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电视 >> 视点 >> 正文

留给时代的“后戏剧”发展史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7日09:40 来源:中国作家网 张子扬

  1958年6月15日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以来,中国电视剧事业风雨兼程,历尽沧桑。尽管它的起步较西方晚了近30年,但如今,中国已经成 为世界电视剧生产与消费的第一大国。中国电视剧从最初直播时期的懵懂探索,到如今已进入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品质精良的大繁荣时期。窦欣平的《国剧之路: 中国电视剧的半个多世纪》一书,关注的正是中国电视剧事业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一

  就电视剧本身而言,其是否属于电视文艺范畴,当年在中国电视理论与学界似乎存在多种争议,但我主张把电视剧纳入戏剧范畴当中,甚至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称它为“后现代”时代的“后戏剧”。

  我一直推崇黑格尔的论点:看一个民族是否有精神史,就在于看它是否具有戏剧史。在我理解,戏剧之于人类精神历史的发展,无外是五个层次的迭变:

  第一,原始戏剧(包括更早些的原始歌舞)时期,表现的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胆怯、茫然的取悦。

  第二,古希腊、罗马戏剧时期,人类的智慧与在哲学领域的自由畅游,进而使戏剧外化的内容都是人类对自身命运走向的莫测与神秘的恐惧感受。

  第三,莎士比亚戏剧时代,主要的内容是人类对个体的——后我的——宿命的不解与探索。同时,也是对人类本性的认识与开掘,性格与命运交织在一起为追求与抗争而产生冲突。

  第四,在现实主义戏剧、写实主义戏剧阶段,除了上述人类精神世界活动的内容外,阶级的矛盾、社会制度的弊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时代局限、战争造 成的灾难以及种种普通人的不同生活境况的现实,使得像契诃夫、果戈里、奥尼尔、易卜生、田纳西·威廉斯等剧作家们,面对“世俗”的生活或是“通俗”的生 活,代替生活中的人也代替所处的时代为人类在做“批评与自我批评”——或剖析、或嘲讽,乃至宽容自我。他们把生活中概括、提炼出的真实再现为艺术的真实, 解决人类“今天”与“周围”是什么人、什么事的问答。

  第五,到了荒诞派戏剧阶段,戏剧关注的是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所带来的幻灭感。如果说《等待戈多》算是其代表作品的话,那么它属于代表人类智慧敏 感、反应与脆弱的情感本质,对现实与未来产生并发出种种畅想,但经过现实的逻辑思维后,感受和体验到的却终是无奈与茫然……当然,戏剧也担当着观众情怀的 娱乐和价值观的引领与进步精神的张扬。

  可以说,戏剧的本质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物化或最原初的外化。自20世纪80年代起,依靠电视技术的普及,作为戏剧艺术衍生的新形态的电视剧,在工 业革命后的“后现代”时代,成为继电影之后更显戏剧特征的一个新的戏剧形态进入当今观众的精神世界,影响着民众的文化生活。电视接收机变成戏剧的舞台,它 所被置放的厅堂成了剧场,而荧屏前的观众便成为足不出户、亦不用买门票的“超级”戏剧观众,变得完全私家化,它摒弃了、远离了、拒绝了亦或是遗忘了戏剧剧 场、电影院的空间与“仪式感”——“后戏剧”的概念由此而生。

  随着电视剧逐渐进入人们的精神生活空间,影响日渐巨大,55年来,其数量与内容也逐渐显出丰富。这其中不乏一批非常优秀、具有探索性电视剧的推 出,无论是在剧本选材、文学基础、现实的再现上,还是在知识的探索、意识的探索、手法的探索上都力求精品化。当然,大量平庸的电视剧也有泛滥之嫌,但整体 上来看,它们都推动了电视剧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也推动了观众欣赏习惯和观念的转变。

  1958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前身——北京电视台试播成功,中国首座电视台宣告诞生,成为中国电视剧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同年,第一部电视剧 《一口菜饼子》面世。1958年至1966年是中国电视剧的初创期,作为时事政治的宣传工具,直播剧成为主要形态,题材单一、情节简单、主题概念化和政治 化倾向较为严重,缺乏自我独立地位。“文革”期间,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才显出转机。1978年到1983年是电视剧 创作的恢复和发展阶段,国产电视剧的质量和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开始注重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意义,由此,长篇电视剧应运而生,电 视剧开始担当起传播主流文化的任务。1984年作为电视剧走向成熟的开局年,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这一时期,电视剧主题和题材的范围 拓宽,作品数量大幅度增长,播出规格和标准产生,电视剧生产的投资、融资渠道由单一向结合的双轨制过渡,长篇电视剧逐渐成为创作主体,一大批知名编剧和导 演涌现,许多电视剧演员成为大众崇拜的偶像明星,这些都为电视剧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的设立对电视剧的发展起 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93年到2003年是中国电视剧艺术飞速发展的10年,题材更为丰富,风格样式也在与世界文化的相互借鉴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2005年后,国产电视剧虽在经历“日剧”的影响后又遭遇了“韩剧”的冲击。但2008年至今,国内电视剧市场更显空前的多元化。

  当然,探讨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也不能忽视对港、澳、台地区电视剧发展的研究。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电视剧创作的起步早晚有异,但由于 民族文化一脉相承,电视观众的欣赏习惯与审美情趣相融相通。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新世纪,注重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本民族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无疑是相 互促进、形成合力、推动电视剧共同繁荣的有益选择。

  毫不夸张地说,作为“后戏剧”的中国电视剧,正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历史的索引与缩影。

  二

  我和该书作者窦欣平相识已久,又因为共同的对文字、对文学、对艺术的热爱而相知。窦欣平是国内较早涉猎港台电影史研究的青年学者。他对港台电影 的关注喜爱至深,曾推出过李安、徐克、吴宇森、周星驰等港台影视人的研究专著。近年来,他将研究的触角拓展到电视剧艺术史领域,致力于中国电视剧发展的系 统梳理,并付诸文字,也便有了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国剧之路:中国电视剧的半个多世纪》。在这本书里,有回顾,有展望;有记述,有分析;有历程,有细 节;有深入,亦有浅出……它不仅是电视剧从业者的学习读物,也是一部奉献给大众的普及读本,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翻看这本堪称厚重的著作,对于许多熟悉的剧目,也对于剧目背后呈现的色彩斑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故事,我深深地感觉到了中华民族精神世界的丰 富。当然,有赞叹,也有很多不满足与无奈,但它们毕竟写入了电视剧艺术的历史,其中的代表剧目无论是否带有遗憾,只要能够在这厚厚的几百页书中占据半页或 是几行的篇幅,就说明已经实现了一种无比特殊的价值。如此看来,《国剧之路》是一个标本,是一部“后戏剧”的教科书,不仅为当下的读者提供一份历史记录, 也为后人留下了研究与探讨的文本依据。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书中结尾部分收录的《中国电视剧优秀作品年表》令我十分感动与难忘。这份具有工具性质的资料,虽然只是对代表性剧目出品方、 创作者、演职人员等资料的集合,也难免存有挂一漏万的遗憾,但实是一项烦琐、细致的工作,而且在以往的学术著作中并未有过类似的年表发表,因此从这个角度 上看,此年表或许堪称“中国电视剧研究领域的剧目第一表”。毫不夸张地说,作者仅在这项工程上付出的劳动就堪称“功德无量”——透过这份年表,我们找到一 条清晰的时间线索,中国电视剧创作的累累硕果就呈现在眼前,它不禁使我们有感而发,借此也更应对促进中国电视剧事业繁荣的从业者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今年是中国电视剧诞生55周年的特殊时间点,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也开始酝酿以纪录片形式回顾、总结与展望一路走来的中国电视剧。《国剧之路》 的写作大气而不失细腻,正好可以作为此部纪录片的基础文本。当然,一部纪录片的诞生,特别是着眼于中国电视剧这门特殊艺术的纪录片,应是一项极为艰巨而浩 大的思辨工程。图书版《国剧之路》的先行问世,既是对同名纪录片的预热,也蕴含着一种意义深远的期待——期待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并牢记住中国电视剧诞生的 时刻:1958年6月15日;期待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回顾中更加关心与我们紧密相联的电视剧事业的发展;期待越来越多的人们与中国电视剧的未来同行,共同守 望我们的精神家园。

  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背景下,人类全球化意识逐渐崛起,并通过文化产品形态逐渐反映到文化领域中来。在现代文明中, 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的竞争虽然仍是各国间竞争的主要内容,但只要这些竞争不发展为冲突,文化的意义便会突显出来,而伴随着文化竞争将产生看不见的“文 化版图”的变化。这里的“文化版图”是指在高新技术支持下产生的卫星电视、电脑网络等媒体,可以使各种信息、各种意识形态以最快的速度,最广泛地传播到世 界的各个角落的影响与作用。虽中国对外国的了解很多,但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却很少。这就意味着,外国,尤其是欧美把它们的“文化版图”扩大了,而我们的“文 化版图”尚还不够扩大,甚至还有被忽视与被侵蚀的可能。

  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国家也有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走出国门,产生影响,但相比之下,仍显得不够全面,存在局限,特别是数量的积累还远远不够, 不足以让外国人全面了解中国。这就需要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通过自身行为来切实保护我们的“文化版图”,而保护中国在世界“文化版图”中的地位,更是我们 每个电视人严肃的责任。

  《国剧之路》在探讨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同时,没有忽视对于引进剧与出口剧的关注,实在是可喜且必要的。放置在国际平台的视角,立足于“文化版图” 之中,中国电视剧事业任重道远。作为电视剧人,我们应具有固守“文化版图”、实现文化振兴的忧患意识,努力使电视剧与世界对话。这也是与时尚对话,与现代 化对话,更是与我们自己对话,是实现国际话语权对等与语境同等的层面。为此,我们真切地呼吁电视剧的从业者们用自己的文化自觉、自信与自强的精神,打造中 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交出优秀、经典的艺术力作。如果我们简单地、盲目地、被动地认为外面的世界就是惟一的精彩,而迷茫忽略了我们本土电视文化的自觉意向, 那么,我们所拥有的丰厚的传统文化便会因自己的无奈而窒息、失色。可见,惟有具备本土文化开放与捍卫同在的精神,方能张扬出本民族的时代精神与文化气质, 产生足够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使中国文化真正屹立于世界现代文化之林。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