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科幻 >> 作品评论 >> 正文

《异海》书评:在科学和神秘的交界上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7日16:04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 江晓原■刘 兵

  □这次我们两人都在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评选中担任评委,我还担任主席,所以能够看到投票情况,记得你对《异海》的评价明显比其他多位评委更高。

  ■我是伴随着很强的阅读愉悦感看完《异海》的。也许,它是不是一部典型的科幻小说还可以争议,但我在看这部小说时,一个很突出的感觉,是它把各种坊间的传说,包括那些一方面被许多人许多媒体津津乐道而流传广泛,另一方面又被许多“科学”立场的人士斥责为伪科学的“传奇”,通过作者独特而大胆的想象力,构造出一个在某种叙事逻辑上自圆其说的故事,从而带着读者去思考世界的存在及人们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你注意到了作者将许多“传奇”———我相信你是指类似百慕大三角神秘区域、费城实验、罗布泊实验等等———组合建构成了一个能够在某种程度上自圆其说的故事。这一点也引起了我相当的兴趣。因为这里面有着某种明显的反差。

  《异海》 是以比较接近于所谓“硬科幻”的风格开场的,这种风格通常都会更亲近当代科学,更远离神秘主义;而你注意到的那些“传奇”,则更多是从血缘和感情上亲近神秘主义的。在传统的语境中,前者更“科学”而后者很“伪科学”。事实上不少学者都会将谈论这些神秘事物的作品归入“伪科学”,包括我本人也是如此———当然,我一直主张对“伪科学”应该宽容。而本书的特征之一,就是试图以幻想的故事,将“科学”与“伪科学”熔于一炉,这就很有意思了。这既可以视为对科学哲学上关于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划界难题的一个图解,也可以视为对我曾提出的认为伪科学可以成为科学温床之一说法的例证。

  ■第一,我同意你所说的这种将“伪科学”与“科学”熔于一炉写作的新意。第二,我倒是对你认为伪科学可以成为科学温床之一的说法不够认同。这种不够认同,不在于我否认有这种可能性,而在于,当你这样说时,似乎仍有意无意地将科学置于一个更优越的地位。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我对《异海》评价偏高的原因,倒主要不是因为什么立场之类的原因,而更主要地在于它的可读性和想象力。虽然我们在反科学主义这个立场上是比较一致的,但我也会想到,过于图式化的写作,有时也会损害一部文学作品,而在这里,我当然是把科幻小说首先看作文学的,尽管是与科学(以及你说的“伪科学”)有某种直接间接关系的文学。

  从这种反衬中,我们反而可以思考,为什么在正统的“科普”中,对于像这里所涉及的“传奇”的“伪科学”进行了那么多的“揭露”,而在公众传播中的效果却与其初衷不甚相符?而在公众的兴趣点上,像《异海》这样的写作,倒应该是比那些“科普”更有亲和力。

  □其实从广义来看,那些谈论神秘事物的大众读物也未尝不可以视为“科普”的一部分。事实上,许多书店就是将这类读物和“科普”读物放在一起的,这种做法经常受到批评,却也暗含着某种合理性。

  不过,如果允许稍微夸张一点,我倒觉得可以这么说:多年来,“科普”在客观上伤害了科幻。因为将科幻视为“科普”的一部分或一种形式,就使得科幻在中国一直处于“低端”的状况———它既进不了科学殿堂,也登不上文学殿堂。在许多人心目中,科幻就是一种少儿读物,这严重阻断了成年人阅读和欣赏科幻作品的路径。所以我最近在一个科幻论坛上表示:如果我们希望科幻在中国走出“低端小众”的困境,就应该远离“科普”,告别低端。如果“小众”的命运一时改变不了,至少也应该设法让科幻走向高端。

  持这种观点来看《异海》,这样的小说和“科普”没有任何关系,它完全是适合成人的读物,也未尝没有资格进入高端。

  ■我们现在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说法,说中国人缺少想象力等。其实,在这当中科幻的缺失应该算作重要的原因之一吧。但另一方面,某些过于大胆的想象力,因其与当下科学的不符,也会被许多短视的、坚定的当下科学捍卫者当作异端,这在我们的教育中尤其如此。所以,把科幻引入教育,至少是做到在教育中不排斥科幻,应该是一件需要倡导的事。当然正像你所说的,如果在这样做的时候,仍然过于功利地把“科普”的目标置于首位,那还是要让通过阅读科幻来培养想象力的努力大打折扣。

  说到想象力问题,这本《异海》甚至有时会让我联想起《索拉里斯星》。也许它还达不到那种经典的地位,但其间总是让我感到有某种相似性,而且因其在大胆想象的同时兼顾了具像性以及与我们现实世界中“传奇”的关联,更容易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

  □你提到的《索拉里斯星》,就是一部非常有思想深度的作品。《异海》固然还达不到这个层次,但这种将伪科学“传奇”与科学熔合的努力,倒也是富有哲学意味的。

  不过我倒觉得,对于中国的科幻作品来说,想象力不是问题,至少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思维方面的约束,导致对一些问题的思考盲点,或者说,不去思考某些有深度的问题(尽管并没有任何人禁止人们思考这类问题)。这固然和当年极左坏人对中国科幻的打击有关,但更重要的,恐怕也和某些作者平时不亲近哲学有关。

  这里我说的哲学,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由于哲学以前在中国声誉欠佳,导致许多人鄙视哲学。相比之下,西方许多科幻作品都是有哲学素养作为支撑的。前不久索耶在中国接受媒体采访,他表示:与其将自己的小说称为科幻小说,他倒“宁愿将自己的小说称为哲学小说”,这简直就和我以前说的“科幻的三重境界中最高境界是哲学”异曲同工啊。

  ■我还是认为想象力也是个问题,但哲学确实是一个重要问题———这里的哲学不是指我们在学校基础教育中被教授的那种哲学。回到这部小说,其实它最基本的出发点,不正是一个传统中颇有哲学意味的观点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