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起点中文网作品研讨会 >> 正文

白烨:暧昧的况味——鱼人二代评说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9日15:46 来源:中国作家网 白烨
白烨发言白烨发言

  鱼人二代的长篇小说《很纯很暧昧》,我最近有时间就去看,但怎么看也看不完。结果一查字数是400多万字,要再看完大概还得一个星期。一部作品没有看完,确实不好品头论足,但是对于网络小说来说,我觉得看一半也可以评说。因为主要的故事都有了,主要的情节展开了,主要的人物有形了。据说这部作品在网络上点击量很高,看进去以后也确实觉得好看。作品通过一个名叫杨明的高中生的很多奇遇,书写了一个高中生的青春往事。作品的类型带有跨界性,一开始我以为是以中学生生活为主的校园小说,后边又觉得可能是有关异能的灵异小说,再往后又觉得应该是一男对数女的言情小说,再往后看,里面还有很多社会边缘状态与人物的描写,甚至跟黑道还有某些关联,因而又有某些黑幕的小说的元素。总之,鱼人二代的这部小说,各种生活层面与人物类型几乎都应有尽有,你很难从题材上单一的做出判断,明显地具有一种题材类型上综合性与混血性。这些多因性与多维性,大概正是这部作品能够吸引不同层次的人群去关注的重要原因。

  这部作品我印象最深的是两点。首先的一点是,作者确实会编织故事,而且是编织引人故事的一个高手。他的与杨明有关的故事,都是贴近着人生的实际和人性的现实,并不是胡乱瞎编,杨明这个主人公,除去获得过一个具有透视功能的眼镜之外,在社会生活中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芸芸众生,甚至从学习到恋爱,都并不顺遂。这个人物呈现出来的性格,也是在成长中充满杂质,好强又虚荣,重情又好色,他的苦涩又欢乐的青春,都跟自己的性格与性情、优点与弱点密切相关。作者没有游离开人物编织故事,而是紧贴着人物,写他的磨难,他的历练,包括为弱点所累,为性格拖拽,等等。诸多小故事,小情节,写出了杨明这个人物成长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尤其是作品里面写到的他跟很多女性的情感纠葛,大概是这部作品最为出彩的地方,他先是喜爱女同学陈梦妍,又暗中觊觎女老师赵莹,之后又搭识上小美女蓝凌,间或还与林芷韵、孙洁、周佳佳等揪扯不清。无论遇到什么麻烦,总能柳暗花明;虽是学生一个,却也妻妾成群。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故事,不只是接地气,而且也有人气,因为他把一个学生的应有生活,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充分地浪漫化了。

  作者在叙事的尺度上,既有劲道,又有味道,分寸把握的相当好。许多方面的描写,不说游刃有余,也是恰到好处。比如感情方面,要是再过一点,那就色情了,但是他没过,始终缘情写性,诉诸意识。杨明跟人有很多打斗,以小博大,险中取胜,这些描写要是再过一点,就接近暴力了,但是他没过。还有一些地方,如果把灰色的地方写多了,作品会显得灰暗,但是他也没过。这些难于把握的地方,他都有跟好的分寸把握。他把杨明这个人从青涩少年到情窦初开的男生的那种状态,包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神奇力量的想往,对青春美女的爱恋,乃至对放达异性的意淫,都写的淋漓尽致。作者把这个人物写实了,也写活了,而且在叙事中又布满种种小悬念,这都不能不引人伸纸疾读,惑人探知究竟。

  另外一点,也是重要的一点是,有关“暧昧”的意趣。这个作品的名字叫《很纯很暧昧》,我觉得“很纯”是虚晃一枪,“很暧昧”却是名副其实。“很纯”,只是杨明少时的某些状态,他更多的时候是身陷“暧昧”,利用“暧昧”,玩味“暧昧”。我们这个时代如果要拿一个什么词汇来概括流行情绪上的特点,我觉得只有“暧昧”二字最为恰切。这个时代从社会生活到人际世界,都越来越不单纯,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种种动力交织着推导着社会生活向前发展,社会产生了很多新的关系、新的领域,新的交集。这都使得我们今天无论是从社会生活形态来看,还是从感情世界来看,很多地方是不断走向暧昧,又从暧昧开始分离。有时候,人们的意愿、意念与意欲,在过于分明的境况下很难得到实现,但在暧昧的环境与状态下,就可以暗度陈仓,浑水摸鱼,甚至心照不宣,相互默许。暧昧既是模糊状态、也是越界情态,正因氤氲不明,模糊不清,方可借题发挥,逢场作戏。作品里的杨明,其生活状态很多时候是暧昧的,他有时候是在校学生,有时候又是一个江湖术士,有的时候又是市场掮客,更多的时候是情场浪子。这个人身上充满了不确定性、跨界性,乃至僭越性。他在学校里跟女同学好,虽然涉嫌早恋,却也不悖传统观念,但他总是跟女老师调情,这就很有背德之嫌;之后,他脚踩几只船,跟不同的女性都有暧昧关系。可以说,杨明在个人情感上,总能如鱼得水,是他充分利用了暧昧,内在地掌握了暧昧,使自己在暧昧中放任自流,得寸进尺,实现了许多在常态之下难以实现的小向往。还有,作品在许多生活形态与人际关系的描写上,都注意描画暧昧的状态,营造暧昧的情趣,使得暧昧成为作品最为常见的生活主题。如果有时间再写评论的话,我想就“暧昧”两个字的意味,对这部作品好好地做一番评论,比如他对暧昧做了怎样的运用,怎样的解读,包括对我们今天有什么意义,等等。这种对于暧昧的浓墨重彩的描写,可能是这部作品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要说作品的不足,我还未及仔细梳理,只谈两点突出的感受。网络文学有一个很大的毛病,是文字的不够讲究。这部作品的叙述文字,前面还不错,写的从容不迫,读来颇有味道;到后边,就有一种急匆匆的感觉,有的时候文字不太讲究和推敲,有些词我估计作者也没有在意,比如把“势利”写成“势力”,而且用在小标题上,显得很扎眼。络文学在文字上,有的时候不是太精雕细刻,这不是鱼人二代的问题,很多网络作品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这个作品篇幅过大,字数过长,400多万字。首先要佩服作者确实有400万字的东西可写,哪怕是饶舌饶出400万字,也确实是一种能耐。但是,反过来说,你有没有可能用40万字的篇幅把《很纯很暧昧》写出来,有没有这种能耐?我觉着文学的表现方式,并不是以大见大,以多见多,它的基本特点是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在文学叙事的简约与凝练上,网络文学好像有些反其道而行之,字数都普遍过长,网络小说的写作与阅读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写作的不断更新和接续性,一个是阅读的持续跟踪与互动性。因为这种更新与接续、跟踪与互动,过程本身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过程本身造成了作品的冗长。这确实与网络小说网上写与网上读这种方式有关。除此之外,是不是还有别的一些原因,比如背后是不是还有赚钱的欲望和资本的力量在主导。作者自己想通过更多的字数来赚一些点击量,挣更多的稿费;网络公司也想以更长的作品拉拽读者,以攫取更多的利润,包括影视、游戏、动漫其他的环节也希望有人气的长作品多一些,相应的也跟着获点利,赚点钱,也就是说,篇幅长的背后,是非文学的因素在起作用。作为一个文学的写作者,在写作上能不能向这样的非文学的东西说“不”,用文学的元素、文学的方式来写作,而不是向资本的力量和网络的方式去屈就,这对于网络作家来说,已是一个不能认真面对和郑重反思的严肃问题。

  从《很纯很暧昧》这部作品来看,鱼人二代的小说写作是有特点的,我是很看好的。他的作品有很多传统文学的和经典文学的元素,他有着向传统文学走近与靠拢的可能性。我所期待的,是作者能不能写出同样好看的篇幅短一点的小说作品,比如三、四十万的长篇,或者三、四万字的中篇,如果这样你也可以写的很好,那就是你超越网络写作走向成熟的标志。

  最后还想表明的意思是,因为我们的文学熏陶与本职工作的原因,我们的文学观念,我们的批评态度,都是偏于传统的,与网络文学明显有别的。所以今天跟大家在一起研讨作品,实际上是一次不同观念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表达来自传统文学的某种观点和看法,来跟大家交流。我以为这种方式,也是网络文学在与传统文学的互动中不断走向经典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传统文学在与网络文学的交流中不断刷新旧有的观念和形态的过程。

  白烨:我从另一角度支持一下陈崎嵘的观点。刚才几位被研讨的作者讲了很多情况和意见,这让我们更真实也更深入地了解了网络小说的创作过程。确实,网络文学的特殊性,是在于作者和读者的互动,或者说是相互的寻找与走近。在注重读者一方面,网络作者要比传统作者更上心,更在意。但是现在出现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我觉得在网络文学领域,目前基本上是读者至上的,读者在这里几乎就是上帝。我要提出的问题是,在文学文化领域里,不能借用消费领域里顾客是上帝的说法,这里没有读者是上帝一说。读者是形形色色的,不同代际的,不同文化层次的。因而读者是分为各种品位、各种趣味的,如若以满足最大众的为旨归,可能会不断走向低俗。甚至越低俗,越情色,可能越受欢迎,最为流行。所以读者一定要在适应中进行引导,在普及中着力于提高。不要盲目地去迎合,一味的去迁就。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文学从业者,应该在选择读者时,就高不就低,就雅不就俗。或者当你是个一般的作者时,你可能不得不去迁就读者,以给自己赢得一定的名声与影响。当你成为一个大神级作家之后,我觉得就理当起到一个大神应该起的作用,把你作为大神级的网络文学作家的领袖价值、引导作用体现出来,用自己富于人文精神的写作引领读者,示范其他作者,而不是只去一味博得众多读者的喝彩,活在低俗与媚俗写作营造的粉丝迷恋中。总之,在文学与阅读的关系上,我们不要完全从文学消费,从文学市场的角度去考量,要从文学启蒙、文学传承的角度,从文化积累、文化建设的角度,去掂量自己的写作的意义与影响,去寻思怎样给这个时代的文学读者,提供正面的能量和积极的影响,把自己的作品的写作与阅读,当作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汇入到整体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建构与建设之中。

 

  白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近年以在新兴文学现象与“80后”写作的研究方面尤为突出。在当代文学的理论批评和作家作品评论方面,撰著300多万字的理论批评文章,出版8部文学理论评论著作;另主持或主编有“文坛纪事”、“文论选”、“文情报告”等多种文学选本和文学现状概观图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