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郑绩:烟花般绚烂与坠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6日15:06 来源:中国作家网 郑 绩
1938年,张光宇绘《八仙送别图》,下排左二为穆时英。其他为张光宇、张正宇、戴望舒、马国亮、丁聪等,所送者为画家王子陵  1938年,张光宇绘《八仙送别图》,下排左二为穆时英。其他为张光宇、张正宇、戴望舒、马国亮、丁聪等,所送者为画家王子陵

  1940年6月28日黄昏,时年28岁的穆时英,独自拐过上海的街角,既没按惯例携带两位保镖,也未乘坐他那辆防弹的凯迪拉克专车。18点40 分左右,三马路195号,丰泰洋货号门口,时任汪伪政府《国民新闻》主编的穆时英被国民党“军统”特工作为汉奸暗杀,饮两弹身亡。32年以后,有一篇署名 康裔的文章发表在香港《掌故》月刊,说穆时英原是打进汪伪的“中统”,被不明情况的另一派系误杀。有关他的抗日立场也有证据:他在香港的时候还自编自导过 抗日戏剧《十五义士》。然而孤证难立,穆时英的死,至今仍存争议。

  无论身份如何,这位青年天才仍不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在他短暂的一生中所迸现出来的文学才华,令人无法忽视。描写旧上海的光怪陆离,穆时英比他的好友刘呐鸥做得更好;将电影的镜头感化入文字的功夫,更是独步文坛。

  穆时英,1912年出生于浙江慈溪县庄桥镇,10岁那年随开办银行的父亲前往上海定居,毕业于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穆时英对于写作天生敏 感,1930年,他年方18岁,大学尚未毕业,上海芳华书店就印行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交流》。施蛰存又将他的《南北极》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文坛 瞩目,一举成名。1932年,湖风书局为他出版了小说集《南北极》。这部小说集十分明显受到当时流行的左翼风影响,主题清一色地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暴力革 命。正当左翼文学界为他拍手叫好,以为迎来一位生力军的时候,《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发表,穆时英从此转入新感觉派的路数,又转而成为左翼批判的对象。

  其实,无论是写革命还是写都市,穆时英所追随的只是时代风气而已。上世纪30年代的左翼,不正是最摩登的风尚?那股破坏一切的劲头,也是青春期 特有的躁动发泄。他的出身、经历与描写对象几乎隔绝,全凭模仿便能写出一部水准相当不错的小说集子,其才可知。兴头一过,转入他最了解的题材,亦是自然。

  这般文才,一旦转入熟悉的领域,自然游刃有余,其笔调红极一时,当上了新感觉派的“圣手” 。《白金的女体塑像》《圣处女的感情》《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等,都是这个时期较典型的作品。

  与他小说中的人物与场景几乎一致的,是他本人的生活方式。穆时英出入上海各大舞场、赌场、剧院、咖啡馆,他的生活和作品中找不到一丝泥土味。哪怕今天看来,他的作品,他的生活,仍是都市尖端,绝不过时。

  1933年,他的父亲去世,次年,这位浪子就将比他大6岁的当红舞女仇佩佩娶回家中。两人婚讯轰动上海,结婚照出现在各大报刊之中。

  穆时英酷爱电影,是不折不扣的好莱坞电影迷,猛烈地鼓吹“软性电影”,写了大量影评。他甚至将自己迷恋的电影明星写入笔下,将上海滩美艳舞女的 面部特征西方化。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电影场景与片段的重现,他亦将蒙太奇等电影手法引入文学,并且丝丝相扣、水乳交融,看不到一点勉强。

  穆时英多才多艺,文学创作、电影评论之外,与美术界交往也非常频繁。他热爱摄影,也为朋友的画集作序。

  在后期的作品,如《中国行进》之中,穆时英已经开始尝试将笔触从都市最摩登的那一角延伸到更为广阔的背景中,想用城市来表现整个国家的命运,早 期的左翼调子开始慢慢融入后期的都市描写中。如果有机会深入下去,以他的天才,是很可能摸索出一条新的文学路径的。很可惜,他没有时间来进行更为深入的文 学实践了。

  穆时英交往最密切的朋友有刘呐鸥、黄嘉谟、杜衡、黑婴等人。他的妹妹穆丽娟曾是戴望舒的太太,后来穆时英与胡兰成一见如故,先后担任汪伪政府控 制的《国民新闻》总编、《国民新闻》社社长和伪《文汇报》的筹备社长,戴望舒因此与他绝交。据胡兰成说,穆时英是主动要求加入汪伪政府的。

  穆时英写上海,只有摩登,没有烟火,那是一个全盘西化的、纵情声色的都市。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浓眉大眼、鼻梁高挺的男子在夜总会中被威士忌 醉到微醺,凝视着舞女猩红薄唇的侧脸。文字里扑面而来的是香水味、烟味、英腿蛋味,摩天楼、糖果铺、赛马场等意象重重叠叠。这是浪子感觉中的上海,那样新 潮,那样奇特,那样颓糜,有着情欲退却后的空虚,也有着那般文艺化了的忧郁。仗着天分,他把光怪陆离的香艳文字写得如烟雾般轻灵、玫瑰般浓艳、烟花般绚 烂。而他的一生,亦如斯。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