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陈子善:读完《想乐》听音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6日11:20 来源:中国科学报 马玥浩
  

  陈子善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文学资料与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著作有《文人事》《发现的愉悦》《说不尽的张爱玲》等十种。

  西方古典音乐,对我们这些寻常人而言,似乎太过阳春白雪,难以触碰。好奇心起时,或为了显得自己“有修养”,大概会听听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名人名曲。但想进一步了解,就会苦于没有切入点而搁浅了。

  近日,记者采访中国现代文学专家陈子善,聊起他正在读的书时,本以为他会对自己领域内的专著、他已烂熟的鲁迅或张爱玲的作品滔滔不绝。他却提到了一本关于西方古典音乐的书。

  杨照是这样理解音乐的

  陈子善提到的是台湾作家、文学评论家杨照的《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杨照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到美国哈佛大学读东亚史,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他自幼学习小提琴和乐理,对音乐也颇有心得。

  书中,杨照介绍了他喜爱的100首西方古典乐曲,如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李斯特第一号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等。文章不单是讲述艰深枯燥的乐理,而且将乐曲背后的作曲家经历、社会历史背景等趣事融入其中。他将历史、人类学领域的知识带入其中,表达出他对西方古典音乐史的见解。

  全书分为钢琴协奏曲、大提琴曲、小提琴协奏曲、交响曲、咏叹调等十章,分别介绍了那些或为人熟知,或有实无名的乐曲。

  杨照懂乐理,却不是从枯燥而专业的乐理上分析西方古典名曲,而是通过音乐史的梳理来介绍音乐背后的故事。所以陈子善说:“这本书不是‘西方音乐史’教科书,它更加细致、深层。你不懂古典音乐,不懂五线谱的话,没关系,可以获得很多音乐史上的知识;如果懂就更好了,能得到更多启发。很适合现在的年轻人提高一些音乐修养。”

  杨照写的不是“教科书”,它更偏向于以个人的眼光来解读西方音乐史。“这是他个人看待音乐和音乐史的角度,因为欣赏音乐本来就没有‘正确’的方法。杨照用自己的心路历程,谈了他对西方古典音乐的接受。他没有面面俱到地、程序化地介绍音乐家生平经历和乐理知识,反而给人新的感受。”

  杨照说:“我无法接受,有人主张一定要用什么方法欣赏音乐。唯一的标准,是如何从音乐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吧!了解乐理会有帮助,明白乐曲结构会有帮助,感应乐曲背后作者的生命与思考也会有帮助。”所以,杨照用大家都能读懂的文字,阐释着较难理解的音乐,并试图从音乐上得到更大的精神收获。

  音乐背后的文化史

  作为音乐的门外汉及爱好者,陈子善说:“我爱好古典音乐,相关的书我一般都会看,当然也会有所选择。我更喜欢杨照的写法,每一篇文章是一个故事,包括作曲家的创作曲思,创作前后的故事,这首乐曲在音乐史上的位置等等。很有意思,也很长知识。譬如你要了解一个真实的贝多芬,可能就需要知道更多他的作品和故事。”

  《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不仅是一本关于西方古典音乐概述的书籍,还含有音乐背后的人文气息。对此,陈子善说:“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东西,包括哲学、历史、文学、美术、音乐等等。但是从音乐一点上,也可以看到大的文化环境。”

  杨照认为,思想史是很讲究的:处于什么样的时代,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因而产生了什么样的思想,这中间有其来龙去脉,有可以分析的道理。因而,将音乐放回到人与时代的脉络下,音乐才能闪耀出更灿烂的光芒,给后人更多的启发。

  “古典音乐、文学、历史文化,都是很耐人寻味的。有时我看着他提到的乐曲,就会重新把这首曲子放出来,感受从前没有体会到的意味,得到新的收获。”陈子善说。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