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文学机构访谈 >> 正文

让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惠及民生

——访山西省长治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霞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31日10:07 来源:光明日报 邢兆远 李建斌

  山西省长治市素有“古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不久前,长治市又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岁末年终,记者来到长治采访,从城镇到乡村,处处可见群众踊跃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生动场面。长治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何以如此充满活力?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共长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许霞。

  记者:请介绍一下长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

  许霞:长治把加快建设市、县、乡、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作为重中之重。全市28个“两馆”有15个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另外13个全部达到三级馆必备条件,达标率居全省第一。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32个、村文体活动室3454个、农家书屋3515个。6个乡镇被评为山西省文化先进乡镇,21个村被命名为山西省文化示范村。全市所有的乡镇(街道)和社区建立了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3个乡村被评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示范点。在公共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方面,全市目前建立市级分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13个,乡镇基层服务站点132个,实现了文化共享工程“村村通”目标。

  近两年,长治市、县两级每年对文化事业投入近5亿元,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15.2个百分点。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超过3%,人均文化事业费达44.54元,两项主要指标均在全省排名第一。

  记者:在文化管理体制方面,长治有哪些创新举措?

  许霞: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确保强有力的领导。除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市政府党组成员,主管宣传文化工作外,各县(市、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兼任副县(市、区)长,分管包括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文物旅游和体育等大文化工作,实现了全市文化事业由多头管理向统一管理的转变。同时,将文化工作作为政府一把手工程来抓,宣传、发改、编办、财政等职能部门广泛参与,在山西省率先理顺建立了集中统一的大文化管理体制,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为了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我们专门为全市132个乡镇文化站每站增加3名全额事业编制,为3454个行政村每村配备1名村文化管理员。

  记者: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长治如何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许霞: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一直是我们思考和实践的课题。长治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扶持和鼓励群众自办文化的意见》和实施细则,还组织文艺骨干进村(社区)入户,重点培养了一批当地土生土长的文化积极分子、民间艺人和文化专业户,建起了一支扎根基层的文化队伍。目前,全市有文化大院1210个、民办剧团89个、民办个体放映队85个,其他民办文化机构及民间工艺特色文化户2181个。我们将发展群众自办“草根文化”作为重点课题进行研究,2013年5月,课题研究成果顺利通过文化部专家评审,在全国31个示范区中名列第12位,被评为良好课题。

  我们始终把“让群众满意”作为公共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文艺创作为例,正是因为坚持走群众路线,长治才形成了文艺精品层出不穷的喜人局面。群舞《海英和她的妈妈们》、潞安大鼓《好婆婆》、长子鼓书《常回家看看》荣获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上党梆子《丹凤朝阳》、襄垣秧歌《豫让与襄子》获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蝉联山西省戏曲“杏花奖”比赛第一名。

  记者:长治历史悠久,各种特色地域文化交相辉映,现在又迎来了建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长治下一步打算怎样做?

  许霞: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示范区创建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建设投入,抓好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行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政府采购,大力实施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扶持群众自办文化,努力推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让文化普惠民生。(本报记者 邢兆远 李建斌)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