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作家访谈 >> 正文

王宏甲:“用铲子写出来的历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6日08:06 来源:解放日报 吕林荫

  有一件事,王宏甲印象深刻。

  收看十八大报告当天,有位同事跟他讲,这次把哑语“人民”的手势记住了,因为这两个字出现频率太高了。后来他查了一下,报告全文共出现了141次“人民”。

  这本《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是乐于考证的王宏甲“用铲子写出来的历史”。从上古文明到当下社会,他从历史中找出答案:衡量干部好坏只需要一个标准——心里有没有人民。

  王宏甲 当代文学家,代表作有《无极之路》《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 “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等。

  衡量好坏,只需要一个标准

  解放周末:这本书首创了“人民观”这一理论概念,并从我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阐释了这一理念。这一独特的视角是怎么形成的?

  王宏甲:在写这本书之前,我已在一些文章里阐述过这个概念,最早并不是从历史中发现的,而是受现实触发。

  近年来,官员贪腐事件时有发生,百姓深恶痛绝。在我看来,最可怕的不是腐败本身,而是腐败官员灵魂里有深刻的自私。心无人民而有自私。其实,衡量干部好坏只需要一个标准:看他心里有没有人民。

  解放周末:心里有没有人民,表现是大不同的。

  王宏甲:这决定着一个人做事时是从人民利益出发还是从自己或小集团利益出发。

  解放周末:从党的十八大到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人民”已成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关键词。

  王宏甲:其实这种“人民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脉相承的。范仲淹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说“身为野老已无责,路有流民终动心”,于谦说“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类似这样的诗句有很多。如果不是沉浸在为民的思想中,是产生不出这样的名句的。由此我想到,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人民观”。

  口碑具有非凡的“人民性”,比石碑更可靠

  解放周末: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您做了大量考证工作。

  王宏甲:学界对我国上古历史持否定态度的种种说法由来已久,其中一个理由就是还没有四千年前的文字来证明尧舜禹时代。我跑过很多考古遗址,有考古学家跟我讲:我们干了一辈子考古,一直在考虑这个东西“是什么”,你一直在琢磨“为什么”。我说,我看到了,四千年以前的历史是用铲子写出来的。

  解放周末:书中“用铲子写出来的历史”一节,就是一次对史实的考证。

  王宏甲:我相信山西陶寺遗址可证尧时代的存在。我还想说明,口碑比石碑或者纸上写下来的历史更可靠。因为官方石刻、铜铸的东西可能作假,而口碑必须有众多人民口口相传,才能流传下来。那绝不是发个圣旨就可以传下来的。口碑具有非凡的“人民性”。

  解放周末:您是从哪个历史阶段开始考证的?

  王宏甲:《尚书》。中国政治在四千多年前的尧时代就已经有了“为人民”的性质。《尚书》第一篇《尧典》讲到“禅让制”,传贤不传子,本质上是在探索一个社会的最高领导人应有怎样的品德与贤能;过了几百年,商汤灭夏后制定了《官刑》,以惩戒百官,制度建设挺进到了官员层面;再往后六百年,周取代商,接管的是一个官风腐败导致民风也严重受累的社会。周公创建了礼乐制度,“礼”规范人的行为,“乐”陶冶人的精神,制度建设挺进到人的精神世界里面。政治领域里的三大步,在三千年前已经完成了。

  解放周末:这三步都是以“为人民”为特征的。

  王宏甲:总的思想就是一个,“得民心者得天下”。

  中华文明的兴灭继绝,靠的一定不是“朽”和“劣”

  解放周末:有一个感觉,您的这本书是向着光明的。

  王宏甲:近百年来,个别人以揭露黑暗为深刻,不惜刨根论劣、刨根论朽。我相信我们民族的根不是劣的,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兴灭继绝、承继再造,靠的一定不是“朽”和“劣”,一定是在黑暗中顽强地向着光明而行的品质。

  解放周末:这本书可说是“微笑着”叙述一部温暖的中华文明史,您期待它被什么样的读者阅读?

  王宏甲:我当然希望有更多的人读。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照镜子”,历史是一面很好的镜子。我在书里写道,尧时代的大臣皋陶讲“执政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这27个字蕴含的政治智慧,放到今天,依然值得汲取。

  解放周末:党员干部可以拿这27个字照一照。

  王宏甲:不过也有人提醒过我,写书的时候最好给它披上“狼皮”,意思是说,现在有些道理正着讲没人听,一定要反着讲。过去说坏人假装好人是“披着羊皮的狼”,现在倒过来了。我不愿做“披着狼皮的羊”,羊就说羊话,不说狼话。这本书也是如此。

  不能只讲物质上的故乡,我们还需要一个心灵上的故乡

  解放周末:纯粹的“羊”意义何在?

  王宏甲:举个例子,犹太王国覆灭后,几万犹太人在沦为“巴比伦之囚”的岁月里,并没有把那些误国的腐败事迹写出来传播,而是陆续把本民族优秀的神话、传说和人物事迹回忆出来,汇集成《旧约》,正是这部《旧约》,使犹太人国家灭亡了而民族不灭。几千年没有祖国,《旧约》就是他们的祖国。

  解放周末:回顾本民族历史时,“扬善”比“揭黑”更重要?

  王宏甲:是的。有学者批判孔子“删削”历史的“罪恶”,说他把上古史籍中有关黑暗血腥的文字遮蔽了,只留下看起来好的部分。可以肯定的是,上古历史中,罪恶一定是存在的,孔子肯定亲见过不少乱世杀人越货、列国昏庸腐朽,如果他沉浸在看透了黑暗的“深刻认识”中,对弟子们说,算了,这个世道没救了,那么,他一生的学问就都灰飞烟灭了。

  解放周末:没有孔子的“扬善”,后来的中国历史将是另一番模样。

  王宏甲:阅读中国历史,更重要的不是了解中国历史上有过什么。我们现在讲家乡,主要指物质状态的家乡,我们还需要有一个心灵上的家乡。阅读这本书,也许可以使阅读者获得一个心灵上的中国家乡。没有这种心灵的故乡,即使有一个物质状态的家乡,灵魂也会流离失所。

  (《人民观——一个民族的品质》,王宏甲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