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李炳银:转过身的开阔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4日22:35 来源:人民日报 李炳银

  有关研究表明,地球生命是从海洋走上陆地的。人类生命的诞生和延续发展,更是与海洋密不可分。

  回忆历史,也许会使我们感到汗颜。在我们这个几千年来一直从事农业生产的国家,似乎就不关心身边的大海。在葡萄牙、荷兰等这些西方小国,从老远的海上飘荡而来,侵占和挑衅“中华上国”的时候,日本侵略者从海上犯境为害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却不思走向大海,反而加强海禁,以至关上国门。到了鸦片战争时期,更是让英帝国主义从海上打开国门,进而出借土地求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每一次国家的灾难,几乎都是从海上开始,最后变成了以割地赔款作结束。

  如今,每当从太空的角度回看地球时,那飘逸转动的神秘蓝色地球,非常地迷人和引人遐想。可是,我们可意识到了这个蓝色的广大和存在?我们可有勇气和胆量走近这个宽阔无比的海洋世界?我想,对于海洋认识的迟滞和不足,也许并不完全因为像我这样的自小远离海洋的人。像辽宁这样有着2000多公里长海岸线的省份,在很长时期内,人们虽然也有不少近海的打鱼、船运等活动,但对于海洋的认识感受和利用是很不充分的。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拘囿,也是一种行为上的惯性。辽宁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新中国成立后有很多重工业项目建设,可几乎大都建在内陆腹地,很少在沿海落脚。这些老的重工业建设单位,为国家曾经贡献了巨大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经济关系日见密切形势的到来,海洋的作用和价值愈加变得迫切和重要起来了。在全球航运建设开展,在更加密切地走向海洋的深处、远处,在更加便利地迎接外来物资、人员的过程中,沿海近海的区位优势就非常明显。是时代将人们推向了海洋,是海洋以其特有的宽阔胸怀和四通八达的便利及丰富的存在有力地吸引了人们。

  于是,近年来,辽宁经济被进一步发展盘活,在努力振兴老工业基地建设的同时,还借鉴了国际上很多沿海工业建设发展地区的经验,并尽快实施了辽宁的沿海发展战略。这样,一个沿着辽宁2000多公里海岸线的经济开发战略行动迅速地被人们认识和接受,为辽宁的经济布局和新的开拓规划了新的蓝图。构想未来的蓝图,需要智慧和前瞻的眼光,也需要大胆务实的憧憬和想象。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提出和构想,就是基于现实、着眼未来提出的一个很有魄力和实施可能性的战略设计。这个设计的提出,将人们的眼光和思路引向了无比广阔的海洋天地,使人如同看见大海日出般辉煌灿烂的前景,使人感到炫目,也感到振奋。

  在辽宁沿海的不少地方,都正在加快加大港口建设,筹划新的物资进出口航运基地。听着看着一个个宏伟的蓝图设计和繁忙的建设施工场景,犹如看见一个个威猛的北方汉子,正在敞开胸怀迎接和拥抱海洋,从海洋吸收活力和力量。在丹东港,看见10多个基本建好的深水泊位,和昂然挺立在旁边的高大红色吊车正将一个个集装箱装上大船的情形;在大连,看见满载各种物资的大货车匆忙进出穿行在各个码头,时时在大量地吞吐着来自各地的巨量物资的繁忙情形,让人内心欢腾。据说,2012年全省集装箱货物吞吐量1500多万标箱,是2005年的4倍;在各地的新开发区,看见不久前的荒芜海滩,盐碱滩涂,正在变成巨大的海港、变成现代化的工厂和住宅文化景观的场景,真是让人心绪难平。这些今后将分别辐射东北、华北地区,并将积极地影响到东北亚航运态势和经济局面的举措,正在把辽宁的经济触角远远地伸进大海。

  我曾经在中国南海经历过海洋的宁静和狂暴。在平静时,海面像一个无限展开的巨大绸缎,虽然有起伏,可看不见一丝的波澜,那种宁静的表现和温顺的性格,让人立即就感到如同有无边的温馨拥抱。可是,海洋也会突然地狂躁不安起来,刚才还是静若处子的情形,随着一阵海风的吹来,立即又可以变成波翻浪涌的动荡世界,浪花到处翻飞和撞击,发出轰隆隆的巨响。所以,闯荡海洋,需要激情,也需要坚强的性格,要做好迎接平静安详和大风巨浪的准备。在辽宁沿海各地听到和看到的情形,有理由使我相信,曾经遭遇曲折艰难的辽宁人,一定会在新的时代成为蹈海的英雄,表现出非凡的作为。

  大海,是铺展在所有沿海的人们面前的通天大道,是沟通和联系世界各地的出发与回归口岸。辽宁省对于漫长的海岸线的新认识,并将其看成经济战略调整的对象,这是在观念和行动上的重大改变,必将极大地拓展辽宁的地域空间和经济空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