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从小人物的命运省思大背景之弊端

——访《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译者吴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6日11:19 来源:中国科学报  温新红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这本书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吴燕:转基因作物商业化及转基因农业模式的推进是目前最具争议性与风险性的议题之一,而《孟山都眼中的世界——转基因神话及其破产》(以下简称《孟山都》)中对转基因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与小型农户)的影响的调查与批判,对于讨论科学传播在关涉风险性话题争议中的角色是具有借鉴意义的。所以,无论如何,这本与纪录片同名的书将会成为有关转基因作物争议的一份重要文献。

  《中国科学报》:围绕孟山都公司展开的调查,本书有哪些思考?

  吴燕: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转基因农业模式作出了反思与质疑。不过,与学者们的研究不同的是,作为大众传播作品,其所作的反思与质疑并未表现为一种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述,而是将世界各地深受其影响的小农户们的经历呈现给受众,为这种省思提供例证,同时也促使人们跟随摄像机和笔对这些远离自己日常经验但却可能深刻影响每个人日常生活的事件与问题加以思考。而通过小人物的命运追溯来省思大背景之弊端,这也构成了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

  《中国科学报》:转基因作物种植与传统农业之间有什么冲突?

  吴燕:在《孟山都》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大型转基因作物生产商的步步紧逼之下,小型农户的生活空间已经所剩无几,而原有的传统家庭农业方式则难以为继。

  小型农户们在这些大型生产商的包围之下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离开土地,要么在大片的转基因农作物包围下艰难生活,比如巴拉圭巴利利社区小型农户们的遭遇,而且这并不是一时一地的特殊现象。透过记者的摄像机和笔,受众将会看到,在阿根廷、墨西哥、巴西、印度……在转基因模式所到之处,小型农户们的命运大抵相似。

  因此,尽管从一种理想化状态来看,是否种植转基因农作物似乎可以是一种根据自己意愿所作出的选择,但是在利益驱使下,这种转基因模式与传统的家庭农业和小型农业几乎并无可能共存。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转基因模式的推行事实上成为建立全球化背景下农业经济新秩序的途径之一,而“孟山都眼中的世界”一词无疑是对这种新秩序的概括。

  《中国科学报》:谁有资格质疑,这是目前有关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的争议中一个经常被提出来的问题。

  吴燕:的确如此。而《孟山都》一书其实也为我们思考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从书中的调查可以看到,公众(无论是否拥有分子生物学乃至科学背景)知情并参与质疑的资格来自其自身的角色:从环境到公共卫生,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潜在风险是多方面的;从作物的种植者(尤其是小型农户)到其最终的消费者,公众作为风险承担者的角色体现在转基因作物商业化推广的整个过程中。

  与公众所具有的这一资格相呼应的是媒体与记者的角色与责任,即尽可能充分地反映来自科学共同体与相关利益集团之外的声音。在《孟山都》中,我们看到罗宾——是作为一名调查者的角色出现的,而她完成该角色的方式则是用脚采访,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同时记者的调查并不只限于学者与实验室,而是深入到世界各地的田间与社区,用镜头与笔去记录各地农户的亲身经历。学者与专家的观点也是记者藉以表达某种观点的方式,但专家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声音。这也正是“充分地反映来自科学共同体与相关利益集团之外的声音”的一种具体体现。

  动手动脚找证据,《孟山都》一书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样本。而这种从公众利益出发进行调查与省思的做法所体现的正是科学传播所应具有的温度。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