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有戏的人,不凡的剧——访“十艺节”两部文华大奖剧目编剧杨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6日09: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张莹莹 王广宇

  今年的“十艺节”对于河南省焦作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编剧杨林来说,可谓收获颇丰。经过层层评选,他凭借创作的大型话剧《红旗渠》和吕剧《百姓书记》两部大戏捧回两个文华大奖。

  《红旗渠》和《百姓书记》为什么能够同时斩获文华大奖?它们的成功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杨林又有什么成功的法宝?11月8日,记者走进河南焦作,探访了杨林。

  跳出“框框”写剧本

  焦作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晋城市接壤,是中国太极拳的发源地。这里环境优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名人辈出,如“孔门十哲”之一的卜商、“竹林七贤”之中的山涛与向秀、唐代的韩愈和李商隐等。生活在这里久了,杨林自然也受到这里文化氛围的熏陶。

  初次见杨林,他显得有些拘束,谈话过程中双手一直交叉放在胸前。当被问及由他编剧的两部作品为什么能够同时斩获文华大奖时,他谦虚地归结为“靠运气”。

  “我是个不善交际和言辞的人,在现实中说话的机会不多。我就是把剧本当做一个载体,把我在生活中的感受、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述说给大家;把自己生活中难以实现的美好愿望,也寄托在剧中。这次成功套用话剧《红旗渠》中的一句台词就是‘哎,谁让我们赶上了呢!’”

  话剧《红旗渠》自剧本创作至搬上舞台历时4年,以恢宏的气势展现了林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10年时间创造人间奇迹的艰苦历程。吕剧《百姓书记》是去年5月杨林应山东吕剧院邀请,根据寿光县原县委书记王伯祥带领寿光人民致富的真实故事创作而成,还被选定为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演出剧目。

  “话剧《红旗渠》和吕剧《百姓书记》两个都是主旋律题材,大家都认为主旋律题材不好写,我写这类题材的时候,没秘诀,就是想着要不带任何条条框框,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表达出来。例如,写话剧《红旗渠》的时候,我甚至忘掉了红旗渠精神,想的是全人类在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刻是如何选择的,想的是全人类的生存理念与不屈的精神。”他说。

  也许正是杨林的这种“跳出来”的理念,让他能更好地创作表达。不少年轻观众在微博上表示:“在看话剧《红旗渠》和吕剧《百姓书记》之前,是怀疑。看过之后,是折服、是感动。”

  成功路上“三部曲”

  曾有媒体把《霸王别姬》、《常香玉》、《谢延信》说成是杨林编剧生涯中标志性的“三部曲”。记者了解到,这“三部曲”也奠定了杨林国家级编剧的坚实地位。

  2002年,杨林创作的反映当代京剧演员苦苦守护京剧艺术的剧作《霸王别姬》完成了,2004年由广西京剧团首演,2006年获得首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有趣的是,在排练、上演《霸王别姬》之前,广西京剧团早已被撤销10年了。该剧演出之后,广西京剧团不仅因此恢复建制,而且还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重点省级京剧院团”,真正起死回生。至今在广西戏曲界,还有“杨林一个剧本救活一个剧团”的说法。

  《霸王别姬》的获奖,奠定了杨林在中国戏剧界的地位,但他创作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与人合作的大型现代豫剧《常香玉》创作于2004年,2005年由河南省豫剧一团首演,2006年获“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金奖”。2007年,《常香玉》参加了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文华大奖、观众最喜爱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舞台美术奖等7项大奖,创下了河南省原创剧目在国家舞台艺术最高级别赛事中获单项奖最多的纪录。杨林本人也获得了文华剧作奖。2008年,《常香玉》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9年,它又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在这些光芒闪耀的奖项背后,杨林依然在坚持创作,笔耕不懈。2007年,他接到了豫剧《谢延信》的创作任务。在写作过程中,杨林将自己以往成功的经验发挥得淋漓尽致,用几个生活片断概括了谢延信数十年的大孝至爱,用亡妻的嘱托,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根源,在情节安排上大胆取舍,巧夺天工,高潮迭起。《谢延信》演出之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随后该剧又获得了河南省戏剧大赛演出金奖、优秀剧本奖,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戏如人生

  把作者的生命体验,借戏剧人物行为进行传达,这是戏剧艺术所擅长的。据记者了解,杨林之所以能够把一个个宣传性很强的题材,做成艺术性和感染性都很强的舞台艺术作品,是和他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的。走近杨林,你会发现,他是一个“有戏的人”。

  写现代豫剧《常香玉》,常香玉学戏的经历,仿佛也是在写他自己。

  常香玉决心跟爹爹学戏,被族人逐出家门。临行前,爹爹问她:“咱这一走,你可连个家都没有了,你不会怪爹吧?咱这一走,你可连个姓都没有了,你不会恨爹吧?咱这一走,你可连个祖宗都没有了,你不会埋怨爹吧?”常香玉回答:“爹,我不怪你,我不恨你,我不埋怨你。”13岁的杨林从林县大山里走出,辍学入戏行时,和父亲也有相同的对话。

  现代京剧《霸王别姬》,其中也有他自己的影子。

  1982年,杨林由林县豫剧团调到焦作豫剧团,由此翻开了戏剧事业新的一页。然而,此时命运给踌躇满志的杨林开了个大玩笑——忽然“失声”了。对一个戏曲演员来说,嗓子破了,就意味着演唱生涯的结束。在《霸王别姬》里,有一个“水神爷”的角色。这个角色以前由剧团一位名角儿扮演,因为喝了别人给的水,导致嗓子“失声”,再也唱不成戏了,就给剧团烧了一辈子开水。最后,那位名角儿死在了自己的水壶边。杨林说,“水神爷”就有他的影子。

  正如那位“水神爷”虽然嗓子“失声”却始终没有离开剧场,杨林也没有因嗓子“失声”而放弃自己的戏剧梦想。不久,杨林考上了河南省戏曲学校导演专业,从更高的角度反观戏曲,有了对戏曲更多的思考。在那里,杨林如醉如痴地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他的作家梦也由此萌发。

  毕业后,杨林如愿成为一名戏剧导演。然而,不够圆润的性格令他屡受打击,杨林离开了原单位,开始四处漂泊。红白事给人吹响器,但没干多久又摔断了腿,杨林一家人的生活就靠妻子每个月600多元的工资维持着。那段日子,杨林多花两毛钱买份报纸都会感到惭愧。1998年,春节将至,杨林甚至连买肉的钱都没有。由于生活所迫,杨林背起行囊去郑州找当澡堂老板的同学,做了一名洗衣工。

  从演员到导演,从导演到洗衣工,生活的落差、世事的艰辛、人间的冷暖,磨炼了杨林的意志。得失和取舍之间,杨林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他认为,这些经历,不是苦难,而是人生的财富,更是创作的源泉。

  任何坎坷,都不曾让杨林放弃对戏剧的热爱。读他的剧本,你会深切感受到,很多人物身上都有他的内心独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