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综述 >> 资讯 >> 正文

转型年代、青年与中国故事——第一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综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7日10: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杨晓华

  近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在北京召开,主办方以“转型年代、青年与中国故事”为总议题,邀请了来自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名中青年学者展开为期两天的讨论。论坛共分四个单元:新视野中的当代文艺批评、三十年中国故事新解读、文艺前沿与未来生长点,以及圆桌讨论。

  社会转型呼唤文艺新批评

  文艺批评是文艺生态的必然构成部分,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当代文艺界出现了林林总总的文化艺术发展的新情况、新现实,需要我们从思想理论的高度给予厘清和辨析。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能宪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文艺批评正处在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历史背景之下。著名文学评论家张颐武以莫言得奖和《泰囧》现象为例,说明2012年到2013年中国文化的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结构型转变的临界点,这个转型在3个方面作用于文化变迁的整体格局:一是生产性的文化转变为消费性的文化;二是大叙事转向小叙事;三是纵向结构转向扁平结构。这种结构型转变,向旧的理论阐释套式提出了挑战,要应对这种挑战,文学批评应该在理论话语、文化研究、中国想象、区域性等方面进行重构,并转变文学教学和批评运作的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学会会长白烨认为,文艺批评要很好地应对时代的挑战,首先需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他以文学批评为例说明了当前文艺批评界存在的4个需要克服的问题:一是批评者缺乏整体的呼应,呈现“散不成军”各自为战的状态;二是文艺批评后继乏人,特别是“80后”的批评家人数太少、出现太晚,使得批评事业出现断层、断代的危险;三是要培养新人,必须努力搭建类似于刊物、论坛式的新人成长的平台;四是滞后的批评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缩小的批评面对不断扩大的舞台,文学批评需要认清现状,面对新问题,建立新的理论应对机制。

  中国故事期待青春新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和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基本一致,中国文艺作品的产量不断增加,但是文艺批评家对这些文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的解读却显得力不从心。近年来一直活跃在文学编辑和批评一线的《小说选刊》副主编鲁太光观察到:大量的“70后”,甚至“80后”作家的作品在技术方面非常成熟,但是没有产生太大的社会影响力,因此应该在顶层设计、文学思潮、文学创作、文学的集体化等方面反思30年来的文学经验,应该让文学跟社会、跟现实甚至跟政治之间产生新的关系和新的活力。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赵文认为:在如今的转型年代,对文学进行顶层设计和中国人的生活经验相脱离,新时期的青年批评家,应该反思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发生期的批评场域,重新确定和强调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功能,延续这一历史脉络,批评家应该从活生生的文学现实中总结真正的问题,重塑文学的当代性;另外一方面,应该重新让社会主义价值观回归到文学当中,把社会主义价值和文学之间的关系梳理好。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李玥阳直接分析了当代批评家面对的具体文艺问题,她认为,当代中国青春题材作品中的青春叙事凸现出一个热潮,同时凸现出了新中国建立以来青春表述一直面临的个人叙事的巨大困境。对此,无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形态,还是美国式的现代化,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困惑一直延续和搅扰着当下的各种青春叙事,直到如今没有找到合理的缝合方式。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博士孙佳山梳理了青春文化的社会功能在中国社会近现代以来的独特影响,他认为:在本土文化语境下,对于青年生活的想象,对于城市空间的想象,往往是一个社会价值观未来走向的重要标尺,能否想象出一个明确的关于城市青年的文化价值图景,浓缩着整个社会文化大环境的方方面面。当下的青年、青年文化,其内涵和外延,与漫长的20世纪相比,发生了非常重要的变化,因此,重新发现青年、重新塑造青年,就成为转型年代文化艺术领域最为重要的历史课题。

  寻找生长点照亮文艺未来

  在当代中国,纷繁芜杂的文艺生活,一方面带来了文化生存中的各种失范和焦虑,另一方面又的确在酝酿和积蓄着新的生长点,为未来文艺的发展不断开拓道路。观察者网编辑、青年学者余亮认为,在文艺的前沿中蕴藏着新文学历史脉络里的写作主体问题。从白话文运动开始,文学写作主体一直在往下移,对文学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他们亲身参与了市场一线的生产经营活动,以鲜活的人生感受在网络中表现出独特的创造力,构建了独特的运行机制,对当下文学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对外经贸大学博士刘岩以沈阳铁西区工业博物馆的建造机器影像表现为例,分析说明:看似简单的“物质真实的复原,并没有耗尽可能性,没有耗尽批判意义,关键是我们要重新建构关于工人与城市的历史地理学”,使得文化能量在历史空间中实现激活和再造。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张丽军以底层写作、现实主义写作、非虚构写作、中国美学影视剧的创作为例,说明新一代作家在中国文化叙事中的创造和美学地位,他坚信新一代作家有丰富的文化积累,将是“大器晚成”的一代。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祝东力认为,青年不仅仅是一个年龄段,还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价值。五四以来中国青年整体性登上了历史舞台,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近几年,可能由于社会结构的固化、竞争的剧烈化、就业的压力、生活成本的提高对青年群体的挤压,大多数青年在生活态度、行为方式上有一种保守化趋势,且在很大程度上被底层化,这是新世纪以来的一个新特性。在这种充满张力的困境当中,怎样恢复成为社会变革者,以新的身份重新讲述中国故事,这才是青年群体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