反,很多‘50后’作家在新作中展现出了变化。他们的作品饱含活力,表现出了作家对于生活的关注、对于人的精神现状的体察。”

  评论家们还对目前的小说批评进行了反思。潘凯雄谈到,现在大家更关注“小说写作以外的东西”,比如作家的代际问题、文学评奖等,而没有很好地沉 下心来对小说本身的思想艺术进行思考。雷达、李云雷谈到,“50后”、“60后”等代际命名,是文学批评界对于复杂的文学现象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的产物。过 于强调代际,会让作家不自觉地站到一个队伍里,导致审美上的趋同。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他们在艺术探索上的差异性。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