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交流 >> 中外文学交流 >> 正文

德国教授北大谈莫言在德国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6日09:16 来源:中国作家网

  日前,北大海外名家系列讲座邀请到德国前巴伐利亚艺术科学院主席、海德堡大学教授迪特·博希迈耶,讲述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在德国的影响。

  博希迈耶主要研究18世纪至20世纪的德语文学及音乐戏剧,重点研究歌德、席勒、莫扎特、瓦格纳、尼采、托马斯·曼等作家、音乐家、哲学家的生平、作品和理论,著述颇丰。2008年,他与德国作家马丁·瓦尔泽到中国时,认识了莫言。读了莫言作品后,他当即决定和瓦尔泽一起推选莫言为巴伐利亚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两人的推选理由本是保密的,但博希迈耶将它透露给了中国听众:“是让东亚作家加入我们科学院的时候了。我们还没有一位来自中国这个文学大国的成员,所以我们建议当今可能最重要的中国作家莫言(1956年生)成为通讯院士……‘我想不起来哪本书能像《红高粱家族》这么令我印象深刻。它是那么丰富、那么精确、那么美丽’(马丁·瓦尔泽);莫言用的并非官方的现实主义,而是魔幻现实主义……”

  博希迈耶指出,对莫言获奖,来自德国的褒贬都绕不开政治挂帅的鉴赏套路。在褒者眼中,莫言是个敢唱反调、敢破禁忌的作家;莫言的作品是研究中国政治的重要媒介,是中国农民的真实写照。而贬者则把莫言获奖形容为“灾难”,2009年诺奖得主赫尔塔·米勒就持此观点。汉学家顾彬还认为莫言纯粹就是模仿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马尔克斯。不过,莫言得到的更多是赞誉。德国媒体和学界如《明镜周刊》和《法兰克福汇报》对这位中国作家鲜明的立场和大胆的笔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参加讲座的听众表示不明白“德国人为什么要这么政治化地看文学?为什么非要纠结莫言是否是体制内作家?”博希迈耶回答说,“德国甚至欧洲人确实有评判文学的政治化倾向,总认为好的作家是持异见者。照此观点,歌德可能就不是好作家,他曾是枢密顾问,一个标准的体制内作家。”

  随后,博希迈耶还肯定了诺奖评判标准是西方的、颁奖偶有失手的观点,但他并不认同作品一定要反映当下。因为无论荷马还是歌德的作品都和当下毫无关系,却依然能打动人,依然是经典。他也不完全认同莫言的美学并非中国的,并反问“瓦格纳的美学是德国的还是他自己的”。同时,他还指出认为德国只在康德、歌德、席勒、黑格尔的18、19世纪有文化高峰是一种误解。德国的文化辉煌不止有一个高峰。虽然自1945年以来,德国文化确实没有太大的辉煌,今天在德国的焦点话题是经济而非文化,但是这种情形是会改变的。对德国年轻人是否也和中国的“80后”、“90后”一样不读莫言,而是听流行音乐,看流行小说的猜测,博希迈耶笑答:“这一点上中德青年毫无差别,他们也不读瓦尔泽。”

  博希迈耶还表达了他本人对莫言获奖的态度:虽然莫言作品确实让人感到很陌生,但这并不影响他对莫言作品和获奖的肯定。 (王丽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