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小说 >> 出版信息 >> 正文
一个人坚持梦想的力量有多大?广西作家潘俊英用厚厚的作品证明了自己五十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的文学梦想。10日,“潘俊英长篇小说《启蒙时代》(上)研讨会”在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举行。活动由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办。
改革开放前壮乡的一幅社会缩影
潘俊英是广西平果人,1982年毕业于当时的广西民族学院中文系中文专业。现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他曾任该学院党委副书记。年少时,他曾做过农工、石匠、木匠、泥水匠、代课老师,但是一直没放弃文学创作。多年来,他利用晚上时间写了《稻浪千重》《求索》等几部中长篇小说稿,约一百多万字,为写巨著打下了基础。2011年开始创作《魂系宁兴》四部曲(《启蒙时代》《疯狂岁月》《壮丽年华》和《辉煌征程》)。除目前已经出版的第一部,其他三部尚待出版。
著名作家陈学璞说:“《启蒙时代》(上)正是这样一本只要一页页读下去,情节始终高涨不衰,叫人喘不过气来的书。这本小说的感染力首先来自于一个‘真’字。”
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让作家不忍释卷?《启蒙时代》(上)共24章75万字,以壮乡一个小城镇宁兴街为背景,生动地反映壮族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状况,既有经济、政治、文化的宏大轮廓,也有爱情、婚姻、家庭的变迁和富有壮族特色的民俗乡风,反映了半个世纪的时代历程。小说中的华兴阁,房子不高,主人不懒,成员不少,在艰难的岁月里,却风波不断,从田杰灵创建后就起起落落,饱经沧桑,历经半个多世纪,形成改革开放前壮乡的一幅社会缩影。
不少名家以家乡为题材写过长篇小说
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容本镇和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唐春烨被小说中浓郁的家族情怀、深刻的家族记忆感染,他们对书中的历史有或多或少的记忆,因为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历。
广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严风华主攻散文,对于潘俊英能有坚强的毅力几十年不放弃写小说表示钦佩。“家乡情怀一直是作家心中挥之不去的情结。莫言、刘震云等名家都以家乡为题材写过长篇小说。潘俊英书中的故乡情怀让我感触良多。年轻时,对家乡的记忆不浓,越是年纪大了,越想回家乡走走。潘俊英的家乡情怀不仅呼唤起当代人对家乡的记忆,也为历史遗存做了珍贵的记录。”
小说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对广西壮族文化的描写获得专家认可。广西作家协会原常务副主席罗传洲认为“这是一部广西农村的编年史”。深厚的壮族文化底蕴和宽宏的历史框架交织成这部交响诗一般的作品。
百工技艺读起来有滋有味
广西作家协会秘书长何述强认为题材非常好,人性的风景异常精彩,善恶美丑,亦善亦恶,种种纠结,最容易张扬出来。《启蒙时代》(上)在选材上抓住了一个特殊的时期和年代。那个时候发生的故事会有特别的色彩和意义。
何述强还很欣赏小说里壮民族地域和文化特色的描写。小说大量描写壮族居住地的地理环境和民风民俗。不断穿插嘹歌,也灵活地运用了一些壮民族语言。对壮族著名的土司岑瑛也做了介绍。关于岑瑛似乎没有专门的长篇小说,期待壮族的作家能够完成。历史毕竟是延续的,这块土地的精神不会轻易失落。
何述强认为,这部小说有古代章回体小说的叙事风格。尤其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对人物出场的描写,对地理环境、地方风物、百工技艺、医学、烹饪等技术性很高的活儿的描写,有传统小说的叙事功力,读起来有滋有味。当下的写作,对日常事物的记述能力,对器物日用品的描摹能力似乎越来越贫乏,潘俊英教授能守护这一传统,弥足珍贵。
书里对男女情爱、恋情场面的描写充满想象力,何述强评价说,“文字弥漫着青春和田野的气息。而有意思的是,每到这个时候,嘹歌如期响起”。
壮族风俗细节经典细腻
在细节描写上,小说写得相当出色。《月挂花枝头》作者、知名作家南方夜雨首先认为《启蒙时代》是一部聚焦中国近一个世纪社会历史发展变迁、波澜壮阔的长篇小说。小说写出了百年华兴阁沧桑故事,倾诉了几代人的家国情怀。同时,他认为小说的细节描写让人赞叹不已。如第一章的环境描写,写故事发生的地点华兴阁的地理位置特别有气势,接下来,山脉、潭水、历史掌故及华兴阁所在地的文化渊源娓娓道来,这为百年沧桑华兴阁故事的展开蒙上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再如第一章百日宴中关于人物的有序出场、宴席座位习俗的坐法、换酒的乡风、白切鸡和大锅米饭的煮法、看面相、谈时局;围绕“宁”“兴”这一主题所作的律诗、打油诗、对唱嘹歌都写得非常细腻和经典,而且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著名社会学专家李建平、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黄桂秋、《广西文学》负责散文的名编冯艳冰也讲述了自己的感想。其中,黄桂秋的“敬畏心理”“故乡情结”等三个观点从人性和人的意识形态直指这是一部贴近广西地气的难得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