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创作谈 >> 正文

生命中必然承受之重(任姗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8日09:26 来源:人民日报 任姗姗

  导演赵宝刚谈电视剧《老有所依》

  生命中必然承受之重

  聚焦社会养老问题的电视剧《老有所依》,目前正在浙江卫视等电视台播出。作为赵宝刚“青春三部曲”的接续之作,《老有所依》聚焦的是而立之年的“80后”。从《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北京青年》再到《老有所依》,赵宝刚镜头里的“80后”一步步走向成熟。如今,“80后”已经成长为“4+2+1”家庭的顶梁柱,生活更意味着责任与承担。身为导演的赵宝刚也许很难为社会问题开出一剂行之有效的“药方”,他所力求的,是通过艺术的表达引发人们的心理共鸣,安抚社会情绪。

  在该剧播出期间,浙江卫视通过微博等新媒体发起了“今晚不加班”的公益活动,提高了该剧的收视热度。近日,赵宝刚向记者讲述了该剧的创作始末。

  记者:你一直专注于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创作,对于社会现实也有着较为敏锐的把握。这一次,为何选择养老这一主题?

  赵宝刚:我喜欢当代,喜欢表现当代人的生活,喜欢从中发现和归纳与流行观念、习惯认识不一样的东西。比如,我们的传统观念一直提倡艰苦奋斗,但通过对当代青年人的观察,我在《奋斗》里提出要“快乐奋斗”。再比如,我认为当代青年人不够勇敢,缺少叛逆精神,过早变得老气横秋、人情世故,于是在《北京青年》里提出“重走青春路”。而《老有所依》要传达的是,青年人不仅要吃苦耐劳,更要积极地面对生活,用智慧去化解难题。

  拍摄这部电视剧期间,我走访了北京的40多家养老院,目睹了一些不如人意的事情。这让我认识到,养老确实成为一个紧迫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在《老有所依》里探讨:青年人需要拿出多少精力为事业奔忙,又需要多少精力关注家庭、赡养老人。在我看来,关于事业和家庭的安排,在大多数人的生活里是失衡的。很多人热衷追求所谓的事业成功、财富增长、物质丰厚的生活。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当这种观念固化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甚至导致对一些基本家庭伦理冲击的时候,就必须引起我们的反思了。

  记者:人们一般会将电影视作导演的艺术,电视剧视作编剧的艺术,而你的作品却有着一以贯之的个人风格和立场鲜明的价值表达。比如《老有所依》,观众仅凭片名便能准确了解你的创作意图。

  赵宝刚:我不仅是导演,也是投资者,与一些奉命创作不同,我在选定一个剧本、一个投资方向的时候,更有主动性,最基本的标准便是必须有自己的表达。一个作品不仅要传达创作者的经验、感受,得到观众的认可,同时要反映一定的社会问题,进而产生社会效果,艺术创作的价值才能确立起来。我认为,现实题材的电视剧不应只是一味地表现,而是需要传达给观众怎么去面对、如何去解决。我在电视剧中所表达的观念,虽然并不求得所有人的认同,但我希望能给相同境遇的人一些启发、一些借鉴。

  与前几部作品相比,《老有所依》稍显沉重,可以说,1/3比较温情,1/3比较喜感,1/3比较苦难。人的一生必然面对诸多不能承受之重,问题是你选择以何种方式面对?我的态度是直面,只要你敢于面对,勇于解决,一定会找到一种合适的方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路疾行,因为走得太快、太匆忙,从心态观念到制度法规,很多地方出现了脱节或者缺位。而作为大众艺术的电视剧,尤其不能放弃自己的价值导向,不能为某些社会不良思潮推波助澜。《媳妇的美好时代》之所以能够引发关注和欢迎,说到底是塑造了一个“好媳妇”的新形象。在《老有所依》里,观众不仅能看到好媳妇、好女儿,也能看到好丈夫、好女婿的形象。

  记者:与其他的家庭伦理剧相比,你的作品略有不同,不仅以青年群体为观照对象,而且集中表现了青年人自我探寻的意识,似乎更具有现代意味。

  赵宝刚:其实,家庭成员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导致家庭矛盾的主要原因。如果你改变了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家庭关系就有可能变得更好。我把这些都归为心态问题、理解问题以及我们的交流方式。我希望能通过我的作品,让它们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去。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取向,我选择什么题材,选择什么表达方式,最根本的在于必须考虑到电视剧能否成为一部吸引商家的优秀作品,考虑到消费者观看之后高不高兴,享受到什么。文化影响和商业价值,都是我考虑的因素,二者不能偏废。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