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好书是对孩子最深的祝福——访台湾“幼教之母”张杏如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4年01月01日01:40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顾军
张杏如与孙儿亲子共读 张杏如与孙儿亲子共读

  张杏如,信谊基金会执行长,图画书出版的先行者。

  1971年,张杏如的公公、台湾纸业龙头永丰余的第一代掌门人何传创立了信谊基金会。几年后,张杏如开始主持,转而关注儿童早期教育。那时台湾师范院校尚未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张杏如在民间默默先行了。三十余年来,她以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建构了一个完整的学前教育支持体系。她引进“探索、发现、学习”、“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幼儿”的教育理念,创办台湾第一家的幼儿图书出版社、学前教育数据馆、幼儿图书馆、亲子馆,为家长服务……因之,张杏如被称为台湾的“幼教之母”。

  2004年,信谊基金会开始与大陆出版社合作。十年间,出版了百余种图画书。其中,从国外引进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好饿的毛毛虫》《雪人》《青蛙与蟾蜍》等广受欢迎。自2008年起,信谊率先支持大陆本土原创图画书,推出一系列原创图画书佳作。2009年,信谊基金会在大陆创立“信谊图画书奖”。

  我面前的张杏如亲切优雅,侃侃而谈。也许正因为在童书的世界里沉浸这么多年,根本看不出她是十岁孩子的祖母。

  周报:1978年母亲节,你出版了第一本台湾原创图画书《妈妈》。2009年创立“信谊图画书奖”,支持大陆本土图画书创作。请问,什么才是一本好的图画书?

  张杏如:总的来说一本好的图画书,它的基本条件是文字好,故事好,绘画艺术性强。但是,就像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不同,一本好的图画书并无一定的面貌,因为人的创意是无限的。

  父母可以凭自己审视的眼光,为孩子挑选,不必一窝蜂地赶流行。爱孩子,就是和他们一起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读书是一种缘分,父母喜欢买下,孩子读到,人生各有际遇。好书能够打动孩子,带来阅读的喜悦。

  周报:你曾说“一本好书可能会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它就像是一块玉,是需要反复不断地琢磨的,它需要你一点的眼光、一点的运气,一点的耐心,还要加上很多的坚持和努力。”《团圆》和《一园青菜成了精》就是这样,请问打磨璞玉的过程是怎样的,投入又是多少?

  张杏如:投入到儿童出版行业,如若讲投入,讲算计,那可能会改行(笑)。我出自一个企业家庭,当时在台湾,发现很多事有很多人去做,但是,有的事如儿童阅读却没有人做过。所以我们去做了。在对的时间做了对的事。我在做书时不太会想,这种付出、投入不符合商业模式,这本书会不会卖得好……之类的问题。只要看到这本书有成为好书的可能,我们就尽力去做好。

  我们开始原创图画书的尝试,比如《团圆》和《一园青菜成了精》,面对的都是大陆已有名气的画家,初出茅庐的编辑与他们沟通很不容易。我记不清多少次,我自己从台湾飞到南京,“辟室秘谈”,和两位笔下功夫高强的高人,探讨了极多的可能性。《一园青菜成了精》 文本是民间童谣,自然天成,我期待图画的天然性。而周翔老师起先希望是“纸本上的一场戏”,他想用评剧脸谱来构思角色。我一看,脸谱显得造作沉重,使儿童读者在阅读中产生隔阂,而青菜应该是孩子生活中常常接触的。但是太卡通也不行。我们反复思量,有一天,周翔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很简单的一根豆芽菜,我一看,啊,对了!敲定了画风,其他就留给创作者自己演绎了。

  很多中国孩子可能看过很多外国节庆书,许多非常优秀的作品。可是,到了中国传统的春节,也应该有一本好的图画书来演绎。《团圆》 就是讲春节的故事。我特别强调书中孩子要有她的表情,她的身体状态……还有图画分隔方式带来的节奏变化,让孩子在阅读中产生亲近、喜悦的感情。

  我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好的图画书编辑,编辑不能像“跟屁虫”,一味仰望创作者。而有眼光的图画书编辑,与创作者的关系很像武侠小说里高手过招,他们要在同样的高度不停地切磋,编辑能协助创作者把作品往上推升,慢工出好书。

  周报: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图画书是没有一个目的性的,它就像庄子所讲的“无用之用的大用”。对孩子来说,它则是用来培养孩子生命的质地的东西。请详细谈谈。

  张杏如:图画书不是工具书。它是综合的门类。好的图画书,应如有质地的、有滋味的生活一般,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到一种意趣、一种兴味。你会想读它,你会被它挑动心中的某一根弦。

  无用之用,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比如,孩子一直在玩,玩看似无用,但是在玩中孩子学习到的东西是无限的。面对低龄的孩子,我们没有办法直接告诉他们抽象的东西,你要爱人,要勇敢,要会原谅别人……而由大师淬炼出的好的图画书,将胜过千言万语。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阅读,无形中涵养了孩子们生命的质地,这是无法计算的价值。

  周报:身为家长,我家有很多经典西方图画书,也买了许多原创图画书。近年来,信谊推出了许多优秀的原创图画书,请问我们现在距离外国图画书的高峰,是否更近了一些?

  张杏如:外国引进图画书再好,也不能替代中国的土壤中国的文化,这是我要做原创图画书的原因,中国孩子应该在中国的文化土壤里得到滋养,应该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民族自信。比如《团圆》 中父亲远离家乡在外打工,春节时要千里迢迢回家团圆了,其中蕴含了中国人特有的感情。而根据北方童谣改编的《一园青菜成了精》根本没办法翻译……我在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这本书,用演戏的方式,孩子们可高兴了!

  从整体上说,中国原创图画书还在学步阶段,我们的图画书是否超越了国外的,这不重要。中国有中国的文化底蕴,世界是多元的。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孩子成为有民族自信的人,不能总是仰望别人的东西。中国儿歌的单音节这么美,我们不能总把《鹅妈妈》 等洋儿歌喂给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原创图画书如《小鱼散步》和《团圆》在国外得了奖,从世界眼光看,它们也是图画书领域的高峰。

  周报:信谊以“守护孩子惟一的童年”为口号。童年珍贵极了,而今,商业化的大潮、功利性的思维和网络时代读屏快餐的习惯,都侵蚀着孩子金色的童年,家长从孩子很小时就带着不停地补课,iPAD 等成了孩子的“电子保姆”……请问,那些从小读着好的图画书长大的孩子,是否会更幸福一点?

  张杏如:教育是一种相信。我们每天播种,每天播种,不知哪天它会开花结果。我做了三十多年的教育和出版工作,我也不知孩子们最终到哪里去了。但是他们长大之后,有的拿着当年的听课证来找我们,有的珍藏着我们的第一期杂志,我走在街上,有人会跑过来跟我说:我是看着你们的书长大的!……我衷心希望我们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是给孩子最深的祝福。在他们心中洒下幸福的种子,当下的幸福会成为永久的记忆,追随孩子一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