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文史 >> 文史钩沉 >> 正文

千秋功罪布罗德:保护了遗稿但违背了卡夫卡嘱托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6日14:42 来源:文汇报

  2008年是弗兰茨·卡夫卡诞辰125周年,德国著名卡夫卡专家拉伊纳·施塔赫以其刚刚出版的卡夫卡传记第二卷《卡夫卡——认知的年代》作为生日礼物献给卡夫卡。他所撰写的第一卷《卡夫卡——决定的年代》于2002年出版,第三卷写的是卡夫卡的青少年时代,要写好这一卷就一定要利用和参考卡夫卡的遗稿,那时遗稿封存在特拉维夫和苏黎世。而在两年后的今天,在特拉维夫和苏黎世,连续打开了瑞士银行的十大保险箱,里面装满了卡夫卡手稿、书信和笔记。施塔赫一直关注着特拉维夫的动向,现在他可以定定心心地着手写他的卡夫卡传记的第三卷了。

  1924年6月,卡夫卡病逝于维也纳的基尔灵疗养院,临终前他托付好友马克斯·布罗德将其遗稿全部付之一炬。布罗德罔顾卡夫卡的嘱托,反将其中的一部分公开发表和出版。其实卡夫卡并非不想留名身后,他只是太过自尊,生恐自己的尊严受到冒犯。施塔赫认为卡夫卡生前曾为他的文学成就不无自豪。

  1939年,德国军队进击布拉格前夕,布罗德成功地将卡夫卡的遗稿转移到以色列。1945年他就把遗稿赠送给了他的女秘书兼情侣的伊尔瑟·爱尔斯特·霍费。为使霍费放心,布罗德还写下了字据:“Liebe Ester,bereits im Jahre 1945 habe ich Dir alle Manuskripte und Briefe Kafkas,die mir gehoeren,geschenkt。”(“亲爱的爱尔斯特,在这1945年我就将属于我的卡夫卡所有的手稿和书信赠送给你。”)但兹事体大,送给了情人,布罗德并未撒手不管。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布罗德又将四箱手稿入藏苏黎世瑞士银行。1968年布罗德驾鹤西去之后,这些遗存落入伊尔瑟·爱尔斯特·霍费手中。

  霍费曾将一些手稿出售,其中有信件和明信片,还有小说《战斗记》(Beschreibung eines Kampfes)的手稿(现在拥有者为出版家约阿希姆·温瑟尔特)。1988年长篇小说《诉讼》的手稿通过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350万马克的价格卖给了德国马尔巴赫文学档案馆。霍费太太在世时又将余下的所有遗稿赠送给了她的两个女儿,一为爱娃·霍费,一为露特·霍费。以色列政府对卡夫卡遗稿虎视眈眈,一直想收归国有,但面对霍费老太太的坚守,官方莫可奈何。2008年老霍费以101岁的高龄告别人世,政府便兴讼于她的两个女儿。此时的两个霍家女也已是视茫茫发苍苍的老妪了,她们要把卡氏遗稿全部出售给马尔巴赫德语文学档案馆。于是两个霍家女与德国马尔巴赫文学档案馆为一方,以色列政府为另一方,打起了官司。以色列政府引证布罗德遗嘱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依据:“第一段所列举的手稿、书信、其他文献以及文件都应该交付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图书馆或者特拉维夫国家图书馆,也或者其他的国内国外的公共机构加以保管。”而霍费两姐妹则辩称,她们母亲所获取的这些遗稿并非遗产,而是馈赠。今年春季,25名教授联署请愿书,以希伯来文和德语一式两份发表,呼吁政府和法院尽快充公卡氏遗稿。以色列法院最近宣判,卡氏的十大箱遗稿收归国有。这就是前不久发生在特拉维夫和苏黎世的开启遗稿事件。

  我们这里在争名人故里,欧洲人也在争相认卡夫卡为自己同胞。德国人说卡夫卡是德国人,因战前他生活于捷克德国人聚居区,且德语是其母语;捷克认为他是捷克人,捷克首都布拉格是其家乡;匈牙利说他生活在奥匈帝国,因而是匈牙利人;奥地利更说他是奥地利人。现今大家公认他是奥地利人。

  霍费姊妹输了官司,不少人为她们打抱不平。然而更多的人觉得,把遗稿的箱子打开,将其公诸于世,才是迫在眉睫的事。同时,人们也希望以色列当局有后续行动,能对霍费姐妹作出补偿。

  布罗德接受了遗稿,也保护了遗稿;他违背了卡夫卡的嘱托,却让一大笔文化遗产长留于世;但也是他,惹出了后来这无尽的官司。功耶?罪耶?后人将如何评说?但无论如何,重续人类的文化记忆,是人类发展上的大事。人类若是没有了文化记忆,那与动物世界何异?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