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起点中文网作品研讨会 >> 正文

马季:展示当代女性的情感诉求和生命意识

——读柳暗花溟的长篇小说《涩女日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9日15:59 来源:中国作家网 马季
马季发言马季发言

  参加本次研讨的共有五位作家,其中的几位男作家早前我们一直是比较关注的,像月关、打眼、徐公子胜治,一直在网络文学研究的视野中。他们在网络中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也都是多年坚持写作的网络作家。因此,这次我刻意选了一个之前没有关注到的作者,是五位当中唯一的一位女作者柳暗花溟。当我读完她的《涩女日记》这部小说,发现网络文学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作品,都有一些相通的地方,尤其是网上比较好的作品,受到关注的作品,都有一些共同特征。首先这五部作品都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关系,同时它又具有一定的现代性。比如异能,我们的传统文化里面有很多作品都采用这个手法,只是网络小说的表述方式不一样,它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元素。在西方奇幻小说中,异能也是一种常见的叙事元素。网络作家,可能是在这二者之中找到了自己的路径,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又有西方奇幻的借鉴。其次,他们都有极强的讲故事的能力。所采取的叙事方式是有根的,并非空穴来风、胡编乱造,这也是对中国古典叙事传统的弘扬。和其他网络小说一样,《涩女日记》也是每天更新,3000字左右一章,每章都有一些吸引读者的东西。作家能够在这种写作状态之下,长期保持兴奋状态,很大原因是取决于和读者的互动。如果没有和读者的互动,一部作品坚持一年,甚至两年每天更新,保持高度的兴奋,是难以想象的。网络的互动性应该说对一个作家的成长,一部作品的写作,发挥相当大的作用。当然,《涩女日记》也有自己不同于其他作品的特征。

  第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涩女日记》是一部现代都市情感小说,女主人公大龄“剩女”于湖新是狐仙的后代,这个人物的特殊身份使得作品包含了虚和实两部分。实的是现实生活,我们通常都能进入,都能体悟到,都能感受到的现实生活。还有一部分是虚的东西,善于用虚是网络作家的长处,有的时候吸引读者的恰恰就是这一部分。网络文学会充分运用人物的背景,比如说,就这部作品而言,一个狐仙的后代,面对家族的古老诅咒。29岁还没有正式的男朋友,但必须马上结婚,她该怎么办?像她这样的“剩女”,在现代社会人数并不少。但于湖新有她特殊的地方,有自己的价值观,非常坚固的价值观,“必须相爱才会结婚,结婚之前绝不破身”。在这一点上,作者充分表达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同时,亲情关系和朋友关系都是围绕着什么时候嫁出去,怎么嫁出去,以此为核心展开故事。虚的部分只有于湖新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如果她在30岁之前结婚就会破除这个所谓的诅咒,反之,则必须承担现代人不应该承担的伦理上的、情感上的一些问题。实际上,她在恋爱之前已经背负了一个包袱。很显然,作者要在社会现实和阅读中找到一个平衡,希望读者在这一点上能够和故事中人物产生共鸣,但同时作者又有一个故事设定,这样就形成了故事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和我们传统的小说的写作有点不一样。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小说的主导方向不是塑造人物形象,而是表达个体生命的人生体验和生命意识。作者通过每一个小的细节,主要是女主人公在寻找异性结婚对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理解,以期待与读者产生共鸣。于湖新先后遇到了秀泽、秀丰、豆男这三个可选择的对象,而背后又有一个女性团队,不断支招,让她怎么样去处理这些问题,她内心又不甘按照世俗的方式去面对。因此,作品里面有大量的“危机”处理的细节,怎么样巧妙的化解身边的矛盾,处理人生遇到的难题,一步步的靠近自己的理想对象,是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过程,也是故事发展的主线。小说中出现的三个男人在事业上各有千秋,但对女性都很关怀、爱护,体现了当代女性的情感诉求,即他们希望遇到的是这样一种男性,事业上比较成功,同时又对女性比较关爱、比较在乎。在男性人物描述上还有一种中性化的趋向,这和网络阅读有一定的关系,或者说和女性的阅读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说把男性特征就虚化掉了,而是强调男性身上温柔的魅力。

  第三,小说有很强烈的画面感和动作感。也有可能作者在写作过程当中考虑到下一步作品的改编问题。我看到这部作品电视改编权已经卖掉了,可能与此有关。人物出现都是有画面感,有动作感的,这种感觉非常强烈。尽管其中的画面和动作有时候是虚拟化的,甚至于有一点类似于童话式的、动漫式的,但它在阅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是吸引读者很重要的因素。

  第四,作品语言朴素、生动。一部作品能否在网络上产生影响,这是很重要的标志。《涩女日记》的语言不仅生动活泼,甚至在有些地方是很犀利的,遣词造句打破了常规,具有创造力。大量使用经过提炼的生动的民间语言,让人感到接地气。传统文学讲究含蓄之美,会心之处,读者便能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而网络文学有所不同,它需要的是与读者之间的短兵相接、直接呼应。

  第五,小说没有强调人物的社会性,着重描述的是人际关系。这也算是网络文学的一个特征。小说在人际关系上花费了大量笔墨,这本来并不是问题,但通过这些人际关系我们看不到,或者说看不清这些人物身上存在的社会性。比如林家兄弟和豆男,他们的差异到底在哪里?为什么小新最终选择了哥哥。小新背后的女性团队,她们其实并不能左右小新,而这个团队背后的社会性倒是值得玩味的。但作者却在这里止步不前了,没有深挖下去,我觉得很可惜。应该说作家在写作过程中自觉性是不够的,当然我并不是说网络小说要把社会性放在一个多么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我认为还是应该让读者有这种切身的感受,把社会性的东西通过人际关系表达出来。很显然这一点看来是没有做到,至少说做的不够。因此,作品就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厚度。

  最后一点,最值得提出来的一个问题,刚才前面几位都提到了结构的问题。这部作品在结构上是平面化的,每一个章节3000字,基本上是平均用力。你看不到所谓的故事高潮,其实高潮都化在每一个章节里面了。因此人物在这样一个平面化的结构当中看不到有纵深的发展,行为轨迹是在平面上绕圈子。我认为,这样的结构完全是为了不断更新的需要来设计的,必须在每一个章节里都有吸引人的东西,在局部都花了一定的力气之后,就不大可能在总体上有一个所谓的高潮的出现。我认为这也是网络文学值得探讨的问题,不能把它作为问题的一面来谈,应该作为两面来谈。它是具有两面性的,为什么在网络上更新的作品会出现这样的状态,理论上是值得研究的。

  总体来说,这部作品在女性网络创作中是属于比较积极,比较向上的,它直面的是一个大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象:大龄剩女的婚嫁问题。在这一点上《涩女日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马季1964出生。文学一级。中国作家网副主编。“网络文学十年盘点”主持人。曾任《作家》杂志编辑,《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助理。第二、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委。《中国文情报告》蓝皮书编委。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逃亡之惑》,小说集《月光奏鸣曲,诗集《马季诗选》,随笔集《》夏娃的花环,文学理论专著《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从传承到重塑》等。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