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美术 >> 美术动态 >> 正文

中国美术馆举办“走向西部”馆藏精品展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5日16:03 来源:中国作家网 徐健
 水彩316 莫高窟壁画临摹 吴作人 中国美术馆藏 水彩316 莫高窟壁画临摹 吴作人 中国美术馆藏

  作为文化部201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项目,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走向西部——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日前正在北京举行。此次展览共展出中国美术馆馆藏西部主题作品150余件,跨越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等各艺术门类,试图从发现西部、高原阳光、寻源拓展三个章节来展现20世纪以来不同时期艺术家走向西部这一重要艺术现象,透过历史叙述,勾画出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家发现西部、认识西部、表现西部的创作历程,挖掘西部美术创作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史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发现西部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全面抗战爆发以后,随着政治文化中心内迁,西南、西北分别成为抗战和建国的重地。大批文化人随之西迁,艺术家们经历了动荡时代下文化格局分流与聚合,内心经受震动并完成向现实的艰难转型。有志的艺术家并没有淹没于时代的漩涡之中,他们将自己的艺术追求放在川、黔、甘、宁、青、新等广阔的西部山水之间,深入那里民族生活的现实,追寻传统之源。

  张大千、孙宗慰、常书鸿、董希文、司徒乔、韩乐然、潘洁滋、叶浅予…这些当年意气风发的艺术名家一批批踏上了西行之路。这是一条面壁投荒之路,是一条艰难而又充满奇遇的探索发现之路,也是一条中国艺术家成长之路……他们通过写生或临摹,都从中国传统艺术中认识到具有东方和本土特征的造型体系,特别是从艺术上“发现”了敦煌,也从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中获得了崭新的体验,在作品中注入了活泼清新的气息,给绘画史留下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和多民族的生活画卷。艺术家从画室走向广阔的天地,以文化的自觉探索出一条具有民族本土风格的艺术道路。展览中这些重要画家都将有最精彩的作品呈现给观众。

  二、高原阳光

  新中国成立后的50、60年代,随着进军西藏、解放新疆,废除农奴制,进行民主改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美术创作上也涌现出一大批表现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伟大历史变革和时代建设以及新型社会关系下西部人崭新精神风貌的美术作品,它们构成西部美术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态。

  展览中诸如黄胄、董希文、潘世勋、李焕民的作品都通过诸如当家作主、学习文化、修路、医疗、卫生等等情节的描绘,使人们感受到少数民族崭新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建设成就。画家在真诚而朴素地描绘这些情节时,也在作品中透露出积极明朗的诗意化的主题性创作特征,给画面内容上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

  三、寻源拓进

  改革开放初期,美术家敏锐地意识到这一民族新生的契机,在强大的西方现代文化面前,反思传统与当代、继承与发展、本土与世界的命题,不约而同的将目光聚焦于西北,试图从这里找寻到民族文化之根。西部再次成为华夏民族上升时期振奋、阳刚、积极进取的精神象征,成为本能回应西方中心主义冲击的对应物,复兴民族文化的力量源泉。展览中以周韶华、丁方为代表的一系列艺术家作品弘扬了中华民族强劲的文化生命力,展示了民族文化根源对美术创作的激发与支撑,透溢着一种豪迈深沉的文化品格。

  此期表现西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也打破了前期的社会化叙事,呈现出从语言到观念多向拓进的趋向。首先从形象、形式的美感突破,增强抒情性因素,减弱叙事性。其次,从情节的描绘转而挖掘民族文化深层的东西,从现实性转向精神性。通过独特的个人化体验捕捉民族心理性格与精神气质,从而提升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的文化品格。一部分画家延续第一代画家的路线,坚持深入西部民族地区生活创作,用平实、朴素的现实主义手法纪录新的时代条件下少数民族生活的变化和他们的思想情感,将精神内涵的探求与表现高原人的激情与生命力融合为一体,以期将文化的力量熔铸进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

  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1月9日。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