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白烨:怎样选择一本好书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9日09:16 来源:北京晨报 周怀宗

  乱“榜”究竟“绑”了谁?

  2013年即将结束,年末岁尾,各行各业都在盘点一年的付出与收获、失败与成功。图书行业也不例外,各大书店、网络书店、读书网站、报刊等纷纷推出2013年的年度图书榜单。

  图书畅销榜、世界图书榜、新书畅销榜、媒体荐书榜、网络红书榜、童书榜、女性图书榜……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图书榜单,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也引来诸多的质疑和批评。买榜、假评、走关系等新闻层出不穷,而最令人难堪的是,有图书业内人士指出,许多图书榜单的评定者可能根本没有读过那些上榜的书籍。

  一本名列畅销榜的图书,可能大多数图书行业的从业者根本没有读过,更多的图书排行榜各自为政,自说自话。对此,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说:“许许多多的榜单,罗列了很多很多的书,但是这些榜单的权威性、公正性都很有限。更多时候,榜单的功能变成了提供图书信息,变了另类的书讯。而原本应该有的批评功能悄然后退。”

  图书排行榜的乱象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金钱利益的大肆介入,让图书榜单失去的不仅仅是信誉,也是它本身生存的空间。正如多年前的音乐排行榜一般,变成了业内分蛋糕的盛宴。 

  书榜变成了书讯

  现在许多榜单基本上都是站在制作者的小圈子里,推荐他们想推荐的书,卖他们想卖的书,榜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都比较有限。更多的时候,榜单的功能是提供信息,而不是评价,变成了一种另类的书讯。

  北京晨报:又到了一年图书榜单出炉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批评也数不胜数,在您看来,图书榜单的情况如何?

  白烨:前些年我还经常关注一些图书榜单,但是现在关注的很少了。个人觉得,现在许多榜单基本上都是站在制作者的小圈子里,推荐他们想推荐的书,卖他们想卖的书,榜单的权威性和公正性都比较有限。更多时候,榜单的功能是提供信息,而不是评价,变成了一种另类的书讯。

  北京晨报:图书榜乱象早有报道,买榜等现象也屡屡被曝光,引来许多批评,您认为这些批评是否中肯呢?

  白烨:我也看到过一些质疑,包括买榜、走关系等,这些现象映射出现在图书业中许多不好的潮流,不是经济效益,就是人际关系,非作品本身的因素非常多,直接影响着各种榜单的公正度和被信任度。虽然一直以来没有业内人士正式的回应或澄清,但公众的怀疑确实在日渐增减。就我个人感觉来说,这些榜单的可信度确实不高,比如说一些榜单上的书,本身的艺术性、审美性、文学性等都不高,为什么会有那么好的排名呢?还有一些书之前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是却出现在榜单上等等。

  白烨:怎样选择一本好书

  白烨  著名文学评论家。  白烨  著名文学评论家。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2012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显示,2012年全国出版图书414005种(初版241986种,重版、重印172019种),总印数79.25亿册。而在2011年,中国出版物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

  年出版超过40万种、70亿册,“书山学海”的名词,早已经名副其实。然而,令人困扰的是,在无边的图书海洋中,形形色色的图书榜单中,越来越多的读者在感叹好书难找、烂书成堆。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好书沉没在书籍的海洋之中,又如何才能从浩瀚的书海当中大海捞针一般找到一本自己心仪的书籍呢?

  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说:“现在的读者可能是最无奈的,海量的图书出版,却又没有渠道去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这是最难堪的。”

  畸形市场下的商业之路

  这可能和图书业本身的市场化有关,有的图书从业者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惜使用一切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商业手段,比如说花钱买榜,有报道曾经详细披露其中的操作过程,出版社自己花钱从书店、网络书店把自己的书买回来,造成一种销售量上的假象,让读者觉得这本书销量很好,跟风去买。

  北京晨报:那这些乱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白烨:现在的图书市场上有个规则,即经济效益胜于社会效益。这个规则过去是潜规则,现在已经由潜到明,变成了明规则。规则之下,所有的书都被放在利润的角度去衡量,而一味地追逐利益,自然会出现许多问题。

  北京晨报:为什么会发生由潜到明的变化?

  白烨:这可能和图书业本身的市场化有关,有的图书从业者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不惜使用一切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商业手段,比如说花钱买榜,有报道曾经详细披露其中的操作过程,出版社自己花钱从书店、网络书店把自己的书买回来,造成一种销售量上的假象,让读者觉得这本书销量很好,跟风去买。如果说这些报道是真的,也真的有人这么干,那么这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商业营销的方式了。此外,一些媒体的推书其实也有很多问题,不仅仅是单纯的推荐和评价,而是商业和媒体联手炒作的结果,看起来是推书,其实媒体在其中也是有利益诉求的。

  北京晨报:您认为是否过度商业化必然会导致这些畸形现象的出现呢?

  白烨:商业化本身没有问题,全世界的出版业基本上都是市场化、商业化的。但问题在于,我们没有一种可以制约商业化,使它不至于因为商业过渡而变得畸形的手段和体系。

  制约商业化的方式

  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时候是通过书评来和商业手段形成制约。比如说《纽约时报》,他们有专业的、独立的书评作家,通过长期的、连续性的书评形成影响力,获得读者的信任……这样一个独立的、完善的书评机制,它对商业化手段所起到的制约作用,是包括行政手段在内的许多其他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北京晨报:在您看来,什么方式可以制约过度商业化呢?

  白烨: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时候是通过书评来和商业手段形成制约。比如说《纽约时报》,他们有专业的、独立的书评作家,通过长期的、连续性的书评形成影响力,获得读者的信任。一般来说,他们所作出的评价,可能更加接近真实的情况,或者说代表真实的意见,而不是受经济利益所影响的意见。这样一个独立的、完善的书评机制,它对商业化手段所起到的制约作用,是包括行政手段在内的许多其他手段所不能达到的。

  北京晨报:您觉得我们现在的书评情况如何?

  白烨:我们目前仍旧缺少这样的制衡机制。对我们来说,不用说全部的媒体都有这样的状态,即便只是有几家媒体长期坚持独立的书评,其实就能够起到一定的制衡作用。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书评,宣传性质的更多,批评性的很少,而能够长期、连续地坚持批评性的书评的媒体就更少了,我们一直都没有建立起来一个完备的书评体系。实际上,书评不仅仅是给人们提供阅读的信息,梳理和检索不同类型的书籍,也在引导着写作和出版,同时也是正面价值的支持者。通过书评,完全可以达到影响出版的目的,同时也完全可以达到防止商业化过渡的效果。一份花钱买来的榜单,如果不能在一个独立而完备的书评体系中,获得批评家的肯定,它就不会有影响力,甚至会被揭穿,因而产生负面的影响力。

  卖得好不一定是好书

  但实际上,销售量本身并不一定代表书籍的质量。销售量大,可能是因为标题吸引人,可能是因为作者是名人明星,也可能是因为题材热门等情况……这些年来,每年都有很多畅销一时的书籍,但潮流一过,人们还能记得几本呢!

  北京晨报:书榜乱象会对图书市场和阅读带来怎样的影响?

  白烨:比如说类似作家富豪榜之类的东西就会流行,甚至成为人们阅读的一个指向。但实际上,销售量本身并不一定代表书籍的质量。销售量大,可能是因为标题吸引人,可能是因为作者是名人明星,也可能是因为题材热门等情况。其实我们早就发现,作为一些畅销书的作者本身,并不是写作能力非常好的作家,书籍中文学、美学的含量也很稀薄,这样的书卖得好是有各种原因的,而它的内涵和价值都是值得怀疑的。这些年来,每年都有很多畅销一时的书籍,但潮流一过,人们还能记得几本呢!

  北京晨报:是否可以说,不能完全以商业的标准去衡量书籍?

  白烨:是的。在图书领域,不能完全流行商业的标准或消费的标准。文化事业本身还有文化传承、文化积淀、社会效应等内涵,缺少这些内涵,文学和文化就变得和一般的商品一样。人类永远都需要一些精神的东西,非物质、非商业化的东西,而不能仅仅只有商业、只有商品。

  图书不仅仅是产业

  我们对于文化的认识,过去忽略了文化的产业性,只把它当做一个事业。而现在,又对它的产业性有了过度的想象和开发,忽略了它的事业型,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北京晨报:导致图书业过度商业化的原因是什么?

  白烨:这其中可能有宏观思路缺乏的原因,也有具体手段缺乏的原因。我们对于文化的认识,过去忽略了文化的产业性,只把它当做一个事业。而现在,又对它的产业性有了过度的想象和开发,忽略了它的事业型,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北京晨报:思路和手段,如何弥补呢?

  白烨:具体的手段上,比如说建立独立完备的书评体系,培养书评队伍。现在我们的书评分散而随意,无权威、无影响、无规模,很难提供专业、独立和真实的评价,当然就更不用说对过度的商业化进行有效的制约了。总体的思路上来说,应该对那些好的、有文化、文学、审美价值的作者和作品,加以宣传和肯定,现在的彰显、嘉奖力度都远远不够,或者说很少。这让作者都觉得最有用的还是经济效益、还是版税收入,其结果就是作者、作品基本上都被放在市场中去打拼、去衡量,当然也就会使得一些作者只考虑市场因素,而不去考虑文化价值、社会价值。所以应该增加一些经济和市场之外的荣誉、评价体系,让评价体系本身也多元起来,走市场路线的固然可以用市场标准去衡量,但另外一些有志于精神、文化、社会价值探索的作者,他们也应该有所得,获得相应的肯定,比如说通过嘉奖、资助等方式使他们可以坚持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这样的话,我想好书肯定会越来越多,读者的选择也就不仅仅只限于市场了。

  现代的读者最难

  现在的出版业很发达,一年的出版量已经超过了40万种、70多亿册。这么大的量,要从中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光凭借一己之力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借助其他的方式去选择。但实际上,因为书评体系的不完备,各种排行榜的可信度又不高,这就导致图书市场中鱼龙难辨、泥沙混杂,好书还是坏书也只有看过以后才知道,但是一个人一年能够买多少书,又能够读多少书呢?

  北京晨报:一直以来,许多读者也都有找书难的问题,如何帮助读者找到自己想要的书呢?

  白烨:其实做一个当代的读者很难。为什么呢?现在的出版业很发达,一年的出版量已经超过了40万种、70多亿册。这么大的量,要从中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光凭借一己之力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借助其他的方式去选择。但实际上,因为书评体系的不完备,各种排行榜的可信度又不高,这就导致图书市场中鱼龙难辨、泥沙混杂,好书还是坏书也只有看过以后才知道,但是一个人一年能够买多少书,又能够读多少书呢?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去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选书就变成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可能有的人干脆就不买书了,也可能有人要花很多冤枉钱,买了才知道不好。

  北京晨报:那目前来说,有没有其他一些办法帮助读者选择呢?

  白烨:如果说帮助的话,可能也确实有一些办法。比如说读一些好的批评家的点评,不论是文学、文化、文史,各个领域中总还有一些好的批评家,多关注他们对书籍的看法和评点,可能会给读者一些帮助。再如研讨会也是一个渠道,现在每年都要办很多的新书研讨会,研讨会上也会对新书说长道短,各个不同的批评者的点评、评论也都可以关注一下,或许也能有所补益。实际上,目前的情况下,也就只能通过这些方法去了解书籍。更加普及和完备的筛选、批评体系建立,还要有待于更多人的呼吁和努力,也要有待于整个社会思路的转变,真正对文化、文学重视起来才有可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