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影 >> 酷评 >> 正文

《无人区》:类型杂糅的寓言故事(刘藩)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9日09:34 来源:中国作家网 刘 藩

  如果尝试为《无人区》做个评价,可以这样讲:影像犀利凛冽,故事发人深思,表演可圈可点,风格鲜明凌厉,剧情稍显刻意。若再深入一点,可发现, 影片杂糅了犯罪片、西部片、黑色幽默片的诸多特点,在国产类型片的创作上可谓首屈一指。但在犯罪和暴力的内核外围,其余类型元素多少有点配置上失调的感 觉。虽然,其中可见盖里奇、科恩和昆汀的影子,但影片确实是一次地道的、中国化的、宁浩式的较为成功的类型探索,且在张力十足的犯罪故事中,透出一种关于 欲望的社会寓言的感觉。

  影片开头是鸟为食亡,结尾则是人为财死。在远离社会文明的无人区荒漠绝境,奉行的是动物世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人为了利益,变成了一群你砍我杀的动物。全片叙事的动机是,欲望驱动的恶行和渺小却珍贵的善念。

  影片的主角是徐峥饰演的无良律师潘肖,远赴西部小镇为杀人的盗猎者做无罪辩护,在法庭上驳倒了警察,官司获胜后得意地开着盗猎者抵押给他的轿车 返程。不料这一路上遭遇了各种魑魅魍魉,倒霉至极。在这趟凶险的旅途中,潘肖进入的是一片充斥着混沌和邪恶的动物世界,每个人都展现了动物般的欲望,包括 惟利是图并企图焚尸灭迹的潘肖。在你砍我杀的遭遇中,潘肖的人性曾经迷失,但他心里还存有一点人性的火苗,一点“仁之端”和“恻隐之心”,正是这一丁点儿 弥足珍贵的火苗,改变了潘肖的命运和故事的结局。

  在西部荒野中,潘肖身上现代文明的虚伪脆弱暴露无遗。在遇到意外情况时他选择自保,甚至犯罪。但随着故事的不断发展,他逐步改变了。杀手质疑 他:一个人在路上车坏了,拦车有错吗?为什么撞他,撞了为什么不救他?潘肖开始懊悔、反思。瘦司机受伤,潘肖动了恻隐之心,尽释前嫌,出手相救。司机指责 他:我哥死了,还不是因为你把他(盗猎者)放出来了?潘肖更加懊悔。经过两次令人震惊的死亡的刺激,尤其是盗猎者直接撞死黑店傻子的惨烈场面,激发了潘肖 人性中善良的火苗。之后盗猎者对舞女的威胁,又激发了潘肖的同情心与正义感。善念在残酷恶行的刺激下萌芽,在与恶人的语言交锋中成长,最后在拯救舞女的英 雄行为中升华。一个本来利欲熏心的黑心律师,经过内心的斗争、反省和人性复苏,最后完成了英勇地自我牺牲以拯救他人的英雄壮举。尽管这个转变稍显突兀,但 自我救赎的大幅跨越,还是划出了一条优美的人性弧线。这堪称是主角的支点、全片的焦点。在那个在混沌的动物世界中,潘肖的良知经历了从逐步觉醒到放大的过 程,因为开头的起点低,后面的人性高度才动人。剧中具有西部片符号性的骏马英雄飞奔救美的情节,虽然有点出戏,不合逻辑和太过煽情,但还是有力地颂扬了弥 足珍贵的人性之善和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在紧张的叙事节奏和压抑的黑色体验之后,让观众的情绪得到了合理的释放和升华。

  影片艺术效果的达成,依赖的是国外类型片的传承。但是,宁浩在影片中自觉地进行了本土化的类型探索。

  首先,以黑色幽默片的类型元素杂糅,淡化了犯罪片的残暴压抑感。宁浩虽有意摆脱“疯狂”系列的影子,但本片中不论是演员的选择、叙事的技巧,还 是笑料的设置,都带有之前艺术经验的痕迹。影片虽然放弃了“疯狂”的多线叙事,但潘肖所遭遇的各种事件、巧合,仍然有着叙事上的炫技和刻意:司机二人组、 舞女、黑店父子、盗猎者和杀手,形成了多条线索。这些人在各种关键时刻亮相,机缘巧合地制造了叙事转换的契机和笑料。而喜剧明星的出演,无疑制造了喜剧期 待,尤其是演员黄渤的出场,充满了幽默感,产生了很好的喜剧效果。各种巧合,如司机恰好是给黑店送汽油的,杀手恰好被想杀的目标潘肖给撞了,都是很好的黑 色幽默情节。最典型的黑色幽默则来自于三次“上头条”:为了功名利禄上头条、悲催式上头条和悲壮式的上头条。尤其是结尾,那是真正绞刑架下的幽默,潘肖临 死还不忘幽他一默:“这回真要上一回头条了。”影片中穿插的诸多喜感和幽默,有效缓解了剧情的压抑和窒息感。

  其次,以中国传统的人性本善论作为影片的底色。《无人区》虽然也有恶人暴行,冷酷的盗猎者堪称近年少有的反面形象,但《无人区》更多是借助荒芜 的原始场景剥离人性中的社会参照,更好地审视人物赤裸物欲的动物性。反派最后的死亡和潘肖的牺牲,升华了对自我救赎的颂扬,也完成了社会寓言的宣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