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访谈 >> 资讯 >> 正文

咏中华经典 探文化精髓

——访俄罗斯汉学家、《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副主编卢基扬诺夫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17日19:17 来源:人民日报 刘亚丁
  卢基扬诺夫最近在北京出席人民画报社俄文《中国》编辑部座谈会。    张宁摄  卢基扬诺夫最近在北京出席人民画报社俄文《中国》编辑部座谈会。   张宁摄

  为了俄罗斯《中国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译的有关工作,也为了拓展俄罗斯文学和文化研究的新领域,我第二次到莫斯科大学访学。抵达不久,我的老朋友、俄中友协副主席、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东北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卢基扬诺夫得知我的到来,即刻打来电话,约我去远东所见面。

  10月4日下午,我来到卢基扬诺夫的办公室。墙上挂有今年春天习近平主席访俄时与他的合影。虽然室外已是冷飕飕的秋凉季节,办公室里却充满春天般的暖意。

  卢基扬诺夫195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1979年以《中国哲学的起源》通过副博士论文答辩,1991年以《道与德:早期道家的哲学》通过博士论文答辩,1997年开始领导远东所的东北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

  品着安溪铁观音,我们开始了亲切交谈。前几年,俄罗斯科学院出版了6卷本《中国精神文化大典》,全面诠释了中国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集中体现了俄罗斯汉学研究的成果。这部鸿篇巨制由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院士任主编,卢基扬诺夫和科勃泽夫任副主编。我们的课题组正在将这套书译成中文。我首先感谢季塔连科和卢基扬诺夫作为四川大学当代俄罗斯中心顾问对中心工作的大力支持,并介绍了翻译工作的进展。我一一开列需要俄方帮助的“单子”,他认真记录,答应给予的帮助超过了我的预期。

  谈起东北亚文明比较研究中心为传播中华文化所做的工作,卢基扬诺夫认为,在流行文化大受年轻人欢迎的当下,把博大精深又切合现实的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他们,是他和中心的责任,也是荣誉。他已经在莫斯科和俄罗斯其他城市为中学生和大学生作了“中国哲学起源”系列讲座,中心连续出版“中国精神文化之研究”丛书。

  “中国哲学起源”系列讲座包括《中国神话》、《古代中国宇宙观》、《道的文化原型》、《中国古人的哲学理念》、《作为哲学起源的〈诗经〉》和《〈易经〉从卦象到哲学文本》。在《中国古人的哲学理念》中,卢基扬诺夫在梳理中国先秦哲学诸家观点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中国古代哲学中三个核心流派的观点:儒家的“好学”、老子的“绝学”和《易经》的“阴阳”,并着重比较了孔子对“道”的理解和老子对“道”的阐释,进而得出“中国哲学从中国古代哲学开始就具有至高的理论、精神和实践地位,堪与古希腊、古印度哲学比肩而立”的结论。

  2007年春季,卢基扬诺夫曾经送给我一本《老子、孔子哲学之道》。在这本书里,他对老子和孔子的“道”作了学理性阐释,书中同时附有他自己翻译的《道德经》和《论语》。《中国古人的哲学理念》讲稿就是他将学术研究成果向公众普及的一种尝试。

  在谈到《诗经》的俄文译作时,卢基扬诺夫兴奋地说,这是世界上最独特的《诗经》翻译,每一首都由他直译成俄文,然后由远东所阿勃拉缅科教授以诗歌的形式整理出来。我插话说,《诗经》原本就是演唱的,“风”是民间的歌,“颂”是庙堂的歌。他说,阿勃拉缅科不是汉学家,可他是诗人。他翻译每一首诗都要跟作曲家一起推敲,使之声音和谐,可以演唱。说着,他激情澎湃地演唱了几首俄文的《诗经》译作。

  在卢基扬诺夫看来,把《诗经》以俄文诗歌的形式译出来,是为了给俄罗斯学生提供真正的精神食粮,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孩子们从小在接受什么样的好诗美文。

  最近,卢基扬诺夫与阿勃拉缅科和黄立良教授共同完成出版了《〈论语〉学习》一书。他介绍说:“我们不是一般地用俄语来翻译、注释《论语》,而是用心为青年人编一本适用的好教材。”这是一本白封面红字的硬皮精装书,《论语》的文字被编排为“论学”、“论哲学家和哲学”、“论孝”、“论道和德”、“论仁”、“论义”、“论礼”、“论信”、“论智”、“论文”、“论政”、“论士”等栏目。每个栏目下,选若干条《论语》中语录的汉语文字,每条语录以汉语拼音注音,然后是对难解词作俄语注解。再次是俄语译文,这又包含两部分:学术译文和诗体转述。同时还配有光盘,用标准的汉语普通话朗读这些语录。学汉语的俄罗斯学生通过诵读汉语语录,参看俄文注解,阅读学术译文和诗体转述,可以更好地体悟《论语》之精华。

  从卢基扬诺夫热情洋溢的话语中,从对他学术道路的回顾中,我深感他如一位探宝者,在学术领域里向中国精神文化纵深挖掘,勇猛精进,如入宝山,收获丰赡,中国文化在他的学术关照中,呈现新的底蕴;同时他又是一位播种者,这些年他致力于在俄罗斯大中学生和普通读者中推广中华文化,不但亲力亲为,还带领远东所的同仁们砥砺前行,卓有成效,以期中华文化在异邦也能大放光彩。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