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作品评论 >> 正文

塑造邓光达将军的感人形象——读长篇小说《战将》(王应槐)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20日10:54 来源:中国作家网 王应槐

  《战将》是作家冰春继小说集《从冬天到春天》之后,近年来倾心打造的一部长篇革命历史小说。作为革命历史小说,作者紧扣其题材特征,讲述了一介书生邓光达如何追求革命真理,历经艰难曲折,在烽烟滚滚、血与火的洗礼中,最终成为一名叱咤风云的将军的故事。

  反映中国革命历史的长篇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并不鲜见。如《保卫延安》《红旗谱》《红日》《野火春风斗古城》《三家巷》《苦菜花》《红岩》《青春之歌》等,其中的主人公主要是穷苦的工农民众和热血青年,而《战将》中的邓光达则是一名充满文人气质的将军的艺术形象。

  《战将》是首部以四川南部青年知识分子为题材的长篇革命历史小说。作品塑造的邓光达是当代革命历史小说中将军形象的一个艺术突破,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新在邓光达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和革命生涯上。作者运用史诗性的叙说方式,将温文尔雅的知识青年邓光达置身于国家、民族命运的宏大环境中。他经历了从上世纪20年代中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众多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如在四川泸州川南师范学堂求学时深受恽代英、肖楚女等早期共产党人的影响,17岁即投笔从戎,历经泸州和南昌起义、井冈山反“围剿”,积极投入淞沪抗战,率军挺进太行山抗击日本侵略者以及解放战争等,这些都是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为艰苦壮丽的篇章。尽管书中人物众多,情节纷纭,但主线清楚,人物命运和悬念故事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作者把笔墨的重点放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尤其是浴血奋战的抗日战场上,从邓光达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的铮铮铁骨和令日寇胆寒的英雄气慨。

  二是新在邓光达所兼有的知识分子与将军的性格特征上。从一个青年知识分子迈入革命队伍,邓光达有着挥之不去的文人气质,即使在最艰苦最激烈的抗击日寇的战斗中,也淡定从容,用诗歌来表达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如写于《立春》中的诗句:“虽然冰消雪融的景象还没消失/但春天已开始了她破冰的旅程”。同时,作为一个人,邓光达也有七情六欲,个人情感丰富,作者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他身上的这种个性特点。既有“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花语,也有和兄弟姐妹间因党派和政见不同而形成的激烈的思想冲突;既有家人相聚的欢声笑语,也有痛失亲人的眼泪滂沱。当邓光达的父母相继离去时,作者写邓光达强忍悲痛,“不能因自己的家事影响部队的战斗情绪”,“只是偶尔见到河流,他会独自一人在河边坐一坐,暗自流淌清泪”。作者通过爱情、亲情、友情等描写,突出邓光达以革命利益、抗战事业为重的民族情、国家情。

  三是新在邓光达形象中所具有的浓郁的四川地方特色上。邓光达生于长江和沱江交汇处的四川泸州,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历史文化悠久,交通发达,商贾云集,自古有“西南通衢”之称。由此养成了泸州人重情重义、敢于担当和善于接受各种新思想的性格特征。作者巧妙地通过其时的革命历史场景和泸州人特有的生活习俗,烘托和刻画邓光达的艺术形象。如对泸州川南师范学堂、泸州起义时泸州电报局、龙透关等的描绘,既亲切又真实可信。无论邓光达生活、战斗在何方,仍然离不开乡音乡俗乡情。如:“绝不拉稀摆带”、“清汤寡水的所谓‘羊骨头汤’”、“把泸州老窖拿来”……把一个“泸州崽儿”邓光达的形象勾画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种“川味十足”的人物描写,在以往的革命历史小说中很少见到。

  在作家冰春的笔下,尽管邓光达没有看到新中国的诞生,39岁就牺牲了,但他已经走出了泸州,走出了四川,从众多的革命历史文学形象中脱颖而出,鲜活耀眼,成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斗争的艺术典型。小说《战将》拓宽了革命历史文学创作的领域,丰富了革命历史文学中将军的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发人深省的社会意义。

  (《战将》,冰春著,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