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程树榛:在波罗的海中流击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2日10:51 来源:南方日报 程树榛

  居住在德国汉堡的女儿来信说,德国北部的夏天,气候非常凉爽,一天到晚凉风习习,不仅不需要空调、电风扇,甚至连纸扇都用不上,她建议我和她的母亲选择在夏天到德国来住几个月,躲过北京的酷暑,享受享受德国的凉爽,过一个舒服的夏天;爸爸爱游泳,还可以到附近的波罗的海去泡泡海水。

  这是女儿的一片孝心,我和老伴欣然接受。

  我们是在六月初离开北京前去德国汉堡的。此时,北京虽然才刚交初夏,但是,外面已经骄阳似火,温度达到摄氏30度以上;在室内,有人也“赤膊上阵”了。因此,在上飞机时,为了减轻负担,我们身上仅仅穿着薄薄的单衣。在机舱里感到那温度还可以适应,可是,到了汉堡一下飞机,便觉得凉风袭人,有些衣单不胜寒了。幸亏女婿接站比较及时,走出机场后,便迅速钻进汽车里,到了女儿家中,赶紧打开行李,取出毛衣来穿上;老伴还抱怨女儿没有早给我们打招呼呢!

  在汉堡住了一个多月,我们每天都是衣貌整齐,“全副武装”,通常在早晨还得加一件毛背心。这里的天气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天空基本上都是晴朗的,蓝天白云,艳阳高照;但只要天上稍微有点黑云彩,马上便会下起小雨;不一会儿,就雨过天晴,气温也随之凉爽如初。由于气候热不起来,我们去波罗的海游泳的计划,总是迟迟不能兑现。直到八月初,天气预报说近日的气温可达到摄氏30度,女儿笑着说:这个温度可以下水了,我们就去一趟波罗的海吧,看样子,爸爸已经等不及了。

  波罗的海这个名字对我并不陌生。早在初中的地理课本上,便已经记住了它。知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咸水水域,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欧洲大陆之间。从北纬54度起,向东北延伸,到近北极圈的地方为止,长1600余公里,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周围有德国、挪威、瑞典、芬兰等十几个国家。据有关材料记载:波罗的海原是冰河时期结束时斯堪的纳维亚冰原溶解所形成的一片汪洋的一部分,大水向北极退去,地面下陷的部分积贮的水域形成此海,它的最深处超过450公尺。但由于四周环绕着陆地,海滨却浅而淡,非常容易结冰,在靠近芬兰湾处,积冰厚达17公尺。而德国的沿海港口,一年也有四个星期的冰封期,所以,通常海水的温度很低,游泳的季节很短。因此,女儿说,必须抓紧那有限的时间,否则,转眼之间便错过了机会。

  原来只准备让女婿开车带着我和老伴共3人同去,可是,小外孙利奥一听说我们要到海滨游泳,也吵着要去,而且及早钻进小车里去了:这“小皇帝”的意旨当然是不可违背的(这一点和我们国内情况一样,倒是“世界大同”了),于是,女儿也只好带着小家伙和我们一同前去。

  汉堡距离波罗的海最近的地方梅克林堡湾约100余公里。我们的汽车沿着高速公路风驰电掣般地行驶,由于沿途绿树成行、繁花似锦,风景如画、美不胜收,令人目不暇接,所以在不知不觉间,便到达了目的地。

  德国人作风严谨,处处讲规矩,事事有章法。所以,海滨的游泳地带也搞得整齐划一,有条有理。我们在规定的地方停好了车,然后在入口处凭票进入游泳区。在海滩与海岸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绿化带,这里林木参天,杂草丛生,各种野花,争奇斗艳,芳香扑鼻,算得上风景宜人;出了绿化带远远望去,只见碧蓝的大海,浩淼无边,在海的尽处与天空连为一体——堪称海天一色。被海水冲击的沙滩,白茫茫的一片。沙粒细腻,有如面粉一般,赤脚踏上去,像踩在羊绒地毯一样舒服。沙滩上,排列着一溜整齐的小房子似的帐篷,它们都是用木棒支起,外面覆盖着厚厚的帆布,是专供游泳者临时休息用的。我们选择了近海的一座。里边分上下两层,恰好放置衣物和食品;女婿在地下铺上一片塑料气垫,先把小利奥安置好,然后全家坐在上边准备下海。

  现在已经接近中午,天空阳光灿烂,海上风平浪静,正是游泳的好时候。但见大海里人头攒动,人们在中流击水,不时传来愉快的笑声;沙滩上,有很多人躺在沙子上进行日光浴。令我吃惊的是,这些人不论男女老幼,上身全部赤裸着,下身仅仅穿一条游泳裤。女儿可能看见我和她妈妈的惊异之态,便笑着对我们说:德国人有这样的习俗,到海里游泳认为是回归大自然,所以穿的衣服很少甚至不穿衣服,你们不必惊讶。女婿接着说:有的地方还专门开辟“天然浴场”,全部游泳的人都不穿衣服呢!经他们一说,我也就释然了。

  由于水温不高,老伴和女儿都没有下海。女婿斯特潘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是把他的儿子脱光,抱入水中。开始时,我对那冰冷的海水还有点畏怯,但转而一想,来此游泳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失去体验的时机,于是,也便紧随女婿父子后边,投入大海的怀抱。乍一接触海水,确实感到浑身冰冷冰冷的,皮肤上顿时充满了鸡皮疙瘩;但在众目睽睽之下,我已经没有后退的余地了,心想:反正今天是豁出去了!将心一横,把身子全部浸入水中。此时,小利奥被海水冰得嗷嗷直叫唤,可丝毫也没有引起他爸爸的“同情”,反而让他在深水里扑腾。这也是德国人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之一:从小就锻炼他们不怕风浪和寒冷,敢于冒险、敢于攀登,培养他们具备勇往直前的意志和性格。这一点,是很可取的,值得我们中国人借鉴。我们对孩子总是娇生惯养,宝爱得像一株株温室中的花草,禁不起风吹雨打,以致影响我们整个国民体质的提高。

  在海水中泡了一会儿,觉得凉意逐渐隐退了,因此,我便进入深水区,舒展四肢,痛快地游了起来。有时用自由式,破浪而行;有时仰卧在波峰上,任其漂游;由于今天是天晴日朗,风平浪静,浮在水面上随波荡漾,非常惬意。也许因为我在这里成了“老外”,引起周围游泳者——特别是那些少男少女们的兴趣,他们故意游到我的身边,摆出各种姿势,水下波上,你来我往,嬉游竞逐,欢声笑语,不绝于耳。他们那雪白的皮肤,矫健的游姿,像是无数条美人鱼在那里随波逐浪,令人赏心悦目。

  游了一个多小时,斯特潘怕我太疲劳了,便招呼我上岸休息;可是,我的那个小外孙还游兴未尽,不愿意离开水面;他的爸爸只好采取“强制”措施,抱他上岸。之后,我们这老少三代,便一齐坐在帐篷旁边那柔软的气垫上。而一直在岸上“观潮”的女儿和她的母亲,不失时机地送过来鸡蛋、面包等食品和饮料,于是,一家五口席地而坐,共进野餐。在波罗的海之滨,祖孙三代人融于浓浓的天伦之乐中。

  于吃饱喝足之后,我们也学着周围的海浴者那样,全身放松,躺在暖融融的沙滩上,尽情享受着日光浴。将细细的沙子覆盖在身上,让天上的阳光充分地照耀着,迎着凉飕飕的海风,身心都无比的舒畅。直到夕阳西下,我们才收拾行装依依不舍地和大海告别。

  波罗的海之游,是幸福的、愉快的,它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