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理论 >> 学术经典 >> 正文

百年红学与百家争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3日10:03 来源:中国作家网 胡德平

  我经常在想,现在这么丰富的历史,过了500年之后,不也就是一页纸、几行字的记录吗?不过话又说回来,曹雪芹逝世了250年,为什么人们对曹雪芹还有说不完的话,还有说不完的感情想表达呢?他的书为什么还和现代很多问题互相联系呢?文化确实是一个民族的基因,一个民族总有着无法割舍的传承。我们欣赏《红楼梦》,研究曹雪芹,和我们民族和我们国家的文化息息相关,有一种东方文化的情愫存在。

  百年红学

  百年红学更精确地说是红学的100年,当然,对《红楼梦》的评论已经远远超过100年,但从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开始,用一个新的观点来解读《红楼梦》,也就是109年吧。109年,随着近代史到现代史、当代史的发展,我们对《红楼梦》的认识,对曹雪芹的研究,真是越发掘,收获越多。这和物质生产是两回事。我们生产钢铁,生产煤炭,是在消耗资源,是越消耗资源越少。但是文化财富不同,是越发掘越消费成果越多。

  100多年来,有过1954年、1975年、1980年等重要年头,还有1983年中国曹雪芹研究会成立。我们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既然我们热爱文学,热爱曹雪芹,那么我们怎么面对现实,我觉得我们应该想想,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80后”、“90后”的人群,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多少感情,愿意花费多少时间去阅读经典?是“红学”、“曹学”成为将要死亡的绝学了呢,还是我们的工作太脱离现实?

  11月20日腾讯公司举办了一个颁奖会,对过去一年来公开发表的文章进行了评选。整个活动都是年轻人组织的。没有想到,我的一篇关于改革的文章也被评上奖了。发言的时候我说了几句话:“‘80后’的年轻人不仅对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改革有兴趣,而且还组织评奖活动。这样的活动,让我打消掉了或多或少的一些寂寞感,我原以为和当代的‘80后’对话是很困难的,但现在发现尽管我是70岁的人了,可是我们的一些意见,‘80后’也关心。”当时主持会议的杨锦麟也说到,他也有这种或多或少的感慨。既然对话是可以的,交流是相通的,那么百年红学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怎样面对现在的年轻人,顺应时代的潮流,如何采用一些新的方法,采用一些新的形式,采用一些新的思维去普及“红学”、“曹学”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任务。

  再比如说2013年11月初,两场《红楼梦》的昆曲折子戏,在北大演出时几乎爆满;昆曲《续琵琶》不久前在苏州上演时也是爆满。所以我们还是要多做工作,我们要相信未来,相信《红楼梦》和曹雪芹的力量。我觉得过于焦急,所谓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过于忧虑,对有些很烦琐的问题耿耿于怀,这些都不可取。我觉得我们还是要用更开阔的眼界看未来。

  《红楼梦》与百科全书

  毛泽东也是《红楼梦》的研究者,他的观点也能自成一说。他说《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既然是百科全书,就应该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不但是专家、学者,就是干部、军人、企业家现在也加入了。方方面面的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兴趣进行跨学科的研究。

  比如说,在《红楼梦》书中爱情当然是主题,写年轻一代怎么反对礼教,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但是《红楼梦》中对商人的描写,也是跨学科中的一个领域。从冷子兴开始,一直写了那么多商人,薛蟠是皇商,倪二、蒋玉菡、柳湘莲是民间商人,商家和官家是猫鼠同眠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再比如说,《红楼梦》成书的程甲本、程乙本,程伟元的贡献就相当大。他就是商人,他是书商,没有他的努力和配合,活字本的书就出不来,这就是商人的力量。

  说到清代的商人,有位年轻的作者罗三洋写过一篇文章《当中国的商人主宰地球时》,文章写得很好。他写到1814年,那是鸦片战争前26年,广东十三行的总会长潘有度,一位和英国等欧洲国家做贸易的商人,写过一首诗,反映了他听到拿破仑退位下台之后的欢悦的心情。毫无疑问,那时中国的商人就在关心欧洲的战局,就关心拿破仑的命运。他的诗是这样写到:

  “廿年角胜日论兵,(20多年,他每天都关心着某个地方的战争,每天都研究战争的形势。)

  望断遐方结好盟。(这个地方是个很远的地方,遥望这片地方,翘望结盟的好友胜败如何。)

  海水不扬依画日,(现在战争结束了,海波很平静了,我们可以依旧画葫芦似的重整商业买卖;画日,有人称为皇帝的旨意。)

  玉门春到自输平。”(春风又重回玉门关,海上的丝绸茶叶贸易又可以重新开展了。)

  广东十三行与曹雪芹家的姻亲李世桢家有密切关系。如果能作为时代背景与《红楼梦》结合起来,那么对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对书中说的洋货,对海外贸易就会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如何看待百家争鸣

  我们现在学术风气当然也存在不好的地方,学风不好对社会风气、对党风也是不利的。在真理面前要摆事实,辨是非,争自由。现在《红楼梦》这本书据说已经有了37名作者,这种情况到底是应该争鸣呢,还是不值得来争鸣呢?在没有很有力的证据之前,争鸣都没有必要。但是我们应该有个明确态度。如果他真是有新的史料、事实发现,那我们就应该认真开展研究,而绝不能仅凭一两首含意不清、暧昧不明的诗,再加上自己猜想,就很狂妄地推翻曹雪芹著书之说。这证明我们的学术学风不好。我们要百家争鸣,但不要没有学术价值的大鸣大放!

  不管是清理复建“曹雪芹西山故里”也好,还是对曹雪芹家世的研究也好。第一,应秉承一定要有真实的文化遗存,供人纪念凭吊,如果搞的文化遗存都是假的,那是骗人;第二,一定要有真正的文物文献,以供专家考证研究;第三,一定要有文化产品以供社会消费。老在书斋里面皓首穷经,对我们的研究和普及工作也是不利的。真正的文化产品,像与“曹”和“红”有关系的文化产品,应该大力开发,以供社会消费。另外也要有一定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喜闻乐见,愿意参加。最后一点是要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我们敢于上台,不怕别人来打假。

  百川入海

  现在一个学术团体,到底是一个小河、小湖泊还是汪洋大海呢?还是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现在曹雪芹学会愿意与各种研究红楼梦的学会都成为好朋友。我们认为红学和曹学的关系,说句不甚恰当的话,就像音乐创造的“对位法”,就是两个以上的旋律,能够演奏起来形成对应的和声,形成相辅相成的不同乐部,这个乐章才算形成。只有一个旋律,只有一种声音,没有对位法的合奏,那只是无伴奏乐的独唱!

  另外我对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研究这种文化活动是充满信心的。我觉得曹雪芹本人也是充满信心的。他的书《红楼梦》也叫《石头记》。《石头记》书中说到三生石。这块石头的前世是女娲补天弃而不用的一块顽石,以后降落在荣国府化为贾宝玉,然后演绎成一段感人肺腑的小说。他的后世,就是石头又回归青埂峰,萧然而卧躺在大荒下,石头刻有他历历在目的人生记录,永远矗立人世。什么叫现世呢?现在,我们的读者谁在捧读《红楼梦》,石兄就生活在谁的身边。曹雪芹对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创作,充满这样的信心,有这样的坚信,他对人生、对文学、对历史,是一个有坚定的信念,热爱生活的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