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作品 >> 杂文 >> 正文

高红十:碑林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19日10:03 来源:人民政协网 高红十

  有碑。年头多了碑多了,集在一起,有了碑林。

  碑林在西安,属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中所收文物质量和数量担得起“石刻艺术宝库”和“书法艺术殿堂”的名号。

  碑林的碑,无动无声,因集中众多而难以遍看,不入绝大多数人眼。游客匆匆走过,头都懒得扭。

  碑石冷硬,因为材质;碑身旧黯,因为岁月。当初,很久很久以前的当初,碑也是新新鲜鲜的,从大山深处剥离,母体同质的粉末窸窣飘落,铁定的遗传基因剜凿不改。一块石头是生涩胆怯的,但取用它的人是寄予厚望,浮想联翩,灵动飞扬的,想把这一切赋予石头,使它具有独一无二的身姿和品质,成为一段感情、某件事情的载体。

  比起竹帛纸张,碑具有更多传下去的功能。

  至于集中一地,举办书法大赛诗歌大赛,是后来做碑林人的想法,应该不是单个碑主的本意。

  偌大碑林展区,人气最旺在做拓片的展室。

  停下来看,十分奇妙有趣。拓碑人用白纸平整蒙上碑面,仔细不留折皱。碑面顿时变得混沌。拓碑人把蘸匀墨汁的拓饼落在洁白的纸面,踏踏踏,一下又一下,纸面由白变黑,黑中又显白,黑处是碑石,白处是碑石上刻的字,阴字,因下凹、不着墨显露出来。一张白纸被拓成黑纸,一首文人诗词字句齐全。拓碑人两手抵住白纸(已成黑纸)两上角,力气均匀揭下,一张拓片就完成了。

  纸页干了,可卷好带走,也可留待精加工装裱美化。

  取一张数张带走流转,广布——诗作、书法、名人,也能叫传承的事情么?!

  拓,就是不断遮没和显现过程。

  又有趣处。刻碑,明明从去掉什么,减少什么(无论阴刻阳刻)开始,结果却是多了什么:笔划、文字、书法、文章、情感、历史……

  1978年笔者在延安当知青时,还简单拟过一个碑文。

  那是在枣园旁边修河,给西川河修一道七公里的拦洪堤坝。笔者是南泥湾施工营记工员、报道员和卫生员。完工后各施工营要在河堤责任段立碑,笔者拟的碑文是“南泥湾公社,835米——890米,1978年9月完工”。笔者把字写在二尺见方的料石上。老石匠问清楚阴字阳字,开始叮叮雕凿。

  字不多,很快完工。凿去部分被涂上红漆,早有人铲来一锨泥灰,把石碑安稳放好。

  那应该是人民公社体制下全延安最后一个大水利工程。

  笔者离开延安后几次返回,想去看那块碑。

  如此说来,一个大的碑林与国土等高等阔。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