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经典作家 >> 资讯动态 >> 正文

从《文学入门》看当年孙犁的文学见地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3年11月15日10:59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杨建民

  一

  上世纪80年代初,一次进西安古旧书店,见到一本薄册子,封面已破损,被一位显然是喜爱者剪下旧信封贴补。封面图案被遮大半,只露出半个“门”字和不完全的:“冀中新华书店出版”字样。在封面贴纸上,是那位喜爱者写得可见功力的“文学入门”及“孙犁编”几个钢笔字。翻翻后面版权页,定价处没写钱数,下面署“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十日”,应该是1947年印制。内中书页是今天叫不上名字的一种薄纸,印在上面的内容也不清楚,但首尾还全。面对近半世纪前的旧物,我忽然有了兴趣,顺手买了下来。

  书的“后记”,孙犁交代了本书编写缘由:“一九四二年秋天,《冀中一日》编选完毕,我根据当时的材料,写成了这么一本小书,题名《区村和连队的文学写作课本》。冀中文建会油印一千本,主要是供给《冀中一日》的投稿同志们参考。”这是孙犁编的“文学写作课本”,它引起我的好奇心。先看目录,开篇是“描写——形象的艺术”,一下子写出六节;接下来是“语言的艺术”,一下子写有七节:“文学的语言”;“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好语言的例子和坏语言的例子”;“口语和文学的语言”;“克服我们这些弱点”;“洗练口语,参考成语”;“语言的锻炼就是思想的锻炼”……其它还有“概括的能力”四节,“主题和题材”四节等等。

  内容呢?“文学从创造一朵花的形象、到一个人的形象,再扩大起来,要创造一个时代的,社会的形象。人类的大作家们,在一生的工作里,全创造出不朽的人的形象。在中国,红楼梦的作者创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这些人,水浒传的作者们创造了鲁智深武松宋江这些人。这些人成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人物,不断传说着他们,并且一提起贾宝玉人们便想起曹雪芹,他创造了这样一个人的形象,也就不朽了。”现代作家中,孙犁对鲁迅的评说也很出色:“在五四以后的新文艺的成绩里,我们有鲁迅参照的中国人的形象阿Q,孔乙己,闰土,祥林嫂等等。在这些形象出现以前,我们虽然和这些人生活在一起,讲说起来,也知道同胞们的弱点和痛苦,但是我们还不能明明白白的完完全全的认识这些人,从一个阿Q看见也看清身边无数阿Q了,从一个祥林嫂也看见自己村中或邻舍的祥林嫂了。从这时起,我们才更注意这些人,更注意产生这些人的社会了。”由此,优秀作家的意义,价值便显出了。(见“描写——形象的艺术(一)”)

  “描写——形象的艺术”,是文学中最基本有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孙犁用了六个章节来逐渐而全面地解说。其中一些内容今天读来仍有意义:“创造一件事物的形象,不是死板的照着这件事物的外形砍,便会成功的。一件事物,在现实里面和其他种种东西有关,在它本身,有‘内在的东西’。比如一个人,他就有精神、感情、心理……俗话所谓灵魂等等。想把一个人的形象弄活,你只是用细笔描他的眼、眉、上肢下体,服装佩带,写的多么细致,也不能使他活了。所以历来写人,多是从他的行动上去写,因为他既然行动起来,也就喊出了声音,表现了他的心理。又从他和别人的关系上写,使读者从别人对他的行为态度上来了解他。”

  二

  文学是语言艺术,孙犁的这部小书用了七章来详加解说。其中“好语言的例子和坏语言的例子”里,内容生动有味。例如在引了鲁迅《故乡》中闰土讲述在月下抓獾的情形后,孙犁赞叹:“闰土在幼小时对幼小的鲁迅讲着这情境,这情境经过二十年,由鲁迅用笔涂在纸上,一切便成了浮雕,它诱惑了我们的感情,它把我们放在月亮地下了。那个少年的农民用最质朴的言语,浮雕的言语讲述了这段情景,情景在鲁迅心里活起来,鲁迅没有再用文字的技术使它华丽,那样反会使情景失去原来的颜色。文学家认识了这质朴的浮雕的语言的价值,小心翼翼的保留了这价值,兢兢业业地使这价值更鲜明了。”同为作家,孙犁对这种现象的体会要深切得多。

  在这一章中,为说明语言好坏,孙犁引了一个例子。这节文字文白杂糅,今天很难读到,故节略录出,以见当时的文字环境:“五月二十七日上午,在深南二区某村落里,偶至街头,无意中见有乘脚踏车的出村时,有十一二岁小女儿童团员在查岗;他因为检查的麻烦,一时不高兴拿出通行证来刁难儿童,因为回答的话稍不相当,致触起——‘雷霆之怒’。时村民出来理论不服——斗争渐趋高潮!后经区团体某同志,用政治说服方式,再加以劝解,大怒方息!乃登车去了。满天乌烟瘴气,经过含有政治意义的惠风吹散,探其情!知是某事务员到某社公干!回想在这政治进步,抗战根据地区域上,还有这样的现象多少的存在着;诚为遗憾。可说是美中还有不足云云!!”

  对这节文字,孙犁评说:“从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找出许多种文学所不需要的‘滥调’。当然……这篇文章里语言的弱点,是代表一大部分人的。……社会生活,一个人的生活和他对生活的态度会影响他的语言。这个态度和生活,在今天说是过时的了,因此,用这种语言来写东西,便不会收到反映现实的效果,这种语言是非常不明确不形象的。这样使他的语言不能透入到生活里面去,使他的语言简单,生硬,变成了公式……”孙犁还尖锐指出:“而一切滥调,要在文学里淘汰出去。滥调达不到文学的任务,它常常把初学写作的人,从语言的训练的正道上拉开,使他们讨懒,使他们忘记追求那明确,质朴,形象的语言,因此,也使他们忘记去深入的观察现实生活了。”此处言及情况,虽然是针对当时文学初学者而言,可我们在今天的许多八股官样文章中依然能见到。按照孙犁对这些文章的病因探讨,是因为“他们忘记去深入的观察现实生活了”。这也许是今天人可以记取的。

  对于新文学,新语言,鲁迅的贡献是切实的。在孙犁看来:“只有鲁迅先生才创出一条新的道路来。他重视人民的生活的语言,在他的作品里,各个人物的对话,都是切合那个人的生活和出身的。是真正根据那个人的国语来的。比如《药》一篇各个人物的谈话。《明天》里各个人物的谈话。鲁迅又精通中国旧文学,特别是旧小说,他吸收了那些作品里的和今天生活不隔绝的语言,简练的语法,他又从事翻译,从外国文学介绍来一些新的语法和新的字,这些语法和字,帮助中国语言更精密起来,丰富起来。”(见“语言的艺术——口语和文学的语言”)

  孙犁的这些见解,今天看来也许并不多么特出,可是,他当时已经写出了一批有名作品,修订此书时,《荷花淀》、《芦花荡》也已发表,因此,他的“文学入门”来自创作实践,贴切,生动,对写作者不仅有教益,而且富有借鉴意义。

  三

  后来读孙犁文章知道他对当时写出的这个小册子很看重。本书“后记”中,作者曾这样说:“虽然时间仅隔五年,但就从那年五月间的残酷斗争开始,冀中区的人民,在各方面都经历了重大的考验和锻炼,已经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时代了。这本小书不能纪念这个时代,但成长起来的冀中人民的文学,将生动地记载这个时代。这本小书只纪念冀中人民文学庄严的开始——有历史意义的冀中一日运动。”

  再往后查了一些资料,获得了这本小册子演变的一些过程。它最早以《区村连队文学写作课本》的名字于1942年由冀中文建会油印出版;后来更名《怎样写作》、《写作入门》……我手头收存的这一册,名称又成了《文学入门》。据孙犁自己介绍,这册《文学入门》,是首次从油印成为铅印。这么看来,小册子还有了见证的意义。最后,书名定为《文艺学习》,解放后主要以此名出版。从这样演变过程大致可以想象,这本小册子能够不断更名出版,首先是社会有相当需求;从另一方面想,作者孙犁对“它”,一定是有感情,有寄托的。否则不致于反复修订更名出版。当然,眼下条件好了,这样焦黑薄纸本完全成了难能翻读“文物”了。

  这本小册子中的一些观点,也许孙犁后来有改变。譬如当时他认为古代文学的语言,已经僵死,可孙犁晚年,在“书衣”(即包书纸)上,用文白杂糅的语言,很好地表现了当时的心情和境况,受到人们喜爱。但是,他以创作者的身份,将自己所思所感,用通俗的语言,给初学者写出,意义和作用还是很不一般的。这也许是我们今天还可以介绍它的一个理由。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