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李建军:当代文学缺乏迫切性题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3日16:36 来源:北方新报(呼和浩特)
李建军正在为大学生们做讲座李建军正在为大学生们做讲座
认真聆听认真聆听

  11月29日,伊利·书香伴着乳香飘—第8届草原读书月之名人演讲周正式拉开帷幕。当日上午,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建军来到内蒙古大学南校区报告厅,进行了以“迫切性问题与当代文学的境遇”为主题的演讲。李建军的演讲幽默风趣,又充满思辨色彩,让现场听众深切认识到经典文学的魅力。

  文/本报记者 张 晓 摄影/本报记者 辛永红

  【关于文学】

  伟大作品表现的都是迫切性题材

  “最近嗓子饱受雾霾之苦,一觉醒来,发现呼市的天空那么蔚蓝,空气那么清新,让我感觉很舒服。”谁也没想到,李建军会以天气作为演讲的开场白,让人感觉非常亲切,一下子拉近了与听众的距离,大家立即给予热烈的掌声。

  接下来言归正传,李建军抛出一个不寻常的问题—当代文学缺乏迫切性题材。“我们名家很多,书很多,评论家也很多,但是与古代和世界上的经典作品相比,就会发现当代文学问题多多。都有什么问题呢?在我的阅读经验中,发现伟大的作品表现的都是迫切性题材,而我们的许多作品却缺乏迫切性题材。”李建军一开口,就吸引了现场观众,大家聚精会神地听他阐述迫切性问题。

  李建军所讲的迫切性题材是指重大的历史事件、社会变革以及灾难等等。为了诠释这个宏大命题,他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中西逢源,列举了许多事例,从鲁迅到雨果,从司马迁到杜甫,李建军都如数家珍,以确凿的事实印证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伟大的作品必然有伟大的品质,必然有精神价值,必然有实际意义,必然是迫切性题材。“《史记》为什么伟大,就是因为写的是迫切性题材,重大历史事件尽在其中,在史记中能找到支持个人生活的信念,能发现现代的价值观。《史记》中的《魏其武安侯列传》写得非常好,生动描写了在权力追逐中人性的脆弱和龌龊,简直可以和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相提并论。”

  面对文学院的学子,李建军侃侃而谈,独到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杜甫为什么伟大,因为他写出了那个时代的迫切性问题,他的很多作品都与安史之乱有关,每一句写来都是泪。”

  在演讲中,李建军告诉大家他眼中两部国外的迫切性题材作品,分别是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亨里克·显克微支的作品《洪流》,以及苏维托尼乌斯的传世名作《罗马十二帝王传》,李建军强调这两部作品必须要读。

  【关于读书】

  一定要读经典 特别要读《史记》

  草原读书月当然离不开读书的话题,谈到读书,李建军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读书一定要读经典作品,经典作品可以让一个人终生受益,是我们一生的财富,也是孩子的财富。”对于读什么书,什么是好书这个问题,李建军极力推崇经典作品,首先要读我国古代经典作品,他认为《诗经》等古代经典作品语言很美,而且还具有普世的价值观,另外,唐诗、宋词和元曲都值得大读特读。

  “现在我们没有意识到阅读经典的重要性,电子信息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这是很可悲的。不读经典就不能充分理解一本好书,比如鲁迅的作品,根本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艰涩难懂,只有通读经典,才能真正看懂鲁迅,才能得到你所需要的营养。”

  阅读经典,李建军认为要从娃娃抓起,“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应该培养他读经典的意识,让孩子具有古典的视野,这样孩子长大了会受益匪浅。”

  李建军认为读书跟着时尚走是不行的,现在图书市场上的很多畅销书没有多少含金量,没有厚重的思想,所以不值一读。

  李建军说除了经常阅读我国的经典作品之外,还要读国外的经典作品,莎士比亚、狄更斯、托尔斯泰等名作家的书都要去读,这样才能有更广的视野。

  演讲结束时,李建军说:“你们大学生要读什么书呢?《论语》和《孟子》要读通读透,《老子》和《庄子》要读通读透,《史记》更是必读之物,应该随身携带,走到哪儿读到哪儿。《史记》写得非常好,值得用一生去读,有位名人说得好,书有千百,不如《史记》一部。”

  演讲会结束后,李建军将他的新书《是大象,还是甲虫》送给了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芳,他表示带的书有些少,否则能多送几本给大家,从而让大家多了解文学评论。

  【关于纸质书】

  书是有生命的

  李建军酷爱读书,对书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但是他喜欢的书只是纸质书,并不是现在流行的电子书。他不喜欢用平板电脑或者手机看电子书,那种冰冷的感觉让他感到很不舒服,“平板电脑一关,书也就不存在了,而纸质书是有生命的,一本书放在那里,有形状,有温度,让人爱不释手。纸质书好比枝头的葡萄,看上去很新鲜,又汤汁饱满,十分诱人,而电子书则像葡萄干,除了糖分没什么营养了。”李建军的比喻很新鲜,除了不喜欢电子书,他也不喜欢网购图书,买书他还是喜欢去书店,他说:“去书店买书,眼前都是书,遇到一本喜欢的书像是路上邂逅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子,而在网上买书却像是通过介绍人牵线的相亲,个中意味相去甚远。”

  喜欢读书,也喜欢收藏好书,李建军家里有许多不同版本的《史记》、《杜甫诗集》、《红楼梦》等古典名作,他说,每个版本都有不同的阅读感觉,很奇妙。

  【关于评论】

  真正的评论家忠实于文学

  李建军虽然名气不小,但是许多文学爱好者对他的了解仅限于作品,而这一回他却对记者披露了自己的一些经历。李建军是陕西延安人,父母都是老师,他在学校里出生,而且博士毕业前都没有离开过学校,一直在学校学习同时做学问。

  李建军从小就喜欢诗词,就有一个文学梦,希望自己长大之后能在文学方面有所建树。上大学时,李建军迷上了文学作品,他读了一篇别林斯基的文章后开始喜欢上了文学评论,“文学评论是一件很迷人的事情。”李建军如是说。别林斯基说当一个作家并不难,当一个评论家却很不容易,需要海量阅读,李建军却选择了这条艰难之路,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在求学之路上付出了多少,恐怕只有自己知道。

  李建军认为现在的文学评论并不成熟,甚至现在的文学评论都是失职的,因为评论与创作是对话关系,甚至是对抗关系,所以一个评论家首先要有独立精神和担当的勇气,不怕得罪人,也就是说要有胆,同时还要有识,有见识,有眼光。另外也要有求真的执著,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事实和真相的探索,不要说假话,现在很多评论家昧着良心说假话,或者说好听的话,“所以我们有的作家才会写得肆无忌惮,写作时没有纪律感,作品的格调和技巧都很成问题。真正的评论家只忠实于文学,追求一种真理,追求真实的感受,而且替读者负责,站在读者的立场对一部作品进行评价。他的责任并不在于指导作家创作,而是对作品进行鉴赏和品尝,站在自己和读者的立场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认知。”

  【谈内蒙古作家】

  玛拉沁夫写出了草原的辽阔

  采访中谈起内蒙古的作家,李建军说自己了解得不是太多,他对邓九刚比较熟悉,认为邓九刚的作品具有北方阳刚和雄健的精神气质,不同于南方和西部作家,那是北方旷野上长出的特殊的精神植物。另外,李建军对玛拉沁夫的作品印象较深,他说,玛拉沁夫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鲜花盛开的诗意,他的作品最能体现出大草原的地域风貌和文化。

  【现场花絮】

  超市老板孙来运听得很过瘾

  在演讲现场,记者看到了一个衣着朴实的中年人,他一直听得非常认真,演讲结束后,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原来这位中年人名叫孙来运,是河南人,7年前来呼和浩特打工,在工农兵路开了一家小超市。孙来运很喜欢读书,也喜欢写一些小文章,是《北方新报》的忠实读者,前两天他从《北方新报》上得知作为名人演讲周嘉宾李建军在内蒙古大学演讲的消息后,非常高兴,一大早就骑着电动自行车赶到现场,路上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去的时候走到半路电瓶就没电了,可是孙来运说很值得,因为他听得很过瘾。孙来运说:“名人演讲周活动非常好,李建军讲得很精彩,让我们这些爱读书的人受益不浅。”

  作家李悦现场赠书

  在演讲的最后环节,李建军和现场听众进行了互动,为了鼓励大学生大胆发言,我区作家李悦表示每一位提问的学生都可以得到一本他的作品《批评于丹》,大家掌声雷动,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几位大学生争先恐后,提出了几个很有见地的问题,李建军都给予了完美回答,让大家很满意。

  【简介】

  李建军,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主要从事小说理论研究及现当代小说评论。他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及《文艺研究》等多家报刊发表大量理论、批评文章;有专著及论文集《宁静的丰收—陈忠实论》、《小说修辞研究》、《时代及其文学的敌人》、《必要的反对》、《小说的纪律—基本理念与当代经验》、《文学因何而伟大—论经典的条件与大师的修养》、《文学的态度》、《文学还能更好些吗》、《是大象,还是甲虫—莫言及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析疑》;曾获“冯牧文学奖·青年批评家奖”、《文艺争鸣》优秀论文奖、《南方文坛》优秀论文奖、《北京文学》文学评论奖、《上海文学》优秀论文奖、2002年度和2006年度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首届“勤英文学奖·青年学术奖”以及《文学报》首届、第二届“新批评·优秀论文奖”等多种文学奖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