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情歌互答 流传至今的表达方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7日10:04 来源:西藏商报
西嘎门巴村的两位门巴族姑娘,交流情歌是她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罗洪忠供图)西嘎门巴村的两位门巴族姑娘,交流情歌是她们生活的重要内容。(罗洪忠供图)
参加文艺演出的门巴族女子(龙君摄)参加文艺演出的门巴族女子(龙君摄)
墨脱背崩乡有名的门巴族歌手措姆。(冀文正摄)墨脱背崩乡有名的门巴族歌手措姆。(冀文正摄)
墨脱县旁固村门巴族母女俩,就是当地唱情歌的高手。(冀文正摄)墨脱县旁固村门巴族母女俩,就是当地唱情歌的高手。(冀文正摄)

  跟随文化学者罗洪忠的脚步,通过他的视野,我们逐渐走近了他所看到的门巴族的那些人,那些事。值得我们期待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对于门巴族的探寻还没有终止……

  生活在墨脱县靠南边的西让村的珞巴族、门巴族,经常在村中的公房外点起一堆堆篝火,男女青年围绕篝火,以情歌对答的方式竞唱。虽然时间不断地向前,但是“情歌”这种互诉情怀的方式仍没有改变。

  来到西嘎门巴村时,不期遇上当地村民对唱情歌。我不懂门巴话,只好让当地的一名高中生翻译,可他也只能翻译个大概。我原以为门巴族情歌会从这一代消失,没想到从雅鲁藏布大峡谷深处迁徙而来的门巴人,依旧喜爱这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参加文艺演出的门巴族女子(龙君摄)

  墨脱县靠南边的西让村里生活着4户珞巴族村民,其余均是门巴族。对于这里珞巴族、门巴族的习俗,刘赞廷曾在《西南野人山归流记》中有过专门的记载,首次记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以强者为官,不奉人委,性喜私斗,战时以女巫降神为帅,以法螺为号令。以裙为旗,悬于高杆,旗不偃,战死不退,胜者露野狂歌,败者执酒献帕……以东皆巢树而居,半为裸体。削竹为箭,编藤为具。喜戴耳环,或穿于鼻间,女子以铜铁为钏,套于腿腕,同族婚配,无谓尊卑。”

  珞巴族、门巴族都有极其丰富的民间文学,也许是长时间生活在一起,两族文化不断融合发展,孕育出来的“新品种”如此相似。如神话《卡让欣》,门巴族和珞巴族艺人讲述的几乎一样。众多的珞巴族和门巴族神话、民歌和民间故事,都深深地刻着彼此影响的印迹,有些很难进行民族的归属划分。

  墨脱背崩乡有名的门巴族歌手措姆。(冀文正摄)

  让人最难忘的民间文学作品,恐怕要属两个民族代代流传的情歌,管它是门巴族的还是珞巴族的。如珞巴族情歌《亚姆》唱道:“钉子钉进木板,板子烂了钉子不断;我俩同饮山泉,泉水干了情意不断。坎上鲜花万千,唯独嘎朵香艳;村里姑娘二十,唯独亚姆心善。”若我们再来仔细对照门巴族情歌《措姆》,二者是那样相似:“钉子钉进木板,板子烂了钉子不断;我俩心心相印,纵然分离情意不断。百颗星斗中间,唯独金星耀眼;百个姑娘中间,唯独措姆心善。”

  珞巴和门巴两族长期聚居在墨脱,文化交流频繁,便形成了文化混融的局面。门巴族将先进的农耕村落文化和较先进的耕种技术带进了墨脱,同时全面吸收了珞巴族的狩猎文化;而珞巴族则在采集和狩猎的基础上,从门巴人那里学会了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门巴族在信仰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同时,吸收了珞巴族的原始宗教神祗和巫术活动;而珞巴族在信仰原始巫教的同时,也吸收了藏传佛教宁玛派的某些教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