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美术活动 >> 正文

邵璞焦墨艺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12日09:55 来源:中国作家网

  12月11日,由文艺报社、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作家出版社共同主办的“邵璞焦墨艺术研讨会暨《邵璞焦墨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册首发式”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来自文学界、艺术界的书画家、作家和评论家及新闻媒体近60人出席研讨会,对著名诗人、画家邵璞焦墨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艺术特色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邵璞最早是以著名诗人的身份为人所知。他198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曾出版有诗集《周末,我们去了女生宿舍》《邵璞书画》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其诗歌作品陆续在《诗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新观察》《鸭绿江》等报刊发表,主要诗歌作品收录于《朦胧诗选》《海星星》《当代大学生抒情诗选》《太阳河》等诗选集。

  邵璞12岁开始学习书法和西画。高中后,开始受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袁耀鄂指导。从1985年至1994年的9年间,他担任《文艺报》编辑、记者,因为工作关系,长期接触国家级诸多大艺术家本人及其创作,并游历国内东西南北名山大川,受益匪浅,定位于中国画创作,潜心集中钻研张仃先生的焦墨艺术近20年,在技法和创作作品两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他坚持业余中国画创作道路30余年,在焦墨中国画领域探索独树一帜,其作品中的抒情性、创作性特点尤其给观赏带来了清新独特的深刻感受。近年来,他的主要书画作品陆续见诸《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杂志、《北京晚报》、《文艺报》、《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央视网、中国作家网等媒体。

  与会者认为,邵璞的焦墨山水画从以小写大、以虚写实、以枯写润和以刚写柔的角度,开拓了焦墨山水画的表现力与表现样式,并由此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貌。邵璞的焦墨山水画创作显现淡而苍、枯而润、刚而柔和小而巧等鲜明的风格追求,从笔墨语言的角度呈现了画家的艺术特征,也更深入地揭示了他的创作方式、艺术修养与品性格调。邵璞的焦墨山水在语言手法上已显露出明确的个人特色。他追求画面的气韵和动势,削减了写实、反映的成分。画面上有水的温润,很少用沉黑的团块。山石、远峰、松树常与流云雾霭构成缥缈灵动的意象,景物虽不繁复却能做到画面不雷同。出现在他系列作品中的景物多作了符号化概括,这让人再次联想起诗句的凝练。他的笔法融入了书法的书写意趣,已达松动、灵活而丰富的境地。这些在视觉图像和笔墨语言上体现出来的可贵特色,都很值得注意。

  不少艺术家都对邵璞焦墨作品的艺术特色给予高度评价。

  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认为,中国画,就是要画出自己内心的真切感受,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一个人对自然、对古人艺术、对自己心灵的体悟。在邵璞的作品里,可以感觉到有从自然中经你主观提炼的诗意。对待自己的山水画创作,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机械地摹拟客观自然,要在写客观山水时注意写自己的心灵感受,写自己的真感情。他同时认为,邵璞的文学修养和诗歌创作方面的成绩对其绘画创作十分重要,这种画中各种元素和符号巧妙的结合、虚实和黑白的处理、对艺术意境的追求等方面都能看出来。文学与艺术、诗与画有相通的原理。如果没有这些修养,很难有今天的绘画成果。艺术各门类都是相通的,做艺术和做其他事情一样,最重要的是掌握辩证原理:就是处理好各种“关系”:主观与客观、情趣与理性、法则之内、法则之外,意料之中、意料之外,轻重缓急、虚实浓淡……这些需要调节和调度,找到平衡与和谐。焦墨也是水墨的一种,也是水与墨的辩证。水与墨调和的不断变化,手腕着力重点、轻点,笔线长点、短点,都是辩证法。邵璞的绘画就是在水墨辩证中找无穷的可能,无穷的乐趣。

  艺术大家范曾的中国画艺术对邵璞影响很大,其中尤以对水的出神入化的驾驭令他感到启发和震撼。范曾先生曾在评论邵璞的作品时说:“水乃中国画之要素,以先生功力,以焦墨为骨,和之以水,当更臻佳境。下之执笔者,趋名者,务实者寡,孔子曰:‘古人之学为己’非如扬朱之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为己’乃内美修能之功课,学养既深则‘利他’之大,愿方可践行,唯邵璞先生慎诸。”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梁江认为,邵璞的焦墨山水并不是写生性山水,并非着力于写实性叙事,这是一种通过笔墨彰显主体精神的“意象性山水”。邵璞天性中浸润着文人气息,创作中很尊重自己心中的真实感悟,焦墨与他的禀赋心性有着深层的联系。在焦墨中,他找到了笔墨的创造力,发现了自己驾驭中国画的潜能。他的作品无需刻意,不知不觉间便会带上一种诗性韵味。邵璞作品是诗性的水墨,他所营构的山水,他那些飞动的笔触和铿锵的墨迹,袒露的是他的心性和情性。

  中国美协理事、《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说,邵璞的焦墨山水并不是写生性的山水,也不是写实性的叙事,而是通过笔墨彰显主体精神的意象性山水。他的焦墨山水画不拘泥于山川的自然形貌、不斤斤于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的刻画,而总是着眼于整体性的气象营构与气韵贯通,总是以心象的吐纳作为表现自然的前提,由此而物我为一、神遇迹化。这是他和当代一些写生性山水画相区别而延承传统山水精神的重要创作特征,也是形成他焦墨山水个性的关键。

  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邵璞对焦墨艺术也有着自己独到的思考和理解。在邵璞看来,自己从张仃先生的焦墨创作把“墨”有幸认识到极限;从范曾先生关于“水”的教诲,重新认识了水,并重新开始让水变成我中国画创作中的血液。水既不是颜料、不是宣纸、不是墨;水却是墨和色黑白灰和艺术生命的创造者,中国画中刚性来自水,柔性也来自水。中国画里看到的水,与自然中的水的关联,是画中的气色和气象。水在中国画元素里,其重要性和难驾驭性应该排在笔墨纸之前,在第一位。水作为中国画元素与中国画的关系,仿佛人与血液,人身体的健康与血液息息相关,人的精神气质与血液息息相关,人的容貌与血液息息相关。墨离开水就不能在宣纸上运行和造化自然、造化感受。中国画的神奇和特征,正是源于宣纸、墨、毛笔和水互动间而产生的“无所不能”和“无所能”带来的。

  此外,由人民美术出版社近日出版的《邵璞焦墨艺术》一书在研讨会上亮相。该画册收录了邵璞的多幅焦墨艺术作品,包括焦墨山水部分、书法艺术部分以及彩墨山水部分,体现了画家多年来在焦墨艺术领域的孜孜探索。画册同时还收入了邵大箴、范曾、尚辉等画家、美术评论家的题书和评论文章。

  延伸阅读:

  邵璞:诗性的水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