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要盯着脚下,更要看着远方——专访央视主持人撒贝宁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9日10:56 来源:解放日报 顾学文
李谧欧 摄李谧欧 摄

  没有昂贵转椅,没有豪华布景,没有喧闹炒作,深夜播出的国内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意外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目光。

  在娱乐当道的荧屏中,为什么这样一个相对安静的“人文课堂”,会有如此魅力?

  在接受《解放周末》独家专访时,《开讲啦》主持人撒贝宁说,“要盯着脚下,更要看着远方”。这又何尝不是做人做事做节目应有的态度呢?

  11月15日晚9时,宝山电视台一间简陋的化妆间里,刚在演播室里连轴录制了6个小时节目的撒贝宁,水也没顾上喝一口,坐在记者面前。

  在上海的三天,患重感冒的他,完成了四期《开讲啦》的录制,并全程参与“对话《开讲啦》——《开讲啦》专家研讨会暨走进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活动,马不停蹄。

  当耳朵和眼睛被过度娱乐化所麻痹的时候,人们的饥渴表现在思想上

  ■很多人都问,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我们还需要以这种讲述与聆听的方式来浇灌心灵吗?

  ■相比外在形式,我们更希望能在思想上华丽起来。

  解放周末:刚才的录制现场好欢乐,《开讲啦》到底是个什么节目,为什么有时让人哭,有时让人笑,她是一场励志大会,还是一碗心灵鸡汤?

  撒贝宁:做这个节目前,没人跟我说清楚这是个什么样的节目。一天,台里通知我飞上海录个演讲节目的样片。演讲节目?太笼统了。他们告诉我,这个节目将邀请各行业的领军人物,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生活感悟,现场的观众都是年轻人,他们听完演讲后提问。“嘉宾演讲,观众提问,那我干吗呢?”我就问。

  解放周末:作为“总结帝”,您得负责总结。(笑)录完第一期节目后感觉如何?

  撒贝宁:录完第一场,我就被现场气氛感染了。嘉宾讲得好;但节目60%的效果是来自现场年轻人的。演讲,讲是一方面,观众的听也很重要。现场观众是否集中心思在听,是否跟着节目的节奏在往前走,作为主持人,我能清楚地感觉到。

  解放周末:在这样一个相对浮躁、讲求效率的时代,让人耐心听、听得进,并不容易。

  撒贝宁:的确这样。很多人都问,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选秀节目遍地开花,我们还需要以这种讲述与聆听的方式来浇灌心灵吗?年轻人会买账吗?

  其实,演讲这种形式在不同时期都有观众基础。不说远的,就像上世纪80年代张海迪、徐良等人的英模报告团,那时真是风靡全国;还有前几年以专家、学者为主的演讲类节目《百家讲坛》,也是风行一时。

  我们这个节目的创意也是来自于观众的需求。这个节目的策划人之一——央视综合频道总监钱蔚,她有个亲戚在北大读书,开学第一课是听俞敏洪演讲,这个年轻人边听边给她发短信,讲述自己的感悟和触动。这就让她突然意识到,原来精彩演讲的影响力这么大。而2012年也是大批90后正式走向社会的一年,我们希望制作一个节目能给90后提供一个心灵航标。

  解放周末:事实证明,这个节目不仅受到90后年轻人的喜爱,还得到了其他年龄层观众的关注。

  撒贝宁:这是意外之喜,也在意料之中。因为对于人心的关照,不只是年轻人的需要。

  解放周末:现在很多节目做得都很炫,很华丽。比如灯光道具都是进口的,一把椅子动辄数万元,相比而言,你们的节目似乎“寒酸”了很多。

  撒贝宁:我们的物质条件是挺寒酸的。比如,嘉宾上场时有两扇门会移动打开,很多人以为是机械操作门自动开的,其实没那么高级,门后面站着几个工作人员,都绑着绳子,每次门都是被他们拽开的。

  但相比外在形式,我们更希望能在思想上华丽起来。因为当耳朵和眼睛被声音和画面的过度娱乐化所麻痹的时候,人们的饥渴表现在思想上。今天的人们觉得压力大,面对压力,会有不同的应对:有些人回家后,想看轻松快乐、不太动脑子的节目;有些人相反,觉得每天忙碌的生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让自己丧失了思考,回到家就不想再用浅层次的娱乐来满足自己。所以,人们还是需要一些能够让人安静思考的节目。

  笨一点,慢一点,这和很多人认同的成功法则不一样,可却是非常真实的好思想、好声音

  ■人一真实,就把那些大话、空话、套话都忘了。

  ■不是教你如何成功,而是跟你一起分享那些走向成功的人他们经历的困顿、挫折、喜悦、收获。

  解放周末:你们请到的都是各领域的杰出人物,让这些人敞开心扉并不容易。

  撒贝宁:我们就让嘉宾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中央,没有演讲台,没有椅子,没有提示器。有人说我们够狠的,王石说这叫“当众孤独”。这种孤独会让嘉宾有紧张感、压迫感,这样他们才能清空杂念,不反复拿捏,敞开心扉,脱口而出。无论你是多么成功的企业家,多么让人仰望的学者,乃至级别多高的官员,比如像赵小兰这样的美国前劳工部长,只要一站上这个舞台,就被还原成一个真实的人。

  让他们卸下面具,也是因为年轻人的力量。演播室里,年轻观众围成一圈坐着,门一打开,嘉宾出来,全场就起立为他(她)欢呼,这时其实已经把嘉宾内心最真实的东西呼唤出来了。打一个可能不准确的比方,电影《角斗士》里的男主角第一次被带到罗马斗兽场,门一开,他被推进去,那么大的场面,他一下慌了,剑都放下来了。

  解放周末: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人就相对真实了。

  撒贝宁:人一真实,就把那些大话、空话、套话都忘了。“说人话、不端着、够真诚”,这是节目做问卷调查时收集到的年轻人对演讲嘉宾的集中要求。所以到目前为止,没看到哪位嘉宾是端着架子、拿捏作态的,全都很真实,很真诚。这种状态下的演讲也是有温度的、接地气的。讲完之后,让你忘了他是名人,觉得他就是一个曾经年轻过的人,或者说是现在还保持着年轻状态的一个人。

  解放周末:请了这么多大牌,开播前有没有想过,用“十期节目改变你的人生”、“他们的成功,你可以复制”这样的宣传口号?节目肯定会更快火起来。

  撒贝宁:这恰恰是我们刻意回避的。我们给这档节目的定位是,它不会教你如何成功,而是跟你一起分享那些走向成功的人他们经历的困顿、挫折、喜悦、收获,以及在经历那一切后他们所得的人生理念和感悟。

  一场演讲和对话未必会让你的人生一下子飞腾起来;但哪怕嘉宾讲的一句话、他的一个眼神,对你的内心有了那么一点点触动,引发了你的那么一点点感悟,就够了。比如陈坤说,“我希望在无数的诱惑和欲望面前,我们学会笨一点,慢一点,‘二’一点,傻一点。”这和很多人认同的成功法则不一样,可这却是非常真实而鲜活的好思想、好声音。

  解放周末:这种好声音在当下还很稀缺,也很容易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你们怎么发现并放大这样的声音?

  撒贝宁:确实,全媒体时代让我们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传播带来了一些困惑——怎么去筛选信息中有利于青年成长的内容?《开讲啦》是国内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公开课不同于学校里的课程,我们在节目中关注的是年轻人在人生道路上应该去感受和体会的非常重要的那些东西,那些能给他们带来精神愉悦、启发他们思考的东西,从而引导他们选择、珍惜生命中的美好,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那些负面的、阴暗的、丑陋的东西挡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每个人都有迷茫的时候,就像郎朗,他在演讲时也说曾经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不管什么年龄阶段的观众,如果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力量,哪怕就是认识到迷茫是正常的、无须太焦虑,我也觉得这期节目成功了。

  除了深度娱乐之外,我们的灵魂还需要一个安放之所

  ■在上万档节目中,如果没有一些可以把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有价值的思考传递给大家,那是多么悲哀。

  ■做电视的要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怀,不是流水线上的组装员。

  解放周末:最初预料到这个节目会这么受欢迎吗?

  撒贝宁:我要说预料到了是不是显得很不谦虚啊。(笑)其实我做完头两期就说,这个节目会火,当然一定不是娱乐节目那样的火,而是会形成话题,会引起关注、引发讨论。

  解放周末:“火”是观众的一种回应,这也使得有些媒体所谓的受收视率制约不得不跟风搞娱乐的解释显得很苍白。

  撒贝宁:这既是太相信自己的判断,以为观众只需要娱乐;又是太不自信了,觉得娱乐节目这么火,不做娱乐,做别的能行吗?

  今天的中国,娱乐节目是一种常态,非娱乐节目大家觉得是“极品”。首先,它难做。其次,对收视率和广告客户都没有把握。原创节目更加是一种奢侈。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坚持我们认为对的东西?因为我们坚信除了浅层娱乐之外,至少我们还需要深度娱乐;除了深度娱乐之外,我们的灵魂还需要有一个安放之所。如果大众接收的信息中只有娱乐,缺乏严肃的思考,缺乏冷静的观点,娱乐将逐渐演化为一种麻醉剂。

  解放周末:也可能演变成一种精神污染。

  撒贝宁:现在是一个急需精神支撑的时代。根据《2011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的统计数字,全国共有333个有线电视播出运营机构,11809个频道,14545档节目。如果这么多节目里,没有一些节目可以真正把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把一些有价值的思考传递给大家,那是多么悲哀的事。作为电视人,没有能力把好的东西通过好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是一种耻辱。

  解放周末:在现在比较有影响的节目中,独创的比较少,跟风拷贝、购买版权却很流行。

  撒贝宁:是的,今天的市场要求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便捷的方式,让一档节目或一个电视平台获得最大的效益。竞争如此激烈,拼杀如此惨烈,如果大投入做研发,搞创意,创意出来的东西还要试验、看效果,周期太长了,很多人不愿意等。

  最近,我看到一个很棒的节目,以为是国内同行做的,很兴奋。旁边的同事说,你去看看韩国的母版。现在很多节目都是买来的版权,有的买的还不是版权,而是一份宝典,只要照着做,一切都OK了。天哪,我们是做电视的,要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怀,不是流水线上的组装员。

  解放周末:创新是有成本、有风险的。

  撒贝宁:很多人舍不得、狠不下心去创新,不敢付出时间成本、机会成本,也害怕失败,都觉得拿来是最方便、最安全的;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多一点点坚持,可能我们这个世界微创新的东西会更多。

  大家都说现在电视式微了;但是对于内容来讲有什么关系呢?我们生活在一个全媒体时代,它会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机会,而且是无时无刻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非常自由的。我们应该问自己的是,“你有没有能力做出好的产品来?”

  在当下五光十色的荧屏中,期待它就是那一抹“雨过天青色”

  ■希望它能够在喧嚣的文化生态中保持安静,安静也是一种力量。

  ■走的过程中,不仅要盯着脚下,走好每一步,也要看着远方,知道自己往哪儿走。

  解放周末:您对这个节目的期待是怎样的?

  撒贝宁:有一种瓷器,她的颜色叫“雨过天青色”。在当下五光十色的荧屏中,我希望《开讲啦》能成为那一抹“雨过天青色”,它的色彩和气质既呈现出一种温润和淡雅,又有着自己特立独行的态度。简单地说,希望它能够在喧嚣的文化生态中保持安静,安静也是一种力量。

  解放周末:安静的节目形式下,其实还有它的不安静,比如里面蕴含着不少激烈的思想交锋。

  撒贝宁:没错,现场那些年轻观众犀利的发问、生动的表现也为这个节目增色不少,碰撞出了很多思想的火花。

  我个人感觉,很多时候,我们这个社会低估了今天的年轻人,总觉得他们还稚嫩,有些节目还将年轻人放在被“拷问”的位置上。《开讲啦》从创意之初就面向年轻人,既以他们为师,又主张为他们的心灵服务,希望嘉宾们能从思想层面为年轻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所以,在外化的形态上,我们鼓励现场观众勇敢“拷问”嘉宾,我们也愿意给这些年轻人提供更多的话语权和更多的表现机会。因为他们才是这个节目真正的主人。

  解放周末:台上演讲的是名人,台下听的是还在追梦路上的青年,难能可贵的是你们为双方建构了一种平等。

  撒贝宁:因为这是一个比过去更容易人云亦云的时代,怎么让年轻观众真正用自己的心智去规划自己的人生和未来,而不是在一种渐渐习惯的状态当中,把自己的人生交给周围的人,这非常重要。我不愿意让看我们节目的年轻人整天都想着怎么去成为第二个谁谁谁,我更希望他们能从别人的人生阅历中读懂怎么做自己。

  解放周末:如果换个角色,有一天您成了台上的演讲者,您想和观众们分享什么心得?

  撒贝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两点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内心得有一个目标,不能走一步看一步,那样也许会使你走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地方;但也有可能走进死胡同。走的过程中,不仅要盯着脚下,走好每一步,也要看着远方,知道自己往哪儿走。也许当你到达那个地方时,发现不是自己设想的那样,没关系,因为这一路的风景你都看过了。看风景的时候也别忘了脚下,当心别被石头绊倒了,更别掉进坑里去。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