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茅家梁:运斤成风及其他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8日10:50 来源:北京日报 茅家梁

  在领导班子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纯洁性,增强战斗力、凝聚力和“免疫力”的必要手段。在旨在促进团结、提神醒脑的思想交锋中,批评者应该“运斤成风”,而被批评者应该“立不失容”,就像传说中的“匠石”与“郢人”。

  《庄子》里说,“郢人”的鼻尖上涂有似苍蝇翅膀那样的薄薄一层白粉,“匠石”挥动锋利的斧子,眼疾手快,顺着“郢人”的鼻尖削下,只听得空中“呼”的一声,“污点”就完全被消除了,而“郢人”的鼻子丝毫不受损伤。后人认为,这叫做“斧正”。除却“斧正”有惊无险的表演成分,抛开“运斤成风”原喻手法纯熟、技术高超的意思,留给人们最深刻印象的,自然是一方胸有成竹“削”得准确、到位,另一方不闪不避“立不失容”,端的配合默契,互相之间存在绝对的信任。

  “去污”活动中的互相信任尤为重要。据说,当年宋国的宋元君得知此事,感到很惊奇,想亲眼看看,托人找到“匠石”,说“尝试为寡人为之”,但“匠石”婉言拒绝。也许他斟酌过:“运斤成风”失去了必要的条件是一定要搞砸的,对象没有从容不迫、敢于迎接“斧正”的态度,“吾无与言之矣”。缺乏应有的信任,很可能一出手,就是程咬金“三斧头”之后的败招。

  我胡乱猜测,“匠石”当时的婉拒有另一种可能,是出于成本或其他的考虑,“运斤成风”既然要搞成形成规模的“去污”表演,要让观众体会到“震撼力”,高潮前的铺垫肯定是不可缺的——起烘托作用而不苟言笑的“跑龙套”总得先转上几圈,当然多多益善。鼓锣铙钹如雷贯耳,“咚咚咚锵锵锵”热闹许久,主角方肯姗姗露面。然而,批评与自我批评搞大呼隆,造造声势,偶一为之,似无不可,但确是实效不大。而在现实中,同志之间认真地一“抹”,少了许多程式,同样有“去污”作用。省力、省时也不伤感情。

  批评最好不限形式,各有各的好处。只要批得浑身冒汗继而通体舒泰,就行了。

  很长时间以来,“运斤成风”的“去污”活动寥若晨星,同志之间认真而有效的一“抹”也不见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了摆设。多少像京剧《蒋干盗书》里那个自以为得计的画个白鼻梁的丑角式的人物,倒比英俊周郎吃香许多。反正没有多少好汉会像“匠石”一般抡抡思想交锋的锐器了,无所谓。“斧形”虽存,却锈迹斑斑,想锋利也锋利不起来了,“钝化”严重。

  现在有些同志信奉的“工作关系”,要么一团和气,要么一世冤家。互相之间毫无真正的信任可言,大多是“哼哼哈哈”,正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那样,“仿佛有些关心,却又并不恳切”。用笼统的“君子之交”这四个字来搪塞,来对付所有的质疑,历来有一些“市场份额”。

  批评,这种“去污”活动要有实效,主要取决于被批评者的坦诚与坦“陈”。有句话说,“齁(hōu)鼾惊邻,而睡者不闻,垢污满背,而负者不见”。直到被惊扰的邻家寻上门来,才连声道歉的“睡者”也有几分可爱;而一进澡堂子,就身体横陈,把全部托付给人家的“负者”,是绝不懒惰的聪明人。这般信任,换来了搓澡工的不遗余力。

  在水蒸雾气中待久了的搓澡工,心明眼亮。一阵忙碌之后,便在“负者”宽厚的脊梁上一推到底,“负者”身上的污垢便被推成一条条灰色的“粉条”,纷纷往掉下。能见到原先和自己始终不打照面的污垢,这种心情是复杂的。机敏的人们很自然要联想到公正、客观的批评所带来的益处了。不吝展示的是知错就改的勇气,得到的也将会是自己的进步和群众的信任。

  倘在这里,还讲城府摆矜持,羞羞答答,怕这怕那,不信任别个。便恰似荒野上牛马走过所留足迹中的积水——所谓“蹄涔(cén)”,不晒自涸,浅薄得很,愚蠢得惊人哩。而自视甚高,不给与足够的信任,对方也是无法合作的,只好由你让背上的污垢越积越厚。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