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文学机构访谈 >> 正文

做文学与时俱进的见证者——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评论家白烨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6日10:02 来源:文学报 舒晋瑜

  三年前的今天,评论家白烨当选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同时,作为 《文学蓝皮书》、《中国文坛纪事》的主编,十余年来他参与并见证着中国文学的变化与成长,对于新世纪文学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可塑性,他有怎样的见解和评判?

  舒晋瑜:回顾多年的评论生涯,您愿意作何总结?您的评论所关注的领域,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白烨:回顾三十年来的评论生涯,我想说的首先是欣慰。因为我从事的,是我所喜欢的;还有我介入当代文学的这三十年,正好是当代文学发生巨变的三十年。三十年可分为80年代,90年代,新世纪以来。可以说,三个阶段各以政治浪潮、经济浪潮和科技浪潮为中心,演出了文学适时应变的时代活剧。我们作为随行者、见证者,目睹了这些变化,也参与到其中,这是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跟着变化。我在观念上的最大变化,发生于80年代中期。那个时候,从创作到理论,都有许多新思潮与新突破,既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人觉得不变不行。我从这个时候反思自我,才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和所习惯的,是社会学的批评,这个批评是有明显缺陷的。于是,开始有计划地研读了一些新批评、形式批评、文体批评和“西马”的理论著述,做了一些理论储备上的吐故纳新。当然此后也一直注意着自我更新,但最大的变化是在80年代中期。

  至于我们所面对的当下文学与文坛,我觉得三十年一直在不停地演变,而且愈演愈烈。这些变化如要作一简单概括,那就是文坛“三分天下”,面目今非昔比;而且文学的问题,越来越不单纯,明显具有多种元素相互交织的混血性。

  舒晋瑜: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的会长,能否评价一下目前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及问题?

  白烨:我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正是文学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之际。我和我的同行们、同事们,都深切感觉到当代文学演变之快、变化之大,给当代文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研究会两年举办一次学术年会,平时还有许多小型会议,都是面对当下现状研讨相关前沿性问题,力图面对变动不居的文学现状,作出我们应有的回应。

  关于当代文学现状与问题,概而言之,是“繁而不荣,多而不精”。从创作与生产、作者与作品、传播与阅读来看,丰繁的状态与多样的景象可以说前所未有,这是我们多年以来所祈盼的一种文化生态。但在什么都有,什么都流行的同时,什么是更好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经典的,却往往不够突出和彰显,甚至经常被乱七八糟的东西所遮蔽和覆盖。所以,看似繁盛异常的现状,却还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我以为,这个问题的形成与解决,不仅仅是文学领域的事情,它还是一个文化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甚至是社会的问题,需要运用综合手段予以治理。

  舒晋瑜:为何有的作家对评论并不认可?您认为中国批评界出现了什么问题?

  白烨:出现某些作家对某些评论不认可的现象,并不足奇。这里边,一定有批评方面的问题,如可能把脉不准确,看法较皮相,还有就是表述方式与批评态度上有简单武断之嫌,等等。文学批评是一种个人化行为,一定的文学批评不可避免地带有批评家的个人风格,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都属正常。在这一方面,文学批评确实需要从观念到方法上,切实加以改进。但我也以为,作家对评论的不认可,在作家方面也有可以总结和需要反思的问题。比如一些作家总以为批评就是诠释作家意图,表彰创作成绩,评论的话没有说到自己心里,或听来不入耳的,就不愿听,不认可。文学批评在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是在对话中交流心得和相互启迪。我觉得我们需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彼此宽容的氛围,形成在学术性对话中共竞共进的风气,这对于创作与批评,都是极为重要的。

  舒晋瑜:您如何评价自己的评论风格?觉得对自己评论形成干扰的因素有哪些?

  白烨:我的文学评论,自我检省起来,觉得数量不少,成绩平平,风格也并不怎么鲜明,在作家作品评论方面,我信奉鲁迅所说的“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批评精神。这句话在现在能够做到的,只是“好处说好”了。这跟自己的相对温和的批评习惯有关,也跟批评领域已经形成的风习有关,还跟整体的文化氛围有关。

  我觉得我这些年的文学研究与文学评论,在文学现状研究和年度文情考察上,初步形成了一些特点,这就是在宏观层面上对一些倾向性问题的梳理与把握,以及对新的文学群体、新的文学现象的关注与捕捉,等等。

  总体来看,在当下的文学批评领域里,仍然很难做到“实话实说”,这是文学批评中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的造成,也不是单方面的。

  舒晋瑜:《中国文坛纪事》从1999年出版,在文学界已有广泛认可和影响。《文学蓝皮书》自2003年出版,已经走过十年历程。见证了中国文学十年进程,在编著过程中,您有何感触?

  白烨:《文学蓝皮书》2002年以“中国文情报告”的题目在社科院作为重点项目立项,2003年正式出版,于今已整整十年。《中国文坛纪事》属于年选类图书,当时的考虑是,每年都有出自不同人主编、不同出版社出版的许多作品类的选本,但文坛的发展变化已经越来越泛化和分化,每年都有很多重要的文学探讨,文学论争,文学官司,还有一些焦点话题与热点现象,这些并非作品创作的现象,虽然都在创作之外,又在文坛之内,应该有一个时文选编图书,以更为全面而鲜活地反映文学的年度演变情形。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当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一直跟政治、经济、文化等总和构成的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异密切相关。文学的问题,必须放置于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大环境中去考量和观察,才能确知其演进的走向及其背后的动因。在每年的《文学蓝皮书》里,都有一个我执笔撰写的“总报告”。在这个“总报告”里,我会就当年文学的发展状况在宏观层面上的倾向与问题等,作一个大致的梳理与概要的论析。10年来的文学发展,这个“总报告”连缀起来,就可勾勒出一个基本的走势与轮廓。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