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美文 >> 正文

周伟:北戴河的碣石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5日10:47 来源:北京日报 周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这是一千八百年前曹操的抒怀;“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是五十多年前毛泽东的豪迈。英雄加诗人是曹操与毛泽东的共同点,于是碣石成了中国文化人的朝思暮想。

  这自然会引出问题,与历史文化名人的故里之争一样,光是在渤海湾就有四个地方宣称他们那儿是正版碣石。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得胜班师途中登碣石山作《观沧海》。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曹操登临的是河北昌黎的碣石山。昌黎的碣石未必如北戴河的碣石能招徕八方游客,两个名人的叠加总比一个名人强,毕竟出门旅游大多是出于从众心理。

  我看到北戴河碣石的第一感觉是失望——海边一块被严重侵蚀的石灰岩,退潮时与山体相连,涨潮时与陆地一衣带水,此景并不罕见。

  导游似乎猜到了游人的想法,一个劲强调毛泽东是1954年到这里才第一次看到大海,所以写下壮怀激烈的《浪淘沙·北戴河》。

  这恐怕不是史实。1954年毛泽东61岁,以他的性格,他能熬到这个岁数才去看海?

  后来我查了资料,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曾专门乘火车去天津看海——这才符合他的性格!那是1918年的事。后来他辗转上海、广东,大海近在咫尺,他看过多少回怕是难以计数了。

  可是,以毛泽东的学识,他该不会相信这就是曹操登临的碣石,为什么还在这里写诗?

  历史早已给出了答案:苏东坡在明知不是赤壁古战场的地方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华夏大地上从此多了一处名胜——东坡赤壁;同理,1954年毛泽东在北戴河诗情勃发,曹操当年在哪里登临的问题决不会影响他的豪情,喷薄欲出,指点江山,不吐不快。

  北戴河的碣石,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诗人毛泽东。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