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评论 >> 评论 >> 正文

电视剧《老有所依》直面——我们都将老去的那天(高小立)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2月02日14:34 来源:中国作家网 高小立
  

  当电视人一窝蜂地把现实题材电视剧不厌其烦地聚焦在家庭婚恋题材、许多距真实生活境况尚远却打着“接地气”旗号时,正在四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 《老有所依》却真正接的是地气,讲的是百姓故事。导演赵宝刚成功拍摄了“青春三部曲”之后,把镜头对准了中国的老龄化问题,电视剧通过生活在北京的三个典 型家庭如何赡养老人的故事,直面中国养老问题与矛盾,艺术化地把中国当下不可回避的各种养老困惑呈现了出来。该剧从开播伊始就获得了极大关注和热议,不论 是接地气的剧情还是贴近百姓的人物都引发了观众共鸣。

  “老有所依”,一个常常出现在新闻报道或调查报告中的词语,被赵宝刚直接当作了剧名,似乎和现在为博眼球极尽能事的电视剧剧名相比太过老土,但 赵宝刚“毫无创意”地就这么用了,就像他之前的《奋斗》《北京青年》一样直白,以创作话题剧的审美自信,鲜明地传达“老”和“依”的时代话题。

  话题剧是赵宝刚的创作强项,之前的“青春三部曲”都以话题类型引起广泛关注,其话题多为青年人的爱情、婚姻、事业观,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问 题。而这次的养老话题,却是每个家庭面临的现实问题,凸显了浓烈的现实主义表征。如果仅仅用接地气来评价该剧则太过敷衍。剧中江木兰夫妇在遭遇丢掉工作、 父亲双目失明、婆婆去世的三重打击时,两个孩子都痛不欲生地喊出了:没了工作可以再找、从头再奋斗,但妈只有一个,爸只有一个。该剧三个家庭的养老故事、 叙事张力、人物表演,为观者带来的是往往在战争题材作品中才具有的一种直击心灵的震撼。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观众会边看边想:我该怎样赡养正在老去的 父母?我老了以后依靠谁?我的孩子面临着“四二一”的家庭结构该怎么办?社会养老何时不再是向往?主创直面矛盾的勇气在当今都市题材电视剧创作中难得一 见,是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回归。

  该剧的养老困惑贯穿始终,并以密集式的叙事把三个家庭老人的身体状况、性格特征、生活境遇一股脑儿地端了出来。在超市任部门经理的江木兰一家祖 孙三代,过着双城生活,在安徽老家的江木兰父亲突发眼疾,必须接到北京医治,紧接着老家桐城购买老年公寓款被骗,木兰爷爷、父亲面临无家可归,只好来京挤 在女儿家,就想落叶归根的爷爷回到桐城住进小儿子家后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被孙女木兰再次接到了北京,父亲的眼疾又复发,最终失明。祸不单行,木兰的公 婆也相继出事,公公摔倒在卫生间抢救无效撒手人寰,婆婆一股急火脑中风瘫在床上。同在一家超市任店长的雷颂华,其80岁的母亲方琼是个典型的“作妈”,迷 信保健品,被传销人员忽悠上当,花6万元买了一大堆假货,平时还总是闹情绪、出点小状况,制造些紧张事件,“作妈”总以这些方式向子女祈求一点“存在 感”,以博得子女的关注。最年轻的田淼夫妻是典型的“啃老”族,和母亲亚芝住在一起,逼得老人卖血,还险些卖房。剧中这一连串因为“老”所带来的矛盾冲突 让人看得真有点喘不上气来,但该剧并非想用生活中的矛盾触碰观众的痛点,最终的落脚点是老有所依的“依”上。

  西方讲爱,东方讲孝。“百善孝为先”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剧中着力塑造了孝女江木兰集智慧、善良、坚韧、乐观于一身的女性形象。她频繁往返于 北京、桐城两地,想尽办法试图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但她也有事业,要和丈夫抚养女儿、还房贷,她不可能放弃正在蒸蒸日上的事业专门在家服侍老人。“作妈” 的女儿雷颂华虽然家境允许她做全职太太,但她是个女强人,事业是她的精神支柱,她不可能天天在家陪老妈聊天。兼顾事业家庭的江木兰、雷颂华都是孝顺的孩 子,却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作为一部话题剧,该剧鲜明地对依靠子女的传统养老方式提出了挑战。社会在进步,我们的养老观念也得改变,现代社会不能用彼此承受苦难的方式来实 现孝道。该剧试图传达的养老观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有所依”。首先传达了社会养老是中国养老的大势所趋。剧中,居家养老的矛盾一再升级后,几个老人最终 高高兴兴地住进了养老院。电视剧中虽然没有渲染老人住养老院的难,并且在剧终还特意设置了北京市政府在小汤山特批了一块地重建福寿老年公寓的剧情,但目前 中国社会养老的推进与中国老龄化进程的速度相比,还严重滞后,城市养老院的缺口非常大。从政府角度讲,老人不应该被当成是国家与社会的负担,他们用几十年 的汗水与辛勤劳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财富与价值,当他们晚年需要帮助、照顾时,作为政府首先不能袖手旁观,要有长远的养老规划方案;社会养老同时需要企业 的作为。近年各大财富排行榜上,中国企业家的名字越来越多,国外的企业家多是通过慈善事业回报社会,据说有中国企业家也正打算投资养老事业,但规划的是以 盈利为目的的高档养老公寓,令普通百姓望尘莫及。养老是政府与全社会的责任,养老院可以商业运作但绝不能商品化。该剧中揭露了昧着良心、靠坑蒙拐骗赚老人 钱的企业,同时树立了倾其所有创办老年公寓的有社会担当的企业家形象。

  养老院能解决老人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但解决不了他们情感上的空缺,所以社会养老不能替代老人对子女情感上的“依”。亲情的温暖是什么样的养老院 和多少钱也换不来的。剧中带给观众最多的感动恰恰来自两代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江木兰与父亲之间的戏份很多,父亲和女儿相互理解、安慰、扶持,演绎得非常感 人。再就是该剧传达的老人对自己的“依”。现代家庭中的老人要保持良好心态,学会合理安排生活,善于调节情绪,真正做到老有所乐。剧中的江父就是这样的老 人,他来到北京,靠技术挣点小钱,有了实现自我价值的快乐,虽天有不测,他和亚芝老人未能走到一起,但他勇敢地谈了一场黄昏恋。有了这三个“依”, 老人才能安度晚年,青年人才能兼顾家庭和事业,人们才会乐观地迎接终将老去的那天。

  话题剧往往因话题的关注度而淹没了作品的艺术性,但该剧的艺术风格很鲜明,生活流的叙事、贴近百姓的表演,都为作品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